■陶 陶/湖南外國語職業(yè)學院
高職高專的英語教育與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教育有著比較大的差異。義務教育學習英語更多是為了識別簡單的英語詞匯字和英語普及,而高職高專的英語教育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和理解力以及達到英語溝通交流的目的,并通過英語學習優(yōu)秀的外來文化和知識。由于高職高專的英語教育所承載的意義不同,因此高職高專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采取適當?shù)慕逃侄魏徒逃J健6趯崙?zhàn)教學中,多媒體教學以其獨特的共情優(yōu)勢和易被學生吸收等特點成為高校英語教育方法中的一種新途徑,是提升英語教育水平和教育質量的一大方式。
由于教育改革和經濟發(fā)展,人們普遍認為,社會上不缺“文人”,缺的是技術性人才,因此高職高專院校作為技術性人才輸出地,也開始重視理科類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語言類專業(yè)逐漸冷清,遭到忽視,停止了對英語教育的進一步探索。這就導致英語教育成了一種“雞肋”,學生認為英語教育就是看看英語文章,背誦課文,覺得學之無用,棄之可惜。 雖然我國改革開放后,大量的西方文學作品就開始流入中國,但由于中文教育從小就司空見慣,難以適應英語教育,所以在接觸到外來文學時,部分學生就完全擯棄了對外來文學的學習,不認可英語的學習價值。使得放棄英語學習的學生難以再從經典英語作品中獲得人生哲理,陶冶情操,建立正確的三觀。
英語教育雖然是一門的比較傳統(tǒng)的學科,但其中的內容還是缺乏了像中文一樣的廣泛群眾基礎,談到英語學習,高職高專的學生就會提到,我又不打算出國,去菜市場買菜用得著說中文嗎?所以畢竟大家生活在中國,而自己周圍的同學親戚朋友大家都是中文交流,所以使得英語學習沒有發(fā)揮空間,看不到英語學習的實際價值,即使提到外來的優(yōu)秀文化應該學會英語去學習,也會被認為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也很淵博等。
英語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如黑板授課和填鴨式教學都過于枯燥乏味。而由于我國發(fā)展水平仍低于發(fā)達國家,教育現(xiàn)代化也進程較滯后,使得多媒體設施在中文教育的應用普及度不高,某些老師也習慣了拿著書本上課,不屑于使用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是指在教學中根據(jù)教授內容和受眾特點,把上課的知識內容通過音頻視頻等方式進行教學,調動學生積極性,以達到最優(yōu)化的教學效果。
由于我國發(fā)展水平仍低于發(fā)達國家,教育現(xiàn)代化進程較滯后,我校的信息化教學設施不完善,使得多媒體設施和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在學校英語教育的應用普及度不高。而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技術使得學生對學習不能只通過教師一遍遍的言傳身教獲得,這樣的知識方法獲取途徑過于單一,不符合學生活潑的天性也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缺乏現(xiàn)代教學系統(tǒng)支持下的教學方式,難以適應信息化時代的要求。對此,教師應成分利用信息化支持下的多媒體技術,用PPT等逐步代替黑板,用信息化的教育手段補充傳統(tǒng)課本的不足,利用多媒體的發(fā)展成果,將教師認為應傳達的知識用視頻音頻傳達給高職院校學生,既可以增進師生感情,又可以增加高職院校的學生英語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英語的多媒體教學并不是那么簡單就可以實現(xiàn)的,即使設備到位,但英語教學內容仍懸疑教師把關,不管是PPT制作選用,還是視頻和音頻的選擇制作,教師都必須慎重選擇,避免在使用多媒體英語教學時,所選內容與教育主題出入,鬧笑話。
英語的多媒體教學適合高職高專英語教育改革的現(xiàn)狀,但其應用尚在起步階段,需要教師付出心血探索才能達到比較好的效果,高職高專英語教師掌握多媒體教學,可以提高教育質量和水平,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