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勇/貴州職業技術學院
教書難,難教書。導致部分學生對思政教師授課的認可度不高、喜愛度走低的原因眾多,但作者分析主要由學生對思政教師教學的心理期望值大于思政教師教學的有效供給值,從而使學生產生的心理落差所致。這種心理落差度越大,學生對教師教學的認可度、喜愛度就會越低;反之,對教師教學的認可度、喜愛度就會越高。如果學生是眼里滿懷期待而來學習,結果卻是心里唉嘆不斷的“另眼相看”老師,對其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將造成嚴重的損傷,學生心里的失望感、失落感更是難以想像和形容。為避免此種現象的出現,思政教師要著力講清講透講好“三大”思政問題,關于錯綜復雜的國際風云問題,紛繁復雜的社會現實問題,矛盾復雜的學生思想問題。如果教師對“三大”問題從學理上講析不好,答疑釋惑工作也做得不好,就會出現學生對老師“敬而遠之”的現象。然而,要講解好這“三大”問題,需要思政教師必備執教核心能力。如果思政教師缺乏這種能力,就有失去安身立業之本的危險。因此,接續新時代“立德樹人”新使命的思政教師,應不斷提高自己的執教核心能力。否則,自己的教學夢想和教學追求都難以實現。
執教核心能力的強弱是一名教師教學水平區別于另一名教師教學水平的顯著標志,也是一名思政教師解答學生疑難問題的關鍵本領。思政課上有兩種學生認識現象值得教師認真研究和嚴肅對待,一種是認為思政教師講課沒有“意思”,毫無意義,不學也罷;另一種是認為思政教師講的內容都是高大上的官話、虛空假的套話,自己以后既不從政,也不會犯罪,上或不上思政課對自己的影響都不大。導致學生產生這兩種錯誤認識的原因,不可否認有因執教核心能力不足而引起學生對思政教師教學效果的不滿,也有因學生思想認知能力不高而產生的錯誤想法。毋庸置疑,不管是因哪一方面原因導致學生產生的錯誤認識,思政教師都必須持續提高自己的執教核心能力,才能增強給學生糾偏糾錯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把學生錯誤的思想認識引領到正確的認識軌道上來。
執教核心能力是保障教師獲得良好競技成績的基本條件,也是增強教師競技自信心的重要因素。近幾年來,教學機構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思政課競技比賽活動,為思政教師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更大的舞臺。教學競賽是教師在教壇上的“華山論劍”、“頂峰對決”的盛會,思政教師想要在人才濟濟、競爭激烈的校內校外比賽中出彩出效,成為思政賽場上最好的賽手,沒有教學“絕技”和教學“核能”的思政教師,賽事評委的評價往往是教學實力不強、教學風格不明顯,教學藝術水平不高,教學效果不理想,比分自然較低,比賽選手慘敗而歸、痛狀難言。
開展有效的教學科研工作是思政教師的崗位職責要求。做好攻關取勝、開拓創新的科研工作,既能提高自己的執教核心能力,也能提高教改探究績效;執教核心能力猶如思政教師登峰所需的“天梯”,缺少這種執教核心能力,思政教師無法尋找到研究方向、明確研究思路、確立研究方法、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等等,都會因為研究者有心而力不足,最終使科研項目難以推進而“流產”或“夭折”,教師就難以在思政科研工作中有所作為。
提高執教核心能力的關鍵是教師要構建起自己的教學體系,缺乏構建教學體系能力的教師難以擺脫模仿、套用別人的教學設計、方法和特點的范式。教材內容對思政教師來說,既“死板”又“靈活”,既“枯燥”又“生動”,不能構建起自己教學體系的教師常常認為教材內容“死板”、“枯燥”,而看不到教材內容“靈活”、“生動”的一面。因此,提高教師構建教學體系的能力是教師執教核心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深鉆細研教學內容才能有效地優化教學內容,是促使教學活動取得佳績的有力抓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材第89頁第一節“道德及其變化發展”正文第一段第一句話論述的是道德的含義,而標題“一、什么是道德”出現在道德含義的下方,而在正文第二段中并無道德含義的論述。在教材編者把問題設置為標題情況下,答案設置出現在問題的上方,這種問題與答案的位置設置使不少學生感到不適,如果教師能對問題和答案的位置進行優化處理,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這部分教學內容。因此,優化思政教材內容要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要符合規律性與目的性。
提高執教核心能力的重點是構建教師能力體系,教師能力體系是教師綜合素養的有效反映。思政教學中教師會遇到學生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甚至會遇到學生提出“千奇百怪”的問題,教師如果不能構建起自己的能力體系,如何給學生消疑去惑,甚至會出現教師提出的問題,自己都難以自圓其說的現象。既知其一,也知其二的教學儲備知識,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新時代思政教學的需要。當前,思政教師須有海量的庫存知識,才能適應新時代思政教學的發展形勢。思政教師能力體系的構建必須以深厚的學識為基礎,這就需要思政教師長期進行外吸內化的學習交流,累積深厚的學識才華才能肩負起教書履職的重擔。
教之應有方,授之應有法。不會選擇符合教學實際、學生實際方法的老師,不能算一名會教書的好老師,能否優化教學方法自然也成了評價好老師的一項重要指標。教學方法得當,教學效果立竿見影,甚至是事半功倍而威力大顯;教學方法不當,教學效果收效甚微,甚至是費時耗力而適得其反。因此,善教者必善于選擇最佳教學方法,猶如高明的醫生根據不同病人的不同病癥而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一樣。解決課堂教學與學生思想中存在的問題,也需要思政教師“對癥下藥”,方能收到思政教育教學奇效。優化教學方法不是思政教師自創的無中生有、無稽之談的“東西”,而是根據教學規律、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選用的或自創的有利于教學目標實現的好辦法。
提高執教核心能力的要求是構建教學價值體系,教學價值追求是教學活動開展的目的和意義所在。思政教學價值體系包含了知之基,技之要,德之貴等部分組成。教學價值體系不僅要注重具體教學目標的實現,還要注重整體性、系統性的學科教學目標的實現。思政教學的一切活動都要符合教學價值體系,發揮教學價值體系對教學活動的引領功能。
教學載體是承載著教學價值目標的重要教學資源,教學載體具有形式多樣、與時革新的重要特點。“教學不是毫無理論沉思的蠻干行為,而是充滿了理論思考的智慧活動”,教學若受載體所限,其功效必有所減。綜合發揮廣播電視、報刊雜志、教學活動、學生社團、校園文化、實踐實訓,“三微一端”現代媒體等的強大功能與作用,與時革新地對相關教學載體進行優化升級,這對教師教學特色的形成和教學個性的彰顯也大有益處。
綜上所述,外行難知其中理,內行難道其中言。思政教學的作用和功能不是萬能的,不能解決學生主要的思想問題卻萬萬不能。沒有教學核心能力的思政教師,當遇到“不配合”的學生之時,遇到“調皮搗蛋”的學生之際,往往會被學生追問得無所適從、無言以對,出現尷尬別扭、“灰頭土面”的狀況。因此,執教核心能力是思政教師教學自信、自立、自強的動力源泉,是思政教師“笑傲課堂”的重要資本,也是思政教師逐夢講壇的堅實基石。應該看到,執教核心能力的形成過程猶如鐵杵磨成針的過程,需要思政教師對中外歷史問題進行深入勘探,對社會現實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對教學理論進行深入學習,對學情學法進行深入分析,它是思政教師長期學習積累、鉆研探就、提煉升華的智慧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