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鈺/中共通化市委黨校
在新時代,部分黨員面臨精神懈怠的影響、能力較弱的困擾甚至是消極腐敗的纏繞,這些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究其根本還是黨員的思想出了問題,加強思想建設、糾正不良思想顯得至關重要。隨著新時代里世情、國情和黨情的深刻改變,黨中央堅持將思想建設擺在黨建首位,持續增大建設力度,凸顯其重要意義[1]。從理論意義上看,習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強化黨的思想建設,在新時代抓好黨員教育,提升其政治本領;落實黨員道德教育,提升其道德境界;堅持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并行,全面推進從嚴治黨。從實踐意義上看,按照中國共產黨面臨的四大考驗、四大危險,習總書記多次針對思想建黨提出明確的要求,告誡全黨在思想上松一寸、行動上就會散一尺。因此,加強黨的思想建設能夠補足黨員精神上的“鈣”,使其打消僥幸的、得過且過的幻想,解決黨員存在的信念迷失、理想迷茫等問題,持續提升黨性修養,鞏固黨的先進性、純潔性,為偉大中國夢的實現統一思想、凝心聚力。
意識形態關乎黨和國家的核心利益、重大戰略實施和國家安全,并對國家確認核心價值觀有重要影響。自成立黨以來,爭奪意識形態的戰爭就從未停止,最近幾年各種錯誤思潮也沉渣泛起,對主流意識形態提出巨大挑戰,尤其是歷史虛無主義不得不引起高度關注。就像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大眾化、時代化,建設引領力和凝聚力強大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促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以及道德觀念上團結,讓黨內思想基礎更牢固。因此,全黨務必要牢固占據意識形態的制高點、主陣地,握緊意識形態的話語權、主導權。意識形態的傳統宣傳方式比較單一,面對新時代顯得應接不暇、力不從心,造成反應緩慢,無法緊跟時代發展。如果在一些有關主流意識形態的問題上不及時發聲、不充分表態,就容易造成被動局面[2]。正因為無法完全占領、掌控新涌現的陣地,傳統陣地又面臨嚴峻挑戰甚至是丟失的風險,導致各種非主流思想呈現出泛濫的跡象。
鑒于此,意識形態必須與新時代傳播思想的規律相適應,堅持多點發力,有效地、及時地推進最新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成果進學校、進企業、進農村,做到潤物細無聲。例如要革新并活化意識形態宣傳方式,實現形式多樣、全程無縫、入腦入心;持續強化陣地建設,發揮其主導作用,在關鍵時刻能夠做到反映及時、跟進快速、應對有效,不會失責、失察、失向、失聲和失守;持續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在新時代的發展,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用特色話語體系把中國故事講好、中國精神弘揚好、中國聲音傳播好,適應國際化發展。
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把道德建設與理想信念聯系在一起,提出抓好道德建設的基礎,教育并引導黨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黨性、重品行、做表率,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德示范者、誠信引領者、正義維護者,用實際行動彰顯中國共產黨人的人格力量。但新時代的黨員道德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以十九大的精神和要求為指導,堅持正確的思想建設方向,從各方面齊抓共管[3]。
一是結合學以立德、省以守德和踐以行德,以扎實的理論為支撐促使黨員形成優良的道德品質與精神氣度,彰顯自己的人格魅力,用一言一行為廣大群眾提供榜樣示范,樹立社會道德的崇高標桿;二是黨員領導干部要在社會道德實踐中充分發揮表率作用,例如從全黨做起,要求他人做到的自己就先做到,要求他人不做的自己就堅決不做,同時把黨員干部隊伍中的道德模范作為榜樣,在身教優于言傳的良好啟迪中發揮以上率下的作用,帶動群眾自覺遵守社會道德標準;三是在黨的道德建設中實現外律,因為黨員道德建設既復雜有又需要長期堅持,必須自律與外律兩手抓,在全過程貫穿制度建設,建立一系列科學有效的規范制度、監督制度、約束制度和激勵制度,達到鞭策及確保黨員道德建設的目的,用客觀和強制的手段消除可能發生的黨員道德人格偏差現象,提升思想認識。
除了意識形態與道德,文化是黨的思想建設的又一重要內容,要在新時代實現文化的自信、自強和自覺,黨不但要借鑒各國經驗與當代文化,也要尋根正源,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的潛力。用自信的姿態展示優秀文化,用包容的心態接納各國的優秀文化成果,并主動學習世界各國的先進文化,結合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加以改造、利用,憑借自強不息的精神持續壯大中國文化系統。
與此同時,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歷史悠久,應具備文化自覺,在紛繁復雜的、嚴峻的國內國際形勢面前要堅持古為今用的基本原則,在優秀傳統文化里尋找需要改造以滿足新時代的發展要求的部分,通過社會主義的理論與方法改造它,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體現其現實作用,進一步厚植黨的思想建設的文化底蘊。例如結合傳統文化改進新時代的監察制度文化,因為監察制度始終是黨和國家的重中之重,封建社會中的很多監察制度在今天看來只需稍加改動就能繼續使用。就拿巡視制度來說,古代通常由天子近臣或刺史替代君主到各地區巡視,監督并發現對統治不利的人、事,該制度能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警示各級官員;那么在新時代也有巡視制度,中央與省、直轄市、自治區的黨委專門建立巡視機構,根據相關規定監督下級黨組織的領導班子和成員,執行黨內監督,完善監察制度,助力全黨作風建設,有效預防腐敗擴散,鞏固黨的領導、提升黨的權威。
在新時代,網絡、移動終端等新興媒體快速發展、廣泛應用,媒介傳播的內容與方式等出現重大變革,這毫無疑問為黨的思想建設提供全新平臺,大大拓寬思想建設領域,成為黨塑造及維護新形象的關鍵性途徑之一。所以黨的思想建設要發揮新興媒體的優勢,在該平臺上構建新的輿論格局,提高思想建設工作的實效性[4]。一方面,全黨應加快建設新興媒體運行機制,例如建立聯席機制,統籌轄區內的各種新興媒體資源,使其更好地為黨的思想建設服務;加強黨組織對轄區內的新興媒體的引導,通過熱點話題使其傳播正能量;完善新興媒體內容管理機制,把黨章和黨規黨紀、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作為黨政思想傳播工作的常規內容,配合宣傳歷史人文、科技進步、社會發展和社會美德等內容。另一方面,應用新興媒體打造黨政宣傳教育的主流平臺。全黨應努力打造黨政思想宣傳教育平臺,例如建設黨組織網站、注冊官方微博賬號、QQ、微信公眾號或工作群等,通過這些方式搭建便捷高效宣傳黨政思想的信息平臺,通過新興媒體將實體黨組織宣傳教育拓展到虛擬黨組織,針對黨員干部直接進行思想教育。與此同時,打造黨政思想宣傳服務平臺,例如建立專題網站,在其中開辟黨員干部的思想教育、志愿服務、關愛社會群體等服務專欄,提供分類別、有層次的綜合性服務。還要打造黨政思想傳播平臺,利用新興媒體建立密切聯系黨員干部的宣傳平臺、信息平臺、輿情分析平臺,傳播黨的最新信息、工作動態,為黨和政府增進與群眾的溝通提供良好平臺,推動黨的思想建設實現科學化、深入化的發展。
總而言之,思想建設是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先進性與純潔性的政治優勢,是中國共產黨強化黨的建設的寶貴經驗。隨著中國持續提升國際地位、增強國際影響力以及在改革發展中遇到新形勢、新情況,使得黨在思想建設中面臨新課題和新任務,務必要持續強化意識形態能力建設,切實抓好黨員道德建設,同時有機整合傳統文化與新興媒體,加快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步伐,促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在新時代不斷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