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竹 周開源/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學院
相對傳統媒體時代而言,新媒體時代在信息傳播的主體、內容、媒介等方面均呈現出不同于傳統媒體的特點。首先是傳播主體大眾化,在這個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新媒體的出現讓廣大民眾也能夠參與討論、表達觀點以及傳播信息,大大增強了社會大眾的傳播主體意識。其次是傳播內容碎片化,新媒體時代人們獲取信息和知識的渠道呈多元化裂變式發展,其中以微博、微信等載體傳播的信息為代表,使得受眾漸漸習慣于瀏覽碎片化信息。再次是傳播媒介虛擬化,馬克思交往理論認為:“交往關系根據媒介的不同可以分為兩類,一是物質交往關系,它是人與人之間以物為媒介的交往關系;二是思想認識上的交往關系,它是以語言為媒介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關系。”新媒體時代人們在交往過程中可以自由選擇真實或者虛擬的身份,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同時也增加了交往關系的不確定因素。
意識形態一詞最早由法國哲學家特拉西提出:觀念本源與本質科學。學者宋惠昌指出:“意識形態作為一定社會、階級或集團現存社會關系的反映,其必然對于該社會、階級或集團有一定反作用。”筆者認為,主流意識形態則是普遍被人們認同并占主導地位的意識形態,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和思想觀念,能夠為社會發展和成員提供價值導向。當前,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體概括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要大力弘揚和踐行的核心價值觀,凝心聚力,增強社會成員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校作為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肩負著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培育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務。”換句話說,高校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關系到“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問題。從國家安全層面來看,高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場所之一,對黨和國家牢牢掌握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具有重大意義。從社會穩定層面來看,高校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有利于凝聚社會共識,增強社會成員的歸屬感和凝聚力,共同維護社會穩中求進。從個人層面來看,高校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有利于增強高校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感,為更好、更早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終身。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社會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更加快捷,這也給高校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帶來了新的機遇,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新媒體時代為高校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傳播開辟了新的陣地。其中以互聯網、信息技術等為代表的傳播媒介,憑借其快速傳播、交流互動、參與度高等優勢,已成為高校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傳播的主要陣地之一,大大提高了高校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影響力,并且擴大了影響范圍。另一方面,新媒體時代豐富并創新了高校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內容。新媒體憑借其傳播主體大眾化、傳播內容碎片化、傳播渠道虛擬化等特點,使得高校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內容更加“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貼近實際”。
一些高校大學生甚至覺得思想政治教育“假大空”,不愿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輸方式,空洞內容、枯燥說教”。一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存在不足,有些教師甚至照本宣科,難以做到思想政治理論課“入耳、入腦、入心”,使得思想政治理論課缺乏實效性。另外,高校目前普遍存在“重技能,輕思政”的陳舊觀念,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大、關注度不高,忽視了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
新媒體時代,高校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建構應牢牢把握高校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不斷提升高校主流意識形態認同感、堅持用好高校思政課堂教學主渠道。從鞏固指導思想、堅定文化自信、加強思想教育等方面多措并舉構建高校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多次提到:“宣傳思想工作就是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辦好我國高等教育,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牢牢掌握黨對高校工作的領導權,使高校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 因此,在新媒體時代中,旗幟鮮明地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牢牢把握高校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重要的歷史使命。在思想引領方面,需要加強黨對黨校、新聞輿論、哲學社會科學、信息化建設、智庫、文藝等各方面工作的領導,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將立德樹人作為各級各類學校的根本任務抓實抓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不僅要求我們不斷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在實踐中創造文化,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還要求我們切實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全社會深入人心,引導高校大學生樹立和堅持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高校主流意識形態應以“立德樹人”為目標,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圍繞大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以及社會熱點問題,以正面宣傳為主,提高大學生對高校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感。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不斷提升高校主流意識形態認同感。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首先,豐富教學內容。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應將高校主流意識形態的內容與大學生實際生活、學習緊密結合,注重于解決學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盡可能做到“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貼近實際”。其次,創新教學方式。充分利用高校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傳播媒介,如慕課、微博、抖音、微信公眾號等,線上線下相結合,大膽創新教學方式,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時代感和吸引力。再次,加強隊伍建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奮斗在高校主流意識形態工作的一線,不僅要求具備扎實學識、仁愛之心,更需要具備堅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努力成為高校大學生成長成才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
總而言之,構建新媒體時代高校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要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牢牢把握高校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堅定文化自信,不斷提升高校主流意識形態認同感;加強思想教育,堅持用好高校思政課堂教學主渠道。正確引導大學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