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初志偉
一個吸引人的賽事,除了組織服務要到位,就是賽道的選擇。馬拉松賽道是城市形象展示的窗口,42公里可以盡可能的把城市面貌展現出來。
早上6:30,大部分人還沒有起床,路新波已經跑完了10千米,這樣的日子已經堅持了12年。路新波是幾家工程與教育公司的老板,談生意的時候也習慣穿運動裝。因為做生意需要頻繁的喝酒應酬,路新波想通過跑步鍛煉身體,自此一發不可收拾。
為了鍛煉身體可能是大部分人開始跑步最初的念頭。韓亮在2014年的一次體檢中查出脂肪肝,當晚他就在家附近跑了1千米,這已經是他的極限,三個月后,跑到了3千米。
王一博喜歡劍道,為了鍛煉腿部肌肉力量開始跑步,第一次錯把嶗山50千米越野跑當作馬拉松。
楊陽喜歡運動,最喜歡打籃球,但幾個球友都不太好約,只能以跑步為主,自己的身形與心肺功能得到了鍛煉。
馬拉松在近幾年達到了井噴狀態,不論是賽事次數,還是參與人數。以前專業人士參與的全馬,如今中簽率已經很低。
馬拉松帶來良好的身體素質是毫無疑問的。但跑馬不是高效的瘦身健身方式,反而可能帶來傷痛。跑馬拉松主要是精神層面的鼓勵,磨煉心性,鍛煉意志,對工作與生活也有促進。
“我是一個不服輸的人,42公里能堅持,60公里能堅持。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我也能堅持。”路新波說。就像《阿甘正傳》的男主角一樣,遇到困難只管跑步,在跑步中領悟人生真諦。路新波認為馬拉松和做事一樣,在于堅持,“事業上遇到困惑,生意上跌倒去跑馬,可以釋放壓力,一呼一吸之間我有了掌控身體的感覺,給予我很大鼓勵支持。”
“堅持”是很多人認為的馬拉松精神的核心。韓亮說,在工作生活里遇到困難,憑著跑馬撞墻期堅持完賽的韌勁,會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結果。這是那些“從入門到放棄”的人難以體會的。
只要邁開腿就能跑,跑步可能是最經濟的運動了,但事實并非如此。
價格不菲的專業跑鞋、運動裝備、智能手表以及食宿路費,對跑馬來說仍然是一筆不小的負擔,同時也意味著一個巨大的市場。

青島海上馬拉松的賽道在碧波蕩漾的海上,于海天一線間領略青島之美
《2018年中國馬拉松年度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境內舉辦馬拉松及相關運動規模賽事共計1581場,累計參賽人次583萬,年度總消費額達178億,全年賽事帶動的總消費額達288億,年度產業總產出達746億。“馬拉松運動對推動、提升和促進城市旅游消費、經濟增長、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田管中心主任于洪臣說。
大二學生嘉文是2019鄭州馬拉松的志愿者,他從高三開始跑步。衣服跑鞋都是200元左右。不過裝備越買越多,花費也水漲船高。
對A合并的過程進行分析發現,在合并后一段時間內審計質量的波動很大,因為審計質量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合并確實做到了規模上做大,但做強方面就有所欠缺。
路新波每年全國各地跑四五次全馬,每次要花費數千元。機票住宿占大頭,他也借機帶家人旅游。
王濤是為數不多能靠跑馬能賺到錢的非職業選手。近兩年他跑了80幾場馬拉松,比賽旺季時候幾乎一場接一場,大賽前幾名,小賽前三名。有專門的贊助商充當經紀人聯系比賽,提供裝備,費用全免。如果沒有經紀人,跑一次也就賺個零花錢,冠軍常年被黑人把持,其他名次獎金水平并不高。
面對層出不窮的馬拉松,運動員們也會挑挑揀揀。但熱門永遠熱門,像北京馬拉松是金標賽事,號稱“國馬”,今年報名人數16萬,中簽率16%,轉讓名額都炒到了數千元。
路新波對北馬印象深刻,幾萬人在起點天安門齊唱國歌,長安街為此封路,笑言享受的是“領導人待遇”。韓亮的首個馬拉松賽事就是2015年北馬,使他萌發跑馬念頭是北馬的一條標語:“不管怎樣,一生總要跑完一次。”結果意外中簽。此時他只有一年跑齡,沒有過全馬經驗。為此他專門進行訓練,順利完賽。王濤因為優異的成績可以直通北馬,但北馬并不是他最滿意的賽事。
一個吸引人的賽事,除了組織服務要到位,就是賽道的選擇。馬拉松賽道是城市形象展示的窗口,42公里可以盡可能的把城市面貌展現出來。
廈門馬拉松賽道獲得了最多的稱贊,沿線依山傍海,有諸多景點,就像一次環島游。觀眾與運動員互動良好,跑起來也是“痛并快樂著”。
無錫馬拉松是楊陽參加的第一個全馬,無錫馬拉松也叫櫻花馬,賽道兩邊的綠化做得非常好,除了櫻花之外還有很多其他不知道名字的花,很漂亮。
國外賽事比較成熟,像波士頓馬拉松、東京馬拉松等是諸多跑者的圣地。但一來需要經濟實力,二來對跑者成績有要求,大部分業余選手連報名資格都沒有。
王濤的目標是跑進2小時20分,他希望有贊助能跑一次柏林馬拉松,那里賽道平坦,可以跑出最佳成績。
韓亮4年里跑了15場馬拉松,其中國外有4場。東京馬拉松給他留下的印象最好。當地對賽事的熱情,觀眾的投入程度,比賽服務的周到,是當時國內比賽很難達到的。不過近幾年國內賽事進步比較大,上海馬拉松可以與之媲美。此外,新加坡日落馬拉松起終點都在濱海灣的F1賽道上,平時是幾乎不可能在上面跑步的,作為跑者可以有一種跟其他人完全不同的視角來感受這個地方,這應該是比補給好吃不好吃,參賽T恤好不好看,更吸引人的。
雖然關于馬拉松起源的故事被證明是不真實的,菲迪皮茨并沒有在跑完42.195公里后倒地而死,但馬拉松依然是一項高風險運動。關于馬拉松運動員猝死的事件從未停止。
半馬是事故多發地。一般來說,大部分人的身體素質經過訓練跑半馬問題不大,也正因為如此,許多跑了10公里的人將半馬作為第一次跑馬的首選,賽前并沒有經驗和訓練準備,跑步沒有節奏,最終倒在終點前。
好成績要隨緣,路新波說,雖然他全馬可以跑進4小時,在業余組來說水平不算低,但他強調自己跑馬一定是養生跑,健康跑。跑馬不能硬撐,一定要有個好的心態。
說起馬拉松精神,大家不約而同的說是“堅持”,但王濤說,對普通跑者來說應該盡力而為,不要刻意追求成績,跑馬是一項高風險運動,有可能發生意外事件。作為體育教育訓練學專業的研究生,此時他更像一名教練。王濤近幾年跑了大約2萬公里,可繞地球半圈。日常跑量在每周100公里,賽事旺季以賽代練。但王濤第一次全馬成績2小時39分,這不是普通人能達到的。
王一博此次在即將開跑的2019青島海上馬拉松擔任醫療志愿者,她對長跑一直懷有敬畏之心,生命永遠第一位,任何時候不要拼命。她建議,如果狀態不允許,就鼓起勇氣放棄這一次,回家永遠比完賽重要。
嘉文買了一本《丹尼爾斯經典跑步訓練法》并多次推薦給別人。不過他說書上“花里胡哨,教的都是看不懂的訓練法”。“隨心走,聽聽身體的反饋”,這是他自己總結出來的方法。
電視動畫《強風吹拂》中有段臺詞:
“對于長跑選手來說,最好的贊美是什么?”
“不是快嗎?”
“我認為,是堅強。”
不論跑步還是生活中,這種屢敗屢戰,不認輸,不斷向自己目標發起新的嘗試的人,就可以很好的詮釋馬拉松精神。
“跑究竟是什么?我還沒找到答案!我以后繼續尋找答案,就像追求人生的意義一樣!一直,一直跑下去!”正如在被問及為什么要去攀登時,英國著名的登山家喬治·馬洛里回答,“因為山就在那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