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丹 耿雅楠
【摘 要】將心理疏導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必經之路,同時也是現在大學生成人成才的必備條件。加強對大學生的關愛和心理疏導,教育大學生以正確積極的方法與他人交流、相處,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造了其特有的價值。
【關鍵詞】心理疏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41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29-0181-01
一、心理疏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含義
心理學是心理疏導這一概念的發源地,隨著時代的前進和教育的發展,這一概念被許多教育相關的學科所借鑒。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導方法是更加有針對性、更加具體化的心理疏導法,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和人的心理活動規律,運用心理學理論與技巧,結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屬性、目的及教育原則、技巧,通過運用語言、文字、圖像及實踐活動等影響、促使受教育者心理發生良好變化的一種教育方法。通過這種方法,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要達到感情的相互共通,相互認同,心理疏導才能更好進行。
二、對大學生進行心理疏導的作用
(一)健康心理促進身心發展。大學生活是燦爛多彩的,大學生處在一個身體、心靈的變化適應期。其內部需求和外部需求的重組將不可避免地產生心理上的不穩定和突然的變化,會對學習生活造成嚴重影響,甚至產生情緒障礙。每個人都必須了解和把控感情,接受自己,并且知道如何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感,選擇合適的方式處理情緒。通過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實施心理輔導,使他們可以發泄、消除負面情緒,這樣他們就可以獲得一個健康的心理,更好地促進身心發展。
(二)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核心。大學生解決心理問題的能力本身是不夠的,為了解決心理問題進行心理咨詢,塑造健康人格品質是非常必要的。大學時期是大學生自我發展和成熟并形成健康人格的關鍵時期。因為個性是通過自我實現、自我監督、自我激勵而形成,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將伴隨著大學生自我意識的逐步建立才會相對穩定。心理疏導運用心理學的理論與技術,通過對話、引導,使大學生看清自己,為其進一步提高自我意識提供建設性意見,幫助其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
(三)養成良好的品德習慣。想要輔助大學生增強正確的意識,修正錯誤觀念,不斷提升自我,都要通過心理疏導這個方法。對于學生的一些不太常規的心理問題,我們要通過心理疏導給予更多的關注,經過科學正確的疏導和指引,來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輔助學生養成優秀的行為習慣,鞭策他們全面發展。
三、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導的對策
(一)完善師生和諧交流機制。教師應該以平等為基石來為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教師應該多與學生進行交流,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最好多發起一些課外互動,使學生對教師的了解更多一些,并不僅限于“授課”這一單一的身份,這樣可以拉近師生間的距離,使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增加,有利于加強師生間交流溝通的順暢度,同時更有利于提升心理疏導的效果。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我們在進行心理疏導工作時,也要利用當今時代的產物——網絡。我們要著手搭建一個良好的網絡心理疏導平臺,將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導相關的知識、圖片、視頻和經典案例放在網站供學生瀏覽,并下設留言板,教師可以通過留言板獲取學生的問題,并以回復留言的方式為學生解答問題,這樣可以使師生之間的交流更加便捷高效。
(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心理疏導水平。在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程都是由專業的教師來進行講授,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也需要專業的教師隊伍來進行疏導。所以高校想要切實有效提高心理疏導水平,那就需要培育出一部分專業知識過硬且具有較強耐心、親和力的老師來組成專業的心理疏導隊伍。首先,要將心理疏導教師隊伍選撥制度落到實處,嚴格按照制度選拔符合要求的心理老師。將那些愿意與學生交流、具有較強溝通方法和溝通技巧的老師選撥出來作為專業的心理疏導老師。然后,學校應重視對心理疏導教師隊伍的培養,定時為這些老師召開講座、交流會等,為老師們搭建交流學習的平臺,提升教師隊伍的業務能力,更好地幫助大學生進行心理咨詢。
(三)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當代高校要把校園文化環境作為重點發展的一部分,增加校園的書香氣息以及學生活動,為學生營造一個舒適美好的學習生活環境,使大學生身處校園之中能切身體驗到校園的溫暖。有感染力的校園環境像一位無聲的導師,對學生的心靈起到洗禮作用。校園文化環境主要由校園文化特色、校風、教風、學風等組成。高校應該研究打造具有自己學校獨特風格的、健康雅致的校園環境,使大學生具有積極向上的心態和奮勇向前的決心。高校作為我國高素質人才的培育基地,為大學生的成才提供了優秀的物質、文化雙保障。校園的文化環境,也以文化軟實力的形式,潛移默化影響著高校學子。
參考文獻:
[1]楊芷英.淺談心理疏導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價[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
[2]駱立麗.心理疏導方法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研究[D].西南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