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文捷/浙江旅游職業學院
海洋旅游業是海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隨著國家《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出臺之后,海洋旅游業的發展被提上日程。另一方面,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眾更傾向于個性化消費以及多元化的產品,為迎合消費者需求,沿海旅游城市已經形成了多層次多方向,涵蓋了海洋觀光、海島度假、休閑漁業和高端海洋產品在內的形態與格局,現已形成了多個著名的旅游區,并且,我國的海洋旅游業現在正漸漸走向國際化。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種,培養的人才與一定區域的市場、資源和技術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他們的課程設置應該更具職業指向性和地方性。因此,在海洋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關口,好好探索高職人才的培養方案,以專業性、區域性和高素質為導向來進行人才培養是現在的重中之重。
在海洋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關口,海洋旅游企業在人才需求上面更加偏向于專業性。現由于海洋旅游產業近些年來迅速崛起,發展迅速如今的高職院校大部分都還只是開設了旅游專業這一個大類,而沒有海洋旅游這個特定的專業。因此,大部分學生掌握的僅僅是一些普通的旅游知識。海洋旅游與普通的旅游是差別比較大的,尤其是近些年來沿海旅游區隨著觀光旅游衍生出的一些其他綜合性高端海洋產品,這些都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只有在校園時期,就以海洋為中心,從方方面面對人才進行培養,才能夠滿足這個快速發展的海洋旅游產業的需求。
現代人的生活大多處于都市的鋼筋混凝土叢林里,因而他們所推崇的旅游方式是休閑旅游,到一個不一樣的地方體會不同的風土人情,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旅游的重要目的之一。從更大的層次來講,海洋旅游業是海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而一個地區的海洋旅游文化與海洋經濟的發展相輔相成。海洋文化是一個旅游城市的門面,有利于推動海洋經濟的發展,而海洋經濟的發展也促進了海洋文化的繁榮。因此海洋文化對從事海洋旅游的高職人才來說是必修課,也是他們弘揚海洋文化的神圣使命。
我國漫長的海岸線以及廣闊的領海面積為海洋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龐大的資源儲備,再加上政府政策的支持,海洋旅游產業在近些年來的發展速度可謂是一日千里。而如今,我國的海洋旅游產業已經逐漸形成了多層次多元化的格局,以海洋旅游為龍頭,多個海濱城市晉升成為炙手可熱的旅游城市。由剛開始的旅游業慢慢發展出的完整的休閑娛樂體系,諸如沖浪、游艇等海洋娛樂運動,在各地也都是數見不鮮。進而,這些娛樂設施的專業技術人才緊缺成為了十分棘手的問題。臨時的培訓很難解決問題,因此,這便需要在校內時便有專項的技能培養。另外,隨著我國旅游業的國際化發展,對從業人員提出了更大的挑戰,首先,海上導游以及領隊需要有一定的外語溝通能力,這對整個旅游過程中的交流至關重要。其次,國際化便代表著這些工作人員代表著國家的臉面,因此極高的職業素養以及職業責任感必不可少。這些需要一點一滴地從人才教育伊始就要培養,將其變成舉手投足間的習慣。
傳統的高職院校的培養方式是校內老師教學,這樣的教學優點在于所學內容系統,但是卻暴露著一個重大的問題,那就是由校內老師教學,一般都是根據課本按部就班,而課程上的內容難免假大空,過于虛浮。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學校與一些地方上的旅游企業進行合作,讓企業中的高管參與到學校的課程設置里,參與課程的敲定。那些旅游企業一般都是具有專屬于自己的一套專業訓練技巧,這是遲早要接觸到的東西,在校內提早接觸更加有利于提早養成良好的習慣。在課程設計中應該要在其中加入課程,引進企業中的高管來對學生進行授課,以便讓其能夠一直接觸到行業最前端,不至于被快速發展的海洋旅游業打得措手不及。另外,在最后的學業測評中應當有企業的培訓人員參與評定,這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舉足輕重,畢竟只有根據職業化的評判標準以及企業的用人規則來評判學生才能使學生的發展與企業接軌,這對學生的長遠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
從事海洋旅游業的人員大部分都是實地工作,因此僅僅是課本上內容的教學是不夠的,在校內可以采取的措施就是設置特定的培訓基地,其中的培訓老師由外來的企業人員擔任,校內招收學生進行較為專業的培訓,通過培訓的可以獲得一定的證書。其設置的意義在于模擬了以后工作的場景,體現出崗位性與實操性。同時,由于大多數高職院校的教導目標為管理層,因此,對于較為普通的職員的技能教授不足。如今的各大企業所需的均是綜合性人才,而不是只會高談闊論的人,因此,一些基本的職業技能教學就變得尤為重要。像服務員、導游以及一些娛樂設備的操作等等,都可以很好的教授,這對于以后的工作有益無害。從某種意義上,把校內的學生聚集起來一起培訓,有利于學生之間的競爭,使得教學效率大大提升。
在校內的準備無論是怎樣的充分,說到底總歸是紙上談兵。要成為一名真正的海洋旅游人才,一次次的實踐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校方應和企業方面達成協議,在假期期間應準備團隊前往企業實訓。在校內的學習讓他們的腦子里裝滿了知識,但是只有經過實際的工作,他們才能夠將其應用于實踐。在旅游行業中,很多事情是別人無法用語言去傳授的。譬如,工作中的經驗、作為導游的口才、突發事件的處理等,都是只能在實際中才能積累到的經驗。最重要的是,相比于現在很多院校放養式的實習,校企之間要有意識地為學生規劃,將學生分配到符合自己專業的崗位上,讓其學有所用,增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實際應用知識的能力。同時,要給學生的培養定位,要以培養出具有決策、應變、創新和人際互動的綜合管理型人才。只有高的定位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
旅游行業發展到現在已經成了一個極其龐大且成熟的體系,很多分支已經形成并且將長期保持下去。這對學校來說,培養更為專業性的的人才顯得迫切重要。學校應成立一些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教師團隊,設置些指向性的試點班,對應行業緊缺人才,對其進行專門的培養,讓其不但充滿創新意識并且與時代的腳步相契合。尤其是郵輪游艇等新興旅游業,更要設置足夠專業的課程教學。
從事旅游業的城市不同,所要掌握的側重方面不同。學校無法做到面面俱到,因此靠近當地特色地域文化和優勢,開設符合當地旅游文化的試點班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課程設置上適當增添課程符合當地特色,可以是其他專業的一些課程,一切向當地靠近。進而開展具有區域化特色化的實踐教學,譬如農家樂之類的,積極開展職教支農活動。同時,也可以帶領學生參與當地旅游公司舉辦的活動以及文化節,在其中擔當導演解說的工作,做到對當地的風俗文化傳統精通的地步。
總之,對于海洋旅游行業高職人才的培養從來不能僅僅停留在紙上談兵的地步。在海洋旅游行業轉型升級的關口,可變因素有很多很多,高職院校要時刻關注海洋旅游業的發展態勢,在校內以“海洋”為中心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教學,以區域性的旅游企業的人才需求為依托,建立適應當今旅游業發展和適合當地特色的教育體系。大力推進校企合作,以實踐來檢驗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實際知識應用能力,適應崗位化的工作環境,培養出高素質的綜合型旅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