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青/廣東海洋大學
新媒體就是專們使用學生們感興趣的話題來博取關注,例如微博,相信很多大學生都愛刷,在上面可以關注娛樂明星,還有熱搜榜每段時間的新聞話題都不一樣。上面排名都是按照人們瀏覽關注的話題排的。所以現在很多微博粉絲多的博主都是各種自媒體人,賣流量,開淘寶賣衣服的,微信上都出現了廣告,可以看出微博微信等新媒體能賺取多少流量和關注。現在列舉幾點新媒體在大學生及其他人群中能傳播廣泛的原因。
(1)數字化。數字化是新型媒體的運營傳播的主要特點,將當代大學生最感興趣的文字與相關的圖片、視頻配合。像微博關注的網紅運動博主,他們的微博粉絲多,每天更新自己的健身食譜,還有健身針對的練某個部位的視頻還有文字介紹,都是原創視頻非常受大學生歡迎。更抓住大學生的心理需求。
(2)雙向性。新型媒體傳播的新聞能帶來學生的評論留言,能產生共鳴,產生更多的流量。學生對新型媒體會更追捧更有新鮮感。在大眾傳播媒介是將發生的新聞用視頻做出來,學生看完就沒有了,單純將信息發布出來,學生只看看就完了,覺得不夠新奇。
(3)及時性。有的傳統媒介傳播信息像新聞聯播一樣在哪個時間段準時發布,學生是沒有這么大耐心等到這么準時去收看,除非有的播放平臺有學生感興趣的球賽在幾點開始直播,在新型媒體,是隨時更新動態,微博上各種人物在自己平臺發言,學生都喜歡關注各種明星人物,隨時在其微博下發言。觀眾隨時能關注到全新動態,在微博主頁,你隨時刷新內容都不一樣,這樣的隨時更新變化很符合學生的口味。
(4)多元個性化。在微信微博的新媒體平臺,每個人都可以注冊自己的賬號,發布動態,互關好友,微博上娛樂新聞、社會事件、體育事件等等只要發生在全球新奇的事件都會馬上上熱搜,在熱搜榜隨時更新最火爆的新聞,學生可以在任何想評論發言的地方留言,還能有很多贊同的人點贊,再給你評論都非常能滿足大學生的這種同理心。但是網絡越是熱捧的新媒體,上面就存在更多爭議,比如有的鍵盤俠利用污濁的言語去詆毀別人,導致很多人跟從,有的博主被網絡暴力壓得抑郁自殺的都有,對大學生的心理也會造成不良的影響,包括他們喜歡的網絡游戲有的沉迷進去,對學業身心都會帶來巨大的傷害。
(1)在大力加強和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構建,“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營造良好網絡環境”的同時,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們要關注和重視的,大學生對互聯網的追捧可以說無所不在,任何信息都是在網絡上獲取的,在新媒體平臺找尋自己關注的話題來瀏覽。大學生對新鮮、好奇和求知的欲望是非常強烈的,枯燥的書本知識已經遠遠不夠他們去探索,更愿意通過網上通俗易懂的句子產生共鳴。但是面對復雜多樣的內容,有的不一定能給他們產生積極正面的力量,他們沒辦法拒絕判斷,很容易誤入歧途,沒有篩選的大雜燴,他們會沒用營養的吸收,帶來不了太多思想政治方面的思考。所以大學生在自己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思想政治上沒有統一正確的認識和定位,面對這個以全面綜合能力都要求的社會是很難達標的,想要在這個大競爭的社會立足更是相對的困難。
為了樹立他們好的人生價值和思想道德觀,將當代受歡迎的互聯網一起融入進去,在網絡上進行更多全面正確的思想政治信息傳播與探索精神是當前要面臨的主要問題。要迎合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和受大學生追捧的新型媒體,思想政治信息的內容要多樣化,豐富多彩將思想政治信息創新于實際生活中,引發大學生產生共鳴,打破思想政治信息給人傳統枯燥難懂的印象。搭建專門的思想政治信息網絡平臺,成為網絡的創新開拓者,霸占在大學生心中的地位,讓他們通過手機網絡人人都要刷思想政治信息的平臺,提供健康綠色的思想文化的場所,提高學生對人生價值觀,中國最新政治時事跟自身的社會發展聯系起來,發揮自身最大的優勢和作用。
(2)在信息技術時代不斷創新發展的今天,網絡遍布全世界的當下,在這種背景下推廣思想政治信息無疑是最快速和新穎的,如果創意很好,平臺上結合有相關的視頻文字,圖片包括音樂或者生活實例等,不斷的更新與生活相關的思想價值觀,一定會引起廣大當代大學生的思考的,會在網絡新媒體當中占領一席之地,得以擴展和延伸。
為了了解當代大學生對網絡傳播思想政治信息的發布形式、傳播手段、多樣生活化等創新型的接受程度,更有利于有效開展和跟進現狀調整更好的推進網絡思想政治信息。基于這個研究目的,有以下幾個研究的內容:結合學生對新型媒體的追捧原因,進行網絡思想政治信息傳播,在發布形式、傳播手段、多樣生活化來進行,有別于傳統媒介。在各新型網絡平臺包括微博、網站等研究他們發布的形式特點,來進行思想政治信息有利的網絡傳播。
網絡平臺發布的信息內容豐富、全球傳播,還能互動交流等非常突出受歡迎的特點,之前有不同領域的網絡信息傳播的學者對網絡傳播的說法不一樣,但是并沒有人進行過多的區別和解釋。有研究認為,網絡是通過虛擬的空間的人類進行傳播行為和活動的一種形式。對社會人群產生巨大不同的反響。網絡信息傳播具有共享性,公開性對每個人都一樣,人類和社會會通過網絡信息的傳播產生出交流、擴散,利用等舉動。網絡信息傳播有傳播者的目的,思想政治信息傳播者的針對人群以大學生為主,目的是為了讓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思想政治的思考,從而形成良好的思想認識,在社會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作用。
加強和改進思政信息網絡傳播的對策,大力推進各類網絡思政信息主體的建設,引導開展宣傳合力。例如官方性質的各類傳播主體。包括各級政府、政府部門、政府組織以及政府的領導,但還是要有獨立的思政信息傳播的官方媒體網站。比如新華網,人民網等。這些相關的網絡媒體要有獨立的新聞采訪和發布的權利。發布相關最新的思政信息的新聞。新聞要結合生活實踐,隨時更新,能產生學生的共鳴,學生接受度會相對較高。
非官方性質的傳播主體,包括個人性質的思政信息傳播主體,企業或者非盈利性的社會公共的機構。個人主體傳播可以讓學生加入事件的評論討論中來。在傳播內容上不要太單一,要多元個性化,跟隨社會潮流,發布有深度引起大學生思考和對自身價值認識的信息。提高受眾群體的反饋和參與互動。思政信息每天發布的數量要多,學生搜索關鍵詞時可以出現很多類別角度探討的思政信息,在評論管理上要規范,學生能把思想政治信息當做安全可靠的地方。提高學生的關注度。文字信息還要通過直觀形象的圖片來獲取思政的信息,發布的信息要真實可靠,具有客觀性,內容要時刻搭配有趣的圖片或視頻,敘述的方式要隨意,設計感強,事物之間的關聯性體系性要強。加大宣傳協作,讓大學生都知道有這樣獨立的思政信息傳播的媒體。官方宣傳媒體具有信息、資源、品牌、受眾的優勢,具備一定的能力來傳播宣傳思政信息。
在內容上要享有原創、新鮮度、和及時性的優勢。建立龐大的思政信息庫,隨時更新,增加責任感、主體意。
重視當大大學生思想政治信息的教育工作刻不容緩,是當前要做的重點事情,結合當代互聯網來傳播思想政治信息無疑是最快速最能被接受的,關于在發布形式、傳播手段等途徑上要結合新型媒體推廣成功的特點和模式研究,調查大學生接受的形式來綜合有效推廣網絡思想政治信息,樹立大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為社會國家貢獻最大化的價值為奮斗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