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梅/西華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教育面臨著很大的挑戰。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政治民主化和科技現代化等正在深刻地影響著教育。教育要想找到適切的發展道路就必須在充分吸收傳統教育長處的基礎上接受時代的挑戰,在改造傳統教育的基礎上充分吸收現代教育技術,進而緊跟時代發展并引領社會發展。現代教育技術的出現為教育的變革提供了可能性?,F代教育技術主要包括模擬音像技術、數字音像技術、衛星廣播電視技術、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人工智能技術、互聯網通訊技術和虛擬現實仿真技術,將這些技術合理明確地運用在教學實踐中,能夠使傳統的教學形式更為多樣。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來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獨立思考和積極實踐,并掌握自學的方法,提高綜合素質,以促進其全面發展,是提高民族綜合素質的重要舉措。現代教育技術因其強大的優勢已經滲透到教育的各個方面,為教育更好地面向現代、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提供了保證。
“技術”是指有形的物化技術和無形的智能技術的總和。教育技術不僅包括視聽媒體、計算機、網絡等硬件及其軟件,還包括設計、開發、應用、管理和評價學習資源和過程的相關方法?,F代教育技術最先在美國出現,之后由美國傳入了其他國家,到20世紀20年代已引入中國,當時晏陽初在長沙、煙臺等掃盲教育中已開始使用幻燈片。這種教學方法當時國內并未真正命名,到20世紀80年代,稱之為“電化教學”,還沒有稱之為“現代教育技術”。由于當時技術的限制,教學中多使用幻燈片和黑白電影等進行師生之間的交流,相對于傳統的教學雖然在傳播方式上有了很大的進步、傳播速度有很大的提升,但只是現代教育技術的初級階段。到現在,國內的現代教育技術已經進入成熟階段,并開始形成了一門獨立的學科,它以計算機技術、數字音像技術、多媒體技術等教學技術及片、帶、課件為媒體來傳遞教與學的信息,實現教學的優化。
傳統教學是以“模仿模式”為主、視教學為文化傳承,以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與習得為基本方式的教學。它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忽視學生的主動性,強調以講授系統的知識為中心而不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和知識的生成,強調以課堂為中心而較為忽視與社會實際的聯系。
1、理論基礎不同
網絡教學的核心理論基礎之一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者分別在知識觀、學習觀和學習觀上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認為知識并不是單一的由教師來傳遞的,而是靠學生主動地去學習、吸收、鞏固和運用的,這些都很符合網絡教學的理念。傳統教學的主要理論基礎之一是奧蘇貝爾的“學與教”理論。奧蘇貝爾根據多年的教育經驗提出了有意義的學習、認知同化理論與先行組織者策略。他認為教學就是教師將知識作為定論以系統組織的形式講解給學生的一種學習方式。
2、教學模式不同
傳統教學模式的主要因素有: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媒體。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存在大量的交流反饋,能夠形成良好的尊師愛生的師生關系,但比較費時并且不利于知識的有限傳遞。網絡教學模式的主要因素有: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和學的支撐平臺。教師在統籌分析了教學的條件、教學的目標、教學大綱、教科書、學生的現有水平狀態的基礎之上,選擇教學的內容,然后利用網絡多媒體形成有效的課件。同時在網絡上可以找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教師的教學視頻,學生的學習不再局限于學校之中。
當代信息技術的操作與教學實際進行科學的聯合,便形成了一種新的教學形式,即多媒體教學,它不但從方式和技術措施上轉變了古代的教學模式,并且教學中的概念、過程、方式和師生角色等諸多深層方面都發生了轉變。要良好地實現新課標指導下的教育目的,必須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并對傳統教學媒體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來傳遞教學信息,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教學的效率。多媒體計算機技術與網絡技術的結合形成了多媒體網絡技術,將其合理地運用于教學中形成了一種理想的多媒體網絡教學環境,它代表的是多媒體教學的最新發展趨勢。
1、有利于學習者合理安排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多媒體教學由于可以將來自于各個地方的優秀教師的授課利用多媒體網絡良好地保存下來,因此,學生在課堂中和下課后都能夠得到良好的教學內容,學生可以合理分配和安排用于學習、參加社會實踐以及進行社交活動的時間,便于提高學習效率;老師也能隨時掌握每一個學生的在線情況。同時,基于多媒體網絡的線上培訓機構的誕生也有利于學生在課余時間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來培養特長、開拓視野、增長見識。更重要的在于,多媒體網絡教學很好地順應了終身教育及全民教育的到來。當今教育的對象不再局限于有限的學生或受教育者,教育的對象已經不分年齡、地域、種族等限制,只要是想接受教育的人都可以成為學習者。多媒體網絡教學為成年人甚至于老年人都提供了更多學習的機會。
2、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利用集體進行教學
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創設出一個區別于傳統教學的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將教師的講授與多媒體獨特的形、聲、景相結合,使得課堂氣氛不再是呆板無趣的,能夠根據青少年天然的好奇心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有利于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當有個別學生因為多媒體課件中一些無關學習的圖畫、聲音等分心時,集體中良好的學習氛圍就會起到撥亂反正的作用,即通過集體來教育集體中的每一個人。
3、使得抽象的知識變得直觀,淡化難點
課程的好壞與否,重點是在該節課是否能突出教學的側重點,并且突出重難點。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較難在黑板上通過板書方式從而系統地幫助學生掌握重點難點。但借助網絡多媒體教學,教師便能形象地化繁為簡,變抽象為直觀,更易突出重點和難點,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同時,教師可以通過播放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形象生動地了解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及其變化,以便獨立地探索事物的規律。
1、多媒體教學易產生主客錯位
一堂有效率的課堂教學,必須有師生之間的思想交流,它是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的多方面發展過程。然而,不少教師在設計課件時,依然以傳統教學的“教師中心”思想為指導,將學生看作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非積極的學習者。對學生的需要、動機、興趣、態度等視而不見,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意愿來設計課件,以完成教學任務。在課堂中,為了便于行事,一味使用多媒體,而不管某一知識點是否應該在黑板上書寫,以便突出重點、加深印象,這很容易造成主客錯位。
2、網絡多媒體的“亂用”易忽略師生的互動
課堂教學并不僅僅是為了信息的傳遞,更重要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社會實踐能力,使學生做到知行統一。而利用多媒體網絡進行的教學則更多地是提供現成的答案,缺乏對過程的細致展示,也不利于培養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實際操作能力。如有的教師講一道能口算的簡單題,也要設計成課件,通過多媒體課件來呈現答案;有些教師甚至于為了省事直接在網絡上下載現成的課件。而那些用黑板書寫就能達到教學效果的內容,非得用上多媒體,其最終目的僅僅是為了展示簡單的文字信息。這樣,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容易缺乏教師的引導,教師的作用也被網絡多媒體所淡化,難以凸顯教師在師生關系中的主導作用。
在網絡多媒體教學中,教師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一定要明白多媒體課件是針對課堂教學而設計的,它只是輔助教學而被使用的。在運用多媒體網絡教學的同時,不應該也不能忽視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手段的使用,要將二者創造性的結合在一起,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發揮網絡多媒體的輔助作用。教育的要素有教育者、學習者、教育內容和教育媒介,幾者缺一不可,而現代化的媒體技能僅僅是教師為了提高課堂效率使用的一種輔助教學工具。要想很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教師就應該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己的職業道德修養,不斷地學習現代教育新技術并加以良好地掌握,將多媒體輔助教學與傳統教學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利用多媒體或口頭提問等多種方式來引起學生的注意,獲得教學的反饋,并針對反饋的內容來設計或完善有針對性的多媒體課件,使學生能夠揚長避短從而獲得全方面的發展。
總之,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產生和廣泛使用,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認知事物已不再局限于書本上的描述,而是能夠通過多媒體網絡技術來觀察事物的發生、發展及其過程,獲得更加形象的感性知識和形象直觀圖景。并且能夠通過多媒體網絡技術獲得一些書本以外的知識,使得學生畢業之后更適應社會生活。多媒體網絡技術使得教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比如它改變了一些教學的原則、豐富了教學的內容和教材的形式、影響了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系等,也將促進教學手段、教學結構、教學方法等等的變革,從而使得教育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更加良好地服務于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等的發展。社會期待培養的人才不再是呆板的不知變通的人,而是能夠良好的理解各方面的知識并將知識進行聯系從而創造出有利于社會發展的新知識、新技能的人。為了適應社會和經濟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必須將傳統教學和現代教育技術相結合,吸取各自的適合社會發展的優點,來促進教學模式的變革,實現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全方位的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