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丹 王 涵/淮北師范大學
VR技術,即虛擬現實技術,它是利用電腦模擬產生一個三維空間的虛擬世界,提供用戶關于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的模擬,讓用戶如同身臨其境一般,可以及時、沒有限制地觀察三度空間內的事物。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成熟,VR以其出眾的視覺傳播優勢越來越被大眾所喜愛。當今,從人文領域到科技領域,VR技術都彰顯出它巨大的潛力,深入到各行業中發揮作用。對于受眾而言,這一技術的發展在不斷挑逗他們的視覺體驗,VR視頻比傳統的視頻更具空間感和真實感,也能夠提升受眾的交互體驗,他們帶上VR眼鏡環顧四周,畫面即可隨頭部的轉移而變化,身在現實世界而眼鏡看到的卻是一個虛擬的世界,仿佛置身于虛擬現實的世界之中。
VR具有沉浸感,其提供的豐富的感官體驗能夠使參與者全身心沉浸于計算機生成的三維虛擬世界中;VR具有交互性,在虛擬環境中,參與者可以通過VR眼鏡等交互設備實現和虛擬對象的交互,產生與虛擬環境中的對象進行交互的體驗。可見,沉浸感、交互性是VR技術的兩大特征,這種沉浸感和交互體驗使參與者在虛擬環境中成為其中的一份子,而不再只是一名旁觀者。
由于VR具有超強的感官體驗,因此,能夠作為一個全新的傳播和展示手段服務于各行各業。與“互聯網+”一樣,虛擬現實技術也可以“+”各行業,推動各行業發展。VR可應用的領域非常多,如國防軍事、裝備制造、航空航天、醫療健康、安防監控、文化保護、教育培訓等。中國工程院院士、虛擬現實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趙沁平強調,“虛擬現實+”將成為一個發展趨勢,是各行業發展新的信息技術支撐平臺。它正在逐步進入各個重要的戰略行業,快速進入大眾虛擬現實生活和大眾消費領域。
如虛擬現實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有利于教育創新。將VR設備與計算機連接后,可以模擬出虛擬的教學場景,讓學生身臨其境的在場景中接受教育,如地理課可以利用VR技術讓學生仿佛置身于世界各地,體驗各地的氣候、風土人情等,進而提高教學質量。此外,這種互動式的體驗能夠讓學生主動去學習,提高學習興趣,輕松、高效地獲取知識。
紅色教育基地依托豐富的紅色資源,以實物、實景、實例、實事為載體,傳播歷史事件、革命人物事跡和革命精神,對參觀者進行靈魂和思想的教育,從而獲得心靈的震撼,實現精神的蛻變。當前,國內紅色教育基地數量多,分布范圍較廣,革命老區如大別山、井岡山、西柏坡、延安等地,幾乎都設有專門的紅色教育基地。
紅色教育基地具有較強的教育作用,目前,紅色教育傳播模式還是采用現場參觀、導游講解和實物資料展覽等實體視聽模式。這種模式的最大亮點和優勢在于“體驗式”,具有主題鮮明、特色突出、感染力強、帶入感強等優點,能夠在“故地重游”、“實景再現”中實現理論與現實的結合、內容與形式的統一。
這種“實體式”參觀的教育模式固然有其優勢,但是全國的紅色教育基地基本上都是采用這種統一的教育模式,這種一致性沒有突出每個基地的個性,且旅游產品單一、旅游內容單調,吸引力和鮮活性不強。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旅游的追求已經不是簡單的“實體式”的參觀與游覽,更多的是對旅游過程中的參與性和體驗性的關注。
近年來,隨著紅色旅游的提倡和廣泛開展,很多重點紅色教育基地的文化資源名氣不斷提高,參觀者隨之越來越多。如烈士陵園,每年一到清明節、抗戰勝利紀念日,很多單位如學校、部隊和其他社會團體就會組織人員前往送鮮花,以表達對革命先烈的悼念,殊不知無形中增加了基地的承載壓力,也增加了對基地文化資源的保護難度,這些實際上是一種人為的破壞。如參觀過程中隨手扔的垃圾、身體的汗液接觸文物造成的侵蝕、閃光燈對于文物的損害等,雖然短期內看不到明顯的影響,但長期會對文物造成無法挽回的破壞。
當前,很多紅色教育基地都是通過歷史資料和相關實物展示的方式,再結合導游的講解進行教育培訓。雖然展示的實物旁邊會配有簡短的文字說明,但是如果不結合導游的講解,單憑自己參觀理解會對歷史信息把握不全。配合導游講解能夠幫助參觀者深入學習,但是由于每個導游講解的方式、水平和重點不一樣,導致每一批學習者對于歷史信息的掌握程度不一樣。
如果在現有展示方式的基礎上,結合VR展示的方式,不僅能夠將文物資料通過數字化展示出來,還能夠將這段歷史事件和相關人物事跡通過VR設備清晰、生動的展示出來,從深度上挖掘歷史并完整的呈現在參觀者面前,從而讓參觀者對這段歷史知識全面深入的掌握,提高紅色教育的效果。
隨著VR技術的不斷成熟,在市場需求的推動下,已經有一些紅色教育基地引入了VR技術,如安徽大別山、金寨革命舊址等都設有虛擬現實的場館。將虛擬現實技術應用于紅色教育基地中,一方面使紅色文化資源實現數字化保護成為可能,另一方面使紅色文化的傳播效果得到提升。
紅色教育基地的根基是紅色文化資源,因此對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至關重要。當前,由于缺乏保護,很多寶貴的紅色文化資源逐漸陷入破爛甚至消亡的境地。使用VR技術除了能夠將現存的實物通過三維全景掃描得以保存,還能夠將即將消亡的歷史文物進行虛擬復原,實現數字化再現和紅色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可見,通過VR技術能夠實現對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除此之外,還能夠擴展紅色文化和精神的傳播途徑,增強紅色教育基地發展新動力。通過VR技術將歷史事件、先進人物事跡完整的展示出來,并設計出虛擬空間使參觀者和虛擬環境進行交互。例如參觀者通過VR眼鏡在虛擬環境中面朝哪個方向就展示某個物體,走到哪就看到了一段歷史事件,甚至可以直接通過點擊虛擬環境中的某個文物就能夠進入到這個文物被發掘時或被創造出來時的場景中等。
前期通過對紅色革命精神歷史資料的收集和實地調研,為后期的三維建模、貼圖、渲染和虛擬漫游奠定基礎。
為紅色教育基地創建虛擬現實場景,有助于保護并擴展傳播內容、拓寬傳播渠道、提高傳播效率。具體實現流程如下:選定某個紅色教育基地——為紅色資源創建三維模型——材質貼圖——燈光渲染——設置攝像機——添加音效、電子解說詞——場景漫游效果實現。
參觀者可以通過VR設備如VR頭盔、數據手套、數據服裝等與虛擬環境進行交互,獲得沉浸式的交互體驗。這種新型的傳播方式,不僅可以將現有的文化資源進行三維的展示,還可以將客觀真實的歷史事件虛擬還原,從而提升教育的吸引力和教育效果,提高參觀者的學習興趣,加深參觀者的印象。此外,創建好的虛擬現實紅色文化資源還可以擺脫空間區域的限制,通過大型的立體顯示設備為其他地區的參觀者提供虛擬體驗的場所,從而既降低了現場參觀紅色資源對其造成的磨損,同時可以擴大教育基地的教育受眾,更大的發揮紅色教育基地的教育作用。
VR技術不斷進步和成熟,并介入到各個領域。紅色文化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紅色教育基地引入VR技術既順應了時代潮流,又是市場發展的需要,也是擴展紅色文化傳播路徑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