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燕
河北省館陶縣職教中心
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它如同一股春風,給職業教育帶來了春的氣息,帶來了勃勃的生機。同時新課改也將改變教師原先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面對新課程、新教改,教師和學生將如何適應新的教法和學法?作為新形勢下的一名化學教師,我們必須作出深刻的思考。
在舊的課程體系下,把教師的工作任務定位于 “傳道、授業、解惑”,而學生只能被動式的接受學習,師生之間儼然一副師徒關系。教師的作用被局限在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材修筑的圍城里,因此教師只要“照本宣科”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使得學生脫離現實生活和動腦動手的機會。在這種背景下教師既難“教好書”,也難“育好人”。同樣學生也更難有所創新。
在新的課程體系下,我們職業學校化學課教學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求學生能“運用所學化學知識解釋、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地把課本知識與日常生活、生產實際相聯系,以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一定要抓住這一點,即把學生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一些現象和已積累的感性認識融于教學活動中,對學生所學知識進行強化。同時引導學生走出課堂,一方面觀察收集生產生活中的化學知識和現象,另一方面了解一些課堂上接觸不到的工農業生產中遇到的化學知識,通過觀察獲取到第一手資料。然后經過整理、歸納再反饋到課堂教學活動中,通過積極的雙邊活動,把所學知識融會貫通。
職業高中的化學教學還要注意結合專業學科的特點和性質進行教學。由于我們學校的學生大多數來自農村,為使其將來能更好地服務于當地的生產建設和人民生活。如在農學專業的化學教學中,我將化學知識與農業生產緊密聯系,通過學習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化學在奪取農業豐收,提高農產品質量,防止病蟲害上的重要作用。在家電專業的化學教學中,我把與電產生的本源與有關的原子結構、離子的形成、共價鍵等理論知識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通過"硅"的學習,使學生理解半導體的含義,并向學生介紹晶體管技術、硅片集成技術等在我國的發展和應用。在講解銅的性質時,我把氯化鐵溶液、濃鹽酸和雙氧水對銅的作用原理同學生制作各種線路板的實驗相結合。在學習笨等有機物知識時,根據高分子材料在有機溶液中的溶解性,聯系電器修理中遇到的塑料制品的處理等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動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理解每個學生都是復雜多元的個體,而教師在學生面前、在教學中也需扮演著多重角色。在新課程實施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
化學實驗貫穿于化學教學的全過程,實驗本身就是一種探究性活動,具有創造性。因此,化學實驗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的作用尤為突出。
一是我們應該抓住實驗現象的多變性,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例如,Cu和濃H2SO4反應制SO2的實驗中,學生往往觀察到生成黑色沉淀,教師可以馬上追問:黑色沉淀是怎么產生的呢?問題的提出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理,學生們各抒己見,查資料、上網、實驗等,不知不覺中擴大學生了的知識面。
二是讓學生親自設計實驗,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再如,在講到濃硫酸有一種重要的特性——吸水性,書上沒有演示實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要求學生設計既安全又能說明濃硫酸吸水性的實驗。經過學生的思考,得出了許多可行的實驗方案。如:在一只小試管里加入5ml飽和氯化納溶液,在該溶液里加入2ml濃硫酸,立即析出氯化納白色晶體。這樣,在安全范圍內大膽讓學生自我設計、進行實驗,自行探索,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空間,同時會有驚奇的發現,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行著創新。
由于微型化學實驗儀器具有小巧便攜、不易破碎、液體試劑在多用滴管中不易流出等優點,使每個學生都有條件裝備自己的化學實驗箱。這就為改革化學課堂教學提供了方便與可能。實踐證明,微型化學實驗對中學化學教學的改革有如下主要優點:
(1)可使絕大多數學生都有動手做實驗的機會,改變過去那種“一 人做、大家看”的局面;使學生由過去被動“等待”和“接受式“的學習方式,變為“主動”和“探索式”的學習方式;使多年來提倡的“啟發式”、“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法得以實驗。
(2)極大地培養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由于微型實驗既安全又節約,教師可以放心地讓學生一人一組做實驗。通過親手做實驗,以可幫助學生理解和形成化學概念,可以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同時,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學生盼著上微型化學實驗課,做作業、復習或預習等,根本不用教師督促。
(3)使隨堂實驗、實驗室分組實驗、家庭小實驗和課外活動實驗等都得以開展。
(4)有利于培養學生既動腦又動手、理論聯系實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有利于培養學生關心自然、關心社會的情感和創新精神。
(6)對辦學條件較差,缺少儀器藥品和實驗設備的農村中學,促進了其對化學實驗代用儀器藥品的開發和推廣。
(7)能改善實驗室環境。可大幅度地減少實驗室空氣和水體排放污染,有益于師生的健康。
當然,微型化學實驗也有它的不足之處。例如,較忽視基本操作的規范性,較少考慮實驗中有關的安全因素等。因此,微型實驗雖然具有許多優越性,但也并不是所有實驗都可用之代替的。在教學中,應根據實驗的內容、目的、現象和定量要求等進行選擇,使常規實驗和微型實驗相結合,兩者取長補短,這樣可以發揮更好的教學效果。
新課程改革給我們的化學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同時我們又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作為化學教師,我們更需要端正教育思想,提高自身的素質,并加強對學生的要求,更好地適應新課程改革,培養出更多的、新型的、符合時代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