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林
江西省橫峰縣龍門中學
關鍵字:思想品德;創新教學
初中時期,思想品德教學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以及道德品質的關鍵途徑,但是在具體教學中,一些教師依然沿用傳統的固化模式,教師作為教學的主體和中心,更加強調知識硬性灌輸,忽視了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習規律以及性格特點,對教學質量帶來一定的影響。隨著素質教育的新課程的全面實行,教師也要結合當代中學生的特點,在實踐中不斷創新思品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對思想品德知識的學習熱情,通過有效的教學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和人文素養。
良好的課堂氛圍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熱情,使學生的情感和學習狀態保持在一個輕松、愉快、精神集中的環境中,使學生能夠在良好的狀態和氛圍下吸收教師的引導和學習。思想品德教學課堂中,教師要營造師生平等的教學觀念,加強師生間的互動,教師應當成為學生的朋友和知己,這樣才能充分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有利于教師針對學生的思想動態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和教學。教師在思想品德教學中,要淡化傳統思想品德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觀念和意識,強調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勇于表達自身看法和思想。
教育新理念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他們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度。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善于從學生的角度去理解和引導,激發他們的主體精神和創新欲望。創新不能只從結果上看,實際上,青少年學生創新精神的可貴不僅在于結果"新",更在于"創"的過程中獲得"新"的過程。創新精神本質上是一種獨立探究精神,關鍵在于使學生在創新的過程中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而不是盲從、迷信)、獨立探究和獨立發現(而不是跟著他人的腳印走)。初中階段的學生知識和閱歷都非常有限,教師要力求讓學生樹立獨立探究的熱情,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據此,在教學中應該創設情境,提供更多的參與機會。教學是根據教材的特點,創設合乎實際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通過看看、聽聽、說說、辯辨、演演等多種途徑,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在很多中學生的印象中,思想品德知識比較晦澀和抽象,很多內容都難以理解,在學習中很容易失去學習動力和熱情。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引入情境教學的方式,整合和梳理教材內容,以表演的形式,讓學生快速的掌握以及理解知識。教師以教材內容為基礎創設情境,以組織學生表演的方式對內容進行展現和表演,還可以促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驗角色、加深感知,對知識形成全面的認識。
新課程改革提出,在具體的教學環境中,教師應體現師生的互動關系、合作關系,開展多種多樣的教學模式,打破教學常規,真正實現“新”的意義。學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為方式應該得到同樣的尊重,應給予學生足夠的展示自己才華,表達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機會。教師應本著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原則,樹立師生平等觀念,注意與學生進行情感交融,才能創造一種平等、尊重、和諧、發展的師生關系,營造一個寬松、民主、自由、活潑、豐富多彩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們把課堂當成自我磨練、自我展示、自我塑造、自我教育的舞臺,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把課堂變成實現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心的素質教育的主陣地。
思想品德學科是一門理論較強的學科,要求學生的理解能力頗高,將課后練習視為教學中重要的一部分,作用巨大,充分實現思想品德知識的 “消化”。具體的作用可以歸納為幾個方面,如:第一,查漏補缺功能。通過課后練習能讓學生自己認識到學習過程中存在的欠缺,及時彌補自己該掌握的知識點,同時,教師通過查看學生的思想品德課后練習能審查自己教學中存在的遺漏點,及時補充。第二,鞏固知識功能。做課后練習是學生鞏固基礎知識的主要方式和重要途徑,應得到廣大師生的重視,其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應該得到充分的發揮。第三,培養能力功能。高度重視通過練習對各能力的培養和增強,尤其是中考所要考查的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述事物,論證和探討問題的能力更有針對性的訓練與提高,思想品德練習為能力的培養提供基本素材,奠定必要基礎。
思想品德作為初中教育的基礎學科,其對學生未來的社會生活具有積極意義,因此,教師要在實踐中不斷創新教學模式,提升思品課堂的效率和質量,實現學生綜合素質、道德品質和學習能力的全面發展,教師還應當從多方面創新思想品德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真正落到實處,能夠切實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品德素養,使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品德觀能夠在思想品德課的有效引導下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培養思想積極健康、品德進步的青少年,這是對中國未來具有戰略意義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