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亞龍
江蘇省張家港市中興小學
作業是課堂的總結和鞏固,是增強學生記憶的重要措施,老師就需要改進作業的形式,利用新穎的作業吸引學生的目光,激起學生對英語的學習樂趣。作業可以延伸小學生的課外知識,使學生完成主動學習的任務。新課程改革要求,小學英文老師需要激起學生的英語學習樂趣,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培育學生獨立的人格和主動思考的能力。作業在小學生的平常學習中是不可或缺的內容,但是小學作業仍然需要面臨諸多挑戰,如果老師沒有正確的教學方式來指導學生作業的話,嚴重影響擴大學生知識面和發散學生思維能力,更有甚者還會導致學生厭倦課堂學習,對英語學習失去樂趣。
老師需要對現有的作業方案實行改進,利用新奇的作業形式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和課內知識的技術鞏固,給學生創造穩定的趣味性的課堂學習環境,促使學生主動的完成英語作業,從而鍛煉自身的獨立人格,推動小學生英語教育的進程。
利用手工作業可以增加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提升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學生思維活躍度。據研究指出,小學生自身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活躍的思維方式,并且喜歡模仿周圍的人和事,有較強的創造力,而且活潑好動。因此老師在布置作業時需要考慮小學生以上特點,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動手制作手抄報或拼接模型的過程中擴展思維能力,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增強學生的學習樂趣。譬如在學習26個英文字母時,老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把字母用橡皮泥捏出來,學生可以隨意制作,有的學生給字母加上了黑色的眼睛,有的學生給字母加上了紅色的翅膀,而有的學生把字母做成了一個個生動的小人,在老師的指導下,小學生在課堂上盡情的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出諸多新穎的作品。這樣的作業方式不僅可以培育學生的動手能力想象力,還可以促使學生加深對26個字母的記憶,從而推動學生的學習進程。
小學時期是學生學習的基礎階段,所以老師需要格外重視學生的綜合發展能力,尤其對英語這門學科來說,老師在英語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光要給學生傳授基礎的英語知識,還要培育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對于這種語言類的學習需要從小抓起。老師可以以口頭作業的形式讓學生鍛煉口語表達,譬如在每節課堂上課時老師可以安排一名學生去講臺上進行自我介紹,從簡單的“My name is...”開始,隨著英語知識的積累,慢慢增加學生自我介紹的內容“My favourite color is..”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隨著溫習以前學過的英語知識,還可以給學生提供鍛煉自己的口語表達的平臺,有利于增強小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
在新課改的影響下,老師不能直接灌輸給學生基礎知識,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老師需要設計情境角色扮演作業的方式讓學生主動融入課堂活動,利用課本內容,對知識進行適當的延伸,增加學生的實踐機會,從而提升小學生的現場反應能力、理解能力和邏輯能力。例如,老師針對“Clock”一課內容給學生布置預習作業,需要讓學生根據課本中的時間自己設計時間表,并且以情境對話的方式在課堂上表演,一些學生設置的情景是早上的時間,媽媽和孩子的對話,Mum:”Tom,it’s seven o’clock,you should get up.”Tom:”OK,I want eat breakfast at a quarter past seven.”而一些學生設計的晚上放學的情境,譬如同學 A 和 B 的對話,A:”What time does the bus arrive?”B:”About six o’clock.”學生在完成這樣形式的作業的同時,可以培育自身獨立的人格并且練習自己的邏輯表達能力,從而推動學生的英文學習能力的提高。
老師要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實踐作業的熱情,把學生學習的英文知識使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強化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在這樣的實踐作業布置時,首先老師需要給學生設計簡單的調查問卷并展示給學生具體的操作流程;其次,老師在課堂上開展模擬調查活動,譬如以“Can you help me?”或“Excuse me,i want...”這樣的問句開頭,與別人交流。學生可以根據課堂上的調查活動向家長尋求幫助,在家長的指導下完成實踐作業。老師也可以創設一些興趣愛好調查,讓學生在班級里展開調查,例如”what animal do you like?”或”What kind of fruit do you like?”這樣的調查,學生需要分工合作,實現知識共享。而且在這樣的調查活動中學生不僅增加了自身的語言表達水平,掌握了英語知識,還提升了班級的凝聚力,推動小學生英語作業的發展。
綜上所述,英語老師對作業的設計非常重視,是聯系課堂主動學習的橋梁,創新的英語作業拓展了學生的思維邏輯,增添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為培育小學生英語綜合素質做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