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琳/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
高職院校承擔著為國家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艱巨任務,學生黨支部建設作為黨的基層組織之一,其發展建設事關高職院校教育的發展方向,事關高職院校能否為國家培養可靠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以電腦、手機等為媒介的信息傳播方式逐漸代替了傳統的信息獲取方式。新媒體的廣泛應用為高職院校學生黨支部建設提出了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普通高等學校學生黨建工作標準》中要求“建立黨建信息化平臺,加強‘兩微一端’建設,創建網上黨校園地、黨校、論壇等思想政治工作平臺”。①因此,如何結合高職院校學生特點,利用新媒體開展學生黨支部工作,充分發揮高校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是當前高職院學生黨建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
高職院校學制一般為三年,學制短,培養學生黨員時間受到限制,且由于生源、學生素質等客觀因素影響,學生思想不夠成熟,對黨的認識和基本理論學習系統性和全面性不夠,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黨員的質量。特別是在新媒體環境下,存在一些消極、負面、虛假、隱蔽傳播的信息,使一些思想不成熟、立場不堅定、辨別能力不強的學生黨員受到影響,如何利用新媒體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創新學生黨支部工作方式方法,充分發揮黨組織領導作用,堅定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是目前高職院校學生黨支部建設工作重點。
傳統黨建工作模式方式單一、內容枯燥,多以黨課、“三會一課”、參觀實踐、民主生活會等為主要形式,只有簡單的知識傳播,沒有學生積極參與互動,無法與學生產生共鳴,無法使學生真正融入黨組織活動中,特別是一些高職院校,對學生黨支部工作不夠重視,簡單認為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水平較低、學習能力差,沒有積極探索適合高職院校學生特點的學生黨支部工作模式,重形式、輕內容,重過程、輕實效,傳統黨建工作模式影響力逐漸減弱。新媒體集文字、圖片、音頻和視頻于一身,更生動、形象地傳播信息,更利于90后學生接受,因此,需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拓寬高職院校學生黨支部工作領域。
現階段高職院校學生黨支部工作者多以思政專業教育背景為主,多兼職少專職,工作內容瑣碎復雜,面對新媒體的不斷發展,對于非計算機專業的工作者來說,掌握新技術、新手段有些難度。新媒體背景下,學生黨支部工作者需要轉變思路,在保證認真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堅持“立德樹人”的同時,要不斷創新,發揮新媒體優勢,探索高職院校學生黨支部工作新模式。這就要求將高職院校學生特點和新媒體技術發展相結合,適時調整工作方式和方法,這對于學生黨支部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媒體的應用讓信息的傳播突破了空間局限、跨越時間界限,提高了傳播速度。高職院校學制三年,普遍實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三年級多在校外頂崗實習,這增加對學生黨員管理和繼續教育工作難度。網絡具有快捷性,且90后作為“網絡原住民”對于新媒體接受度高,依托網絡,可以利用“兩微一端”實現對學生黨員繼續教育,黨組織活動可以通過新媒體進行開展,使得師生可以實時交流和溝通,實現在線黨員管理,時刻掌握學生黨員思想動態,與此同時,新媒體的應用使得信息傳達更加便捷。
新媒體的應用拓寬了信息的深度和廣度,實現大量信息共享。高職院校雖然學生黨員年齡小、接受黨的教育較短、黨性修養需要繼續加強 ,但是與本科院校學生相比,思維更活躍、動手能力強。網絡已經滲透學生的方方面面,學生黨支部工作者以新媒體為手段,可以利用時事資料、先進事跡、前沿理論等內容對學生黨員進行教育,鼓勵學生黨員利用自身特點和優勢,自己建設黨建學習平臺、自己動手制作學習教育材料,提高師生間的凝聚力,提高黨建工作的吸引力。
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學生黨支部工作者要以發展的眼光,從新媒體技術中汲取養分,讓學生黨員的教育更具有針對性。高職院校可以根據學生不同時期的不同特點開展工作,運用先進的網絡技術,利用高職學生對新事物敏感,思維活躍,渴望創新,創新活動方式,實現黨支部育人活動的多樣化,把思想建設與專業能力相結合,把教育活動與學生業余活動相結合,把學生黨支部建設要求與專業發展需求相結合,延伸黨建工作觸角,讓學生黨支部工作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讓“工匠精神”引領高職院校工匠型人才培養,讓學生真正以服務社會建設為目標。
選配一只“守信念、重品行、有本領、敢擔當、講奉獻”的學生黨建工作隊伍對學生黨支部發揮重要作用至關重要。新媒體背景下,不僅要求學生黨建工作者夯實黨的理論知識,堅定理想信念,更要求學習并熟練掌握運用與網絡有關的新媒體,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各項工作。學生黨建工作者要充分將理論知識和新媒體技術相結合,在網絡平臺上,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宣講黨的理論知識、宣傳身邊黨員先進事跡,讓正能量輻射更多學生,強化教育感召力,拉近與學生之間距離,號召廣大黨員加強思想理論學習,打造高素質黨建工作隊伍。
學生黨支部建設可以利用線上靈活形式和線下傳統工作模式相結合開展工作。線上可以利用新媒體移動性、實時性和便捷性特點,積極運用“兩微一端”等途徑推送消息,及時向學生傳播重要思想和活動內容,起到宣傳和引導作用,突破學習空間和時間局限性,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線下黨課、實踐活動和民主生活等集中形式,以直觀性提高學習教育效果。學生黨支部通過線上線下聯動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黨建工作新模式,將傳統工作模式和新媒體有效整合和深度融合,增強載體實效,實現黨建覆蓋無盲區,營造爭優創先的濃厚積極向上氛圍。
習近平總書記在網信工作座談會上,指出“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高校網絡環境更應該守住底線,共建精神家園。高校可以利用BBS、微信、微博、客戶端等為學生黨員學習交流提供平臺,以便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但要對傳播媒介和信息內容實行嚴格監督和有效管理。建立健全網絡監管制度,完善新媒體信息傳播規章制度,精細化管理,實現專人專職負責,遇到問題及時響應、盡快解決。
新媒體時代,為高職院校學生黨支部工作提供了諸多挑戰和機遇,學生黨建工作者要把握歷史機遇期,堅定理想信念,把立德樹人作為工作中心,發揮新媒體作用,全面提升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效率與水平,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注釋:
①中共教育部黨組印發文件全面實施普通高等學校學生黨建工作標準[J].教育現代化,2017,4(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