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紀偉/西藏民族大學
20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將之劃分為三個階段來研究討論,以新中國成立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界。19世紀末20世紀初,就有過幾次大的辯論。例如關于科學和人生觀的辯論,以及對民族主義的批評。20世紀30年代,中國社會的性質等問題成為討論的焦點。40年代,新理學和新心靈哲學產生了各種沖突。在1949年之前,它是從引入、傳播到最終成為國家主導形式的哲學的時期。在五四運動時期,以李大釗為代表的進步知識分子最先系統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出在社會內憂外患和不斷動蕩的形勢下,它承擔著為中國尋找出路的途徑。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廣泛傳播,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充足的運用與發展,并最終取得了革命勝利。并在此過程中進一步發展豐富自身,使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了獨具特色的中國韻味。
在新中國成立后到1977年,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哲學進一步傳播和發展的時期。它為從根本上改變哲學在中國的面貌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在后期也存在著許多失誤。這一時期,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社會地位發生了變化。馬克思主義哲學成為了國家主導意識形態。蘇聯哲學教科書的普遍采用,深刻地影響了當時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解。而在當時也開展了如思維與存在同一性問題討論、一分為二與合二而一問題討論,對實用主義的批判等等。在后期,由于國家政治生活的曲折,教條主義和形式主義占了上風。使這一時期理論不僅沒有發展,反而被誤解和踐踏。
從1978年到20世紀末,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新政策,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逐漸擺脫了曲折時期思想的束縛,開始逐漸活躍起來。與前兩個階段相比,這一時期取得了很大進展,成為二十世紀最繁榮的時期。由于當時中國百廢待興,針對中國出路的問題,鄧小平指出“我們在總結這些經驗的基礎上,提出整個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的中心任務是發展生產力,這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1]?!?/p>
在這一時期,確立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它恢復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思想路線,成為改革開放的先行者。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高揚起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旗幟,有力地帶動了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領域發展的新階段。
一是形成了不同的哲學理論學派,中外哲學史的發展證明,沒有不同學派的形成和建立,就沒有它們之間的競爭,哲學理論就不能發展與成長。例如,實踐唯物主義和馬克思人本主義與唯物史觀一體的不同派別。這無疑將大大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二是在當時出現了幾次大的討論。對人的主體性和主體性原則的討論。過去,有些人混淆了主體和主觀主義,忽視了對人類主體性的研究。當時這場討論理清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立足點,辯論圍繞著是否應當用來革新馬克思主義哲學及其主觀原則。三是對價值論的討論。過去注重事實知識,忽視價值知識,顯然不符合客觀現實。因此,價值評估已成為馬克思主義哲學需要考慮和考察的問題。四是關于人道主義和異化問題的討論。在改革開放之前,人道主義被完全否定了,經過改革開放后的討論,完全否定人道主義的想法被否定了。
以上介紹只是當時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頗受關注的諸多主流討論中的一小部分。然而,在當時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哲學也面臨嚴峻挑戰。挑戰來自三個方面:第一,世界形勢的挑戰。由于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的失敗,馬克思主義哲學如何更好地適應新形勢的發展,仍然是一個尚未解決的問題。二是隨著國內外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巨大發展以及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攻擊與批判,馬克思主義哲學應該如何發展自身,進一步發揮它的指導作用,這也是一個問題。
進入21世紀,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更是百花齊放,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是與我國道路不斷結合的闡釋。黨的十九大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黨章,更是與我國實踐融合形成完備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理論哲學。
一是發展問題研究,四十年的改革實踐告訴我們,改革應該有一個明確、完善、嚴密的發展方向。是對當代中國社會發展提出的重新思考,是對我國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這是承上啟下的關鍵。
二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哲學研究。(1)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哲學所闡發的意義。(2)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關系。(3)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哲學方法,全面體現和馬克思主義總體性辯證法。
三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研究。當前,大多數學者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還是需要明確區分開的。因為它們的內涵具有一定的差別,于是形成了多種看法。對這一問題的研究更是討論的焦點。
四是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研究。近年來,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關于這個問題,人們對此的理解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因此,研究中國的現實問題,就要從理論的現實性來構建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在這一問題下,更加需要完整全面準確的對其整體性的理解。
五是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近年來,我國主要關注的是西方馬克思主義是否在現當代失敗的討論,還有后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生態研究、政治哲學研究以及就一些人物的思想進行的探討。
六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經典文本的研究。這其中主要是對經典原著的重新詮釋,對其中的基本原理賦予新的時代意蘊。這其中主要是對《共產黨宣言》和《資本論》的研究最為明顯。以上列舉的內容遠非近年來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和發展的全部內容,但可以看出其廣度和深度遠遠超過過去。此外,在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其他方面的研究和探討中,也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果,極大地促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在我國的強盛發展。
馬克思主義哲學傳播到我國并發展到今天已將近一百年,總的來說,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視野不斷擴大,提出了許多有利于馬克思主義哲學新的學術觀點,這些都有效地增強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術價值。回顧過去,瞻望未來,我們越來越覺得哲學與我們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對我們來說,21世紀必定是中華民族復興的一個世紀。然而,一個沒有理論思考的國家是不行的,哲學改革不能脫離自己的歷史軌跡,而且我們必須突破傳統的束縛,敢于創新。只有建立這樣一種融匯古今智慧的哲學,我們才能為21世紀的人類文明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