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會芹
“一帶一路”倡議作為我國對外開放的區域性戰略措施,意義重大,內涵豐富。其繼承與發揚古代絲綢之路的和平友好、開放性與包容性,本質是共同發展,歡迎與支持沿線國家與我國共商共建,相互合作。合作的重點則是“五通”建設,貿易建設與投資便利化則是五通建設的重點之一,而貿易暢通的突破口則是自由貿易區的建設,換言之,自由貿易區的建設是支撐“一帶一路”倡議的一個支點。自由貿易區的建設既包括我國與沿線國家建立的多邊自由貿易區,例如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等,也包括我國作為單個主權國家所設立的“1+3+7”格局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分別位于上海、天津、福建、廣東、四川、遼寧、浙江、河南、湖北、重慶、陜西。其中,上海、天津、福建、廣東是早期設立的自由貿易區,與2017年設立的其他7個自貿區形成網絡格局。從國內來看,當前網絡格局的自貿區內貿易便利化、投資自由化提升,為“一帶一路”沿線各國進入中國市場創造了絕佳的機遇與平臺,同時“一帶一路”也為中國自貿區內企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因此,“一帶一路”下的自由貿易區建設高于一般的傳統自由貿易區。西安作為內陸城市,內陸自由貿易區的設立是打造“一帶一路”內陸腹地的充分表現,上海、天津、福建、廣東作為第一批和第二批自由貿易試驗區,對西安自由貿易區的發展仍然有許多借鑒經驗,因此本文則重點討論西安自由貿易區建設,既要從早期自由貿易區建設中吸取所長,又要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大方向下具備自身的特色。
上海自由貿易區是我國于2013年建立的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涵蓋四片保稅區。截至目前,上海自貿區在自貿區總方案的要求下,實現了行政制度方面、金融領域以及海關制度方面的積極創新。行政制度方面,上海自貿區率先將資本管理中正面清單管理模式改為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在金融領域,上海自貿區總體方案明確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在試驗區內對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金融市場利率市場化、人民幣跨境使用等方面創造條件進行先行先試。在海關制度方面,自由貿易區內通行“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區內自由”的模式,一改傳統的先報關后進區的做法,通過這些改革,不僅有效推動了上海自貿區的發展和拉動外貿增長,對之后的廣東自由貿易區、天津自由貿易區以及福建自由貿易區的建設和運作也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天津是我國北方地區的重要港口城市,也是我國環渤海經濟圈乃至全國的重要經濟樞紐,天津自由貿易區也可以稱為綜合改革創新區,既繼承發揚了上海自貿區的優點,又獨具地方特色。自貿區總面積為119.9平方公里,主要涵蓋3個功能區,天津港片區、天津機場片區以及濱海新區中心商務片區。天津作為北方重要的出海口,承載北方經濟帶80%以上的集裝箱貿易,對周邊省份帶動作用明顯,尤其是對京津冀一體化的推動發揮著積極作用,京津冀協同發展提升為國家戰略,區域的整合將產生新的巨大發展動力,在參與協同發展中,天津將進一步發揮區位港口和產業集群的優勢。
福建是中國五大港口群之一,在地理位置上東臨臺灣,因此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最大的戰略意義是對臺開放并深化兩岸合作,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涵蓋廈口、福州、平潭王大片區,分散在不同的市,地區跨度大。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建立一來吸引臺資入駐;二來便利與臺灣的經貿往來,促進兩岸經濟和人員更好地融合。福建省本身擁有豐富的土地和勞動力資源,在對接臺灣產業、加快兩岸產業融合方面獨具優勢,因而福建自貿區擴大對臺服務貿易開放,以此進一步促進服務要素的自由流動,推動海峽兩岸經貿的深度發展。

廣東自貿區地處珠江三角洲地區,毗連香港、澳門,是我國陸地上唯一與這一遠東金融、制造業中也相聯系的地區,珠江縱貫其整個地區,水陸交通極為發達,具有相當優越的地理條件,具體包括廣州南沙新區、深圳前海蛇日片區以及珠海橫琴新區幾大板塊,總面積116平方公里。
位于長江三角區的上海自由貿易區、珠江三角洲的廣東自由貿易區、京津冀經濟圈的天津自由貿易區和連接兩岸的福建自由貿易區利用各自的區位地理優勢和基礎優勢在制度、海關監管、金融領域積極創新,與國際規則相接軌,帶動周邊地區活力,對2017年新建立的7個自由貿易區起到了帶頭與示范效應。
陜西省處于亞歐大陸橋,亞歐大陸橋既連著海上絲綢之路,也連著陸上絲綢之路,因而西安自貿區建設可以視為“一帶一路”的關鍵點,2017年西安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落地將在整個向西開放的通道中將發揮巨大作用。為了使得“一帶一路”國家政策更好地開展,如何建設西安自由貿易區具有很大意義。
西安自貿區建設中,陜西政府作為投資者和監督者,給予自貿區建設資金和政策支持。鑒于早先四個自貿區建設的經驗,政府對制度創新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行政管理方面,西安政府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借鑒上海自由貿易區的負面清單投資管理模式,簡化審批手續,手續辦理時間縮短,這種機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外資進入速度,促進投資便利化。
監管制度方面,在自貿區內全面實施“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監管模式,一線放開是指放開西安自由貿易區與國際市場的邊界線,例如鼓勵支持陜西糧農集團、愛菊集團走出去戰略,開放接納哈薩克斯坦等國家的優質糧油貿易業務,此外采用電子信息化手段進行管理,區內購物零關稅,可以促進貿易便利化,帶動地方經濟增長。
金融制度方面,居于“一帶一路”重要地位的陜西,在自貿區方面應推動人民幣作為自貿試驗區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跨境貿易和投資計價、結算的主要貨幣。同時,拓展跨境電子商務人民幣結算,推行自貿試驗區內跨國企業集團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業務。
政府和銀行應在西安自貿區建設綜合管理能力方面、貿易便利化方面以及培育新產業方面給予資金優惠或無償資助。提升綜合管理能力指自貿區為了實現高效便捷的管理與服務模式,加強綜合監督體系建設、加強社會信用體系應用、加強信息共享和服務平臺應用等,所建立的大數據平臺應用、遠程審批、信息共享等項目,對此類項目建設給與無償資助;促進貿易便利化是指自由貿易區為了加快貨物通關效率、簡化貨物查驗程序,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貨物狀態分類監管試點、運用平臺開展大數據處理等目的所設立的項目,對此類項目的平臺建設和改造,平臺開發的信息化系統給予資助,企業在試點過程中產生的成本予以補貼。
為了使西安自貿區更好地實現投資和貿易便利化、金融交易力度加大,需要建設國際綜合服務平臺,拓展服務與貿易平臺,加快推進進口商品國際中心的建設,支持特定區域設立保稅交易平臺;此外,應支持國際金融資產交易平臺建設,建立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市場,提高國際資源配置能力,拓展國際海運、空運貨物中轉集拼平臺,只有各類平臺完善建設,才能保證自貿區內貨物流通、資金來往、業務談判順利進行與信息暢通。政府與專業人才應在技術上積極配合建設平臺開發配套系統以及提供專業技術服務,使平臺建設順利完成。
綜上,西安作為內陸城市,自貿區的建設有望使得西安成為“一帶一路”的樞紐中心,助于沿線國家的協調發展。根據復制推廣的原則,盡管上海自貿區有很多經驗值得借鑒,但西安仍應在自身文化底蘊的基礎上,有選擇的學習其經驗,結合西安的實際情況,確定西安自貿區的建設思路與路徑,最終使得西安自貿區在西部經濟建設中發揮領先作用,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成為關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