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夢
作為兩大稅種之一,建筑行業所繳納的營業稅在稅收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從營改增實施到國家的幾次減稅降費,建筑業一般納稅人企業繳納的稅率大幅度上升(由3%的營業稅變為9%的增值稅)。營改增給建筑施工企業帶來了雙重影響。一方面是積極的影響:首先,建筑施工企業在“營改增”下有著多種籌劃選擇的空間,例如納稅人身份和物資設備采購等。其次,建筑施工企業能夠對自身的稅務管理進行有效規范,稅務風險從而有所降低。同時,企業固定資產進項稅額的分批抵扣緩解了企業的融資壓力,那么企業就可以改進其技術,引進新設備,從而促進企業的發展。最后,最顯著的影響,同時也是增值稅納稅特點即只針對流轉環節的增值部分進行征稅,不再重復征稅,減輕企業稅負壓力。相對應的有積極的影響就有不利的影響,第一,建筑施工企業納稅負擔增加。營改增之后,主要納稅人由總承包商自主納稅變為由總承包和分包人共同納稅。第二,建筑施工企業在開展項目的過程之中,對原材料的需求較大,且種類繁雜,并非所有供應商都能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倘若與其合作的小型供應商或者個體戶,在自身資歷問題的限制下提供不出來增值稅專用的發票,那么企業在抵扣進項稅的過程中這些材料的成本就無法算進去,繳納的稅款就會增加。最后,建筑施工企業的納稅籌劃工作負擔增加。往往建筑施工企業個別項目是跨地區進行,涉及的地區廣泛,因此企業不得不考慮運輸成本和工期方面的問題。為了降低成本,加快工程進度,企業會在項目地點就近采購原材料,復雜又龐大的業務網使發票的獲取情況變得不可預測,這樣就增加了建筑施工企業的納稅籌劃工作的難度。
營改增之后,建筑企業申報納稅點發生變化,由應稅勞務的主管稅務機關變為機構所在地稅務機關。另外,營改增之后,征稅的范圍也發生了變化,建筑行業涉及的交易主體眾多,例如水泥供應商、工程勘察等的營改增問題也會影響建筑企業的征稅范圍。同時,建筑施工企業在稅務征收調整之后會出現人力成本變高的問題。一般情況下,相比于其他行業來說,建筑施工企業的人力成本比較高,根據相關的數據顯示,建筑施工企業的總成本的20%到30%是由人力成本構成的。營改增的規定中要求建筑施工企業額外繳納10%的增值稅銷項稅額,在這種情況下,由于沒有相應的進項稅進行抵扣,建筑施工企業的勞務費就會大大增加。除人力成本變高外,建筑施工企業還存在著獲取發票困難、工程聯營等問題,這些都會增加其稅負壓力。
施工建設用的固定資產在建設施工企業全部的資產中占有很大比重,這部分的資產價值不菲,同時產生的進項稅額也很大。我國目前對固定資產的進項稅額抵扣規定中提到可以全額抵扣,這給建筑施工企業及時更新固定資產提供了便利,其工程質量也有望得到提升。營改增后,工程項目在材料供應商的選擇中一項重要依據就是其能否提供增值稅票,因為在稅改前,一般情況下,為了確保工程質量,工程項目原材料的采購主要是由甲方負責,最終的材料款會在結算工程款的時候從總額中扣除,因此材料部分的增值稅發票也由甲方留存,而建筑施工企業僅得到結算單。稅改后,上述的流程有所變化。建筑施工企業自主負責材料采購,然后將采購的增值稅發票交給甲方。建筑施工企業繳納的稅款在這種開票流程之中就會有所降低。
增值稅管理和控制要求嚴格,計算征收過程復雜,且納稅籌劃的空間比稅改之前廣泛,因此,盡早謀劃和制定科學的納稅籌劃計劃是建筑施工企業的首要工作。首先,在工程項目開工前合作伙伴的選擇,例如供應商、融資渠道或者勞務公司,以及項目需要的材料和機械設備都要深思熟慮之后作出決定。為了降低稅負,企業應當優先和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合作,這樣有利于后期管理增值稅抵扣工作。此外,無論是材料的報價還是供應商的資質,企業都應當認真地對比和分析。對于零散的建筑材料,最好從一般納稅人處購買,因為他們能夠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這樣才能夠實現最大額度的抵扣。其次,為了方便抵扣進項稅額,建筑施工企業應當采取由本企業采購甲方指定的材料的方案;對于經營規模較小且進項抵扣不多的建筑施工企業而言,選擇小規模納稅人的身份則有利于降低稅負壓力。

其一,建筑施工企業在規范內部的財務管理之前需要了解和掌握增值稅和營業稅兩者的差異,同時關注稅率調整政策,然后及時對企業稅務籌劃工作進行調整,規避財務風險。同時也要對財務人員進行培訓或安排外出學習新政策,從而使企業內部的會計核算、發票管理和財務管理得到優化。其二,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和科學的管理模式能夠完善企業內部管理。風險預警機制對稅務數據進行分析可以達到規避和控制稅務風險的目的,而科學又經濟的管理模式對于建筑施工企業,例如引進先進的機械設備,可以降低勞務成本、提高生產自動化率進而增強了企業生產力,同時引進和購買的機械和設備所帶來的進項稅額的抵扣也能夠減輕企業稅負壓力。
規范的合同是建筑施工企業進行項目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首先,項目開工前期合同中對于計稅方法和納稅人種類的選擇要慎重,因此前期的談判需要財務人員參與才能對合同內容進行不斷完善。同時,合同中也要明確規定增值稅專用發票和違約賠償責任等,并將合同雙方各自應當承擔的責任和稅務進行合理分配。其次,建筑施工企業需要將增值稅管理的思路和原則滲透到合同的整個生命周期,并且需要先拿到發票再結算付款,這樣才能夠對企業的流動資金和運營成本進行有效降低。
在營改增的大背景下,粗放式管理逐漸顯露它的弊端,尤其對于建筑施工企業。那么,建筑施工企業應當順勢而為,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斷精細化財務管理,集中管控企業財務。對于資金雄厚且規模較大的建筑施工企業,想要實現稅收的統一籌劃,可以通過對財務共享中心的建設來實現。此外,在信息化發達的時代,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完善稅務籌劃體系,而且同時可以實現納稅申報半自動化。最后,為了保證項目交易的真實性和科學性,要做到四流(合同、勞務、資金和票據)的一致,對票據以及資金支付進行集中管理和審核。
營改增給建筑施工企業帶來的影響是深刻的,尤其體現在企業的各項稅務工作方面。建筑施工企業如何順應時代潮流,規劃合理科學的稅收籌劃顯得尤為重要。事實上,建筑施工企業應當在立足自身實際情況并規范企業管理水平的前提下,井然有序地開展稅收籌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