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點,大多數人還在酣然夢中的時候,家住蘇州光福的老沙已經發動車子,前往900公里外的河南鎮平,開始了尋玉買玉的旅程。這樣的奔波忙碌,占據了他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北京、上海、河南、新疆、廣西……只要有玉石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老沙說,“玉石是我一生中最美的遇見,尋找美玉,琢出精品,是我孜孜以求的樂趣所在。”
老沙真名叫沙俊領。他其實是個標準的80后,但玉石圈的大小人物,都喜歡這么稱呼他。一句老沙,叫出了他從事玉石行業20年的風雨滄桑,也飽含著對他從事玉石行業專業與專注精神的敬重。
沙俊領的老家在江蘇宿遷,農村的廣闊天地,讓他度過了無憂無慮的少年時光,也讓他養成了吃苦耐勞的堅毅品格。宿遷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故鄉。項羽力拔山兮的英雄氣概,南征北戰的傳奇故事,在少年沙俊領的心中種下了闖蕩江湖的種子。18歲,剛剛成年的他便背起行囊,獨自一人南下,來到文化底蘊厚重的蘇州。或許是命運的安排,沙俊領來到蘇州的第一個落腳點,就是有著工藝之鄉美譽的光福鎮。18歲的他不會想到,在往后余生,他將與這片神奇的土地結下不解之緣。
“外出謀生,首先要找份工作養活自己。”沙俊領說。于是,他在一家工廠里做起了保安。閑暇之余,他就在光福鎮上兜兜轉轉熟悉周邊環境。很快,一家家玉雕工作室吸引了他。看著一塊塊其貌不揚的玉石在雕刻師的手中悄悄發生著變化,切割、設計、雕刻、打磨……成為精美絕倫的爐、瓶、壺、鼎等藝術品,沙俊領的心中驚奇不已,一有空就跑到玉雕工作室去觀看雕刻師創作。但這個時候,他還沒有成為玉雕師的想法,直到有一天,一個人的一句話點醒了他。
“當時我在做保安的時候,光福鎮的一位領導經常前來工廠參觀調研,一來二去就認識了我。”回憶起往事,沙俊領說,“有一次那位領導拍著我的肩膀說,小伙子,你勤快又聰明,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一定要找份更有發展潛力的工作。選擇大于努力,只有找準了方向,才會有更加光明的前程。”
一句話,讓沙俊領連續幾個晚上輾轉反側,玉石在雕刻師手中“蝶變”的一幕幕再次浮現在他的眼前。光福有那么多玉雕名人,玉石又有那么大的魅力,我為何不能把玉雕作為職業呢?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后,沙俊領下定決心拜師學藝,正式踏入玉雕行業。

蘇州市寶玉石文化行業協會沙俊領
湖光山色,洞天福地。光福是中國工藝之鄉,匯聚著眾多的雕刻名家。幾經波折,沙俊領拜在了玉雕大師府洪敏的門下,成為他的首席大弟子。
走出這一步,沙俊領無疑是幸運的。府洪敏是宮廷玉雕第七代傳人,其祖輩世代為皇室雕琢玉器,乾隆皇帝賞賜給寵愛的循貴妃的“碧玉爐瓶”便出自蘇郡府氏。




成為府洪敏的徒弟,對沙俊領來說也不小的挑戰。所謂“名師出高徒”,但成功的背后,是數不清的心血和汗水。正所謂“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玉雕是個不斷做減法的技藝,極具挑戰性,稍微不注意就可能前功盡棄。”沙俊領說,“以器皿件為例,瓶爐上雕刻的花紋每一處都要求比例協調,深淺均勻。”為了練習手上工夫,從出胚開始到最后的拋光,沙俊領一遍遍地默默練習,手上的血泡起了一層又一層,有時候甚至產生了放棄的念頭,但是想想當初入行時的誓言,又堅持下去。
八年學藝生涯,沙俊領從一名初涉社會的青澀少年,成長為一名技藝精湛的雕刻師。府洪敏的言傳身教,加上自身的勤學上進,讓他能夠嫻熟駕馭大氣端莊的器皿仿古件,也能夠雕刻精巧靈動的花草人物件。
2009年,學成出師的沙俊領創辦了自己的玉雕工作室,在融入中國古典元素的同時,他銳意創新。他的作品或低調古樸,或熱情奔放,或簡約雅致,或精雕細琢,很快贏得了眾多業內人士的認可,成為一名優秀的玉雕藝人。
2009年是玉石市場的鼎盛時期,原石市場也十分火爆。面對魚龍混雜、真假難辨的原石市場,一些玉雕師感到無所適從,也常常遭遇不小的損失。看到這種情況,長期和玉石打交道的沙俊領坐不住了,喜歡冒險的個性讓他下定決心,尋找最好的玉石,為蘇州的玉石文化發展出一份力。
從那以后,沙俊領跑遍大江南北的玉石產區,拜訪各地的玉石名家,收集各種原石樣本,進行仔細地研究與揣摩。幾年下來,沙俊領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不管是新疆料、俄料、青海料、韓料還是其他玉種的特性,他都了然于胸。辨玉如同“隔皮猜瓜”,需要長時間經驗的累積。一塊料子摸摸看看,白度、細度、油潤度,以及有沒有裂、韁,沙俊領就能判斷個八九不離十。老沙的名氣在玉石圈子里也越來越響。很多人購買原石,都會找他幫忙去把關,或者直接請老沙幫忙購買。
在長期與原石打交道的過程中,老沙也與不少玉商交上了朋友,有的更是成了知己。老沙性格豪爽,耿直幽默,也讓他深得不少玉商的信任與支持。“誠信值千金。出門做生意,靠的就是信任。”老沙說,“有的時候,哪位玉商手里有了好的料子,都會給我留著,也會以最優惠的價格給我。這都是多年合作下來誠信的累積。”
最近一段時間,玉石市場處于低迷狀態,但天性樂觀的老沙毫不為意,依舊每天樂呵呵地東奔西跑,就像他在朋友圈里說的,“生意雖然不好做,但生活還是要繼續。”也許在老沙的心中,他已不僅僅是在尋找玉石,而是一個不斷發現美,追求美的過程,是一種興趣愛好,更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來源:本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