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可惠 王靜

摘 要:專業自信是影響大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習效率、學習質量等的重要影響因素。文章以成都中醫藥大學為例,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對部分專業的學生進行調研,從個人自信和專業自信兩方面了解學生的自信程度,并討論培養大學生專業自信的途徑,從而為提高大學生專業自信、穩固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提供有效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專業自信;醫學教育
一、 調查對象與方法
1.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以成都中醫藥大學管理學院、護理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醫學技術學院四個學院的大一至大三學生為主要調查對象,隨機抽取40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放問卷400份,回收有效問卷342份,有效回收率86%。
2.調查內容
調查內容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個人基本情況調查,包括專業類別、生理性別、年級;第二部分為個人自信情況調查,包括成就自信、才智自信、應對自信、品質自信、人際自信5點;第三部分為專業自信情況調查,包括專業認知、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專業意志、專業價值觀、專業期望。問卷共30個題目,28個單選題,1個多選題,1個填空題。
3.統計方法
問卷根據題目分別采用一般描述統計和李克特5級記分,1分為完全不符合,2分為基本不符合,3分為不確定,4分為基本符合,5分為完全符合。采用WPS表格軟件對所有問卷進行編碼和錄入,采用SPSS 22.0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二、調查結果
1.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在342名被調查者中,生理性別為男性者88人(25.73%),生理性別為女性者254人(74.27%);醫學類專業的學生有56人(16.37%),藥學類專業的學生有30人(8.77%),醫藥相關類專業的學生有20人(5.85%),非醫藥類專業的學生有236人(69.01%);大一學生228人(66.67%),大二學生100人(29.24%),大三學生13人(4.09%)。
2.個人自信情況
表1中的調查項目均為正向設計,得分越高說明大學生的自信程度越高。在8個項目中,4分以上的題目為1、5、6號,分別說明了被調查對象對自信的理解是積極的,與父母的關系和對自己的認知也是肯定的;3分左右的題目為2、3、4號,說明了被調查對象對自己的才智自信、人際自信和品質自信保持有一定的認知,但是信心不大;而7、8號題目的得分<3分,則說明被調查對象對于自己在某一方面如實現理想、情感方面的信心表現不足。
多選題“最值得我驕傲一點”的調查結果,有282人(82.46%)選擇“性格好”,102人(29.82%)選擇“能力強”,94人(27.49%)選擇“知識廣”,94人(27.49%)選擇“學習好”,80人(23.39%)選擇“口才好”,78人(22.81%)選擇“特長多”,72人(21.05%)選擇“外貌佳”,58人(16.96%)選擇“專業好”,24人(7.02%)選擇“背景硬”。由此可看出事實上大多數被調查對象給自己發了“好人卡”,而代表后天養成或個人特質的其他選項選擇最多的也沒有超過總數的1/3,說明其中大多數對自己這些方面欠缺一定的信心。
3.專業自信情況
表2為專業自信情況的得分,以下15個項目調查結果顯示:只有5號題目得分>4分;得分≥3分的題目有1、2、3、4、6、8、10、12號,表明大多數被調查對象對自己所學專業“無感”;而7、9、13、14、15號題目的得分<3分,說明有一定比例的被調查對象對自己的專業推薦度比較低,對目前的專業現狀并不滿意。
單選題“我的專業是否為調劑”,有150人(43.86%)選擇“是”,192人(56.14%)選擇“不是”。
填空題“我心中的最理想的專業是什么”,如下圖所示,被調查對象有超過1/4填寫醫生,其數量遠遠超過了這次調查的醫學類專業大學生數量,其次是公務員、市場營銷、外語、教師等專業,說明醫學類專業在中醫院校中的心理地位很高。
三、討論
通過此次調查,反映出讓大學生去了解自己的專業,端正學習動機,并從中獲得快樂,能夠直接促進大學生專業自我效能感的提升,讓學生明確人生目標,并有助于培養學生積極的人格,不僅可以避免學生心理出現問題及專業人才流失,還可以提升人才質量,真正培養出健康向上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戴冰,楊炳,張惠.醫學院校非醫學專業學生自信現狀調查[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11):1727-1730.
[2]吳少丹.當前高校專業調劑生學習動力面臨的困境及對策研究[J].湘潮,2016(6):140-142.
基金項目:成都中醫藥大學杏林學者研究專項(030041177)。
作者簡介:趙可惠(1990—),女,助教,碩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