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丁
摘 要:案例故事法是開展職業教育心理學教學的重要教學方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通過案例故事引入教學,增加學生的參與度,培養學生發散思維,提高了教學質量。本文從闡述職業教育心理學和案例故事法入手,根據職業教育心理學教學面臨的問題,結合案例故事法的應用原則,提出了案例故事法在職業教育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關鍵詞:案例故事法;職業教育心理學;教學;應用方法
一、引言
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標準的要求,因此學校教育要及時地適應社會生產需求,以輸出應用性人才為教育目標,培養具有更高綜合素質的復合型人才。職業教育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展迅速,因此需要更多獲得專門師范訓練的職教教師,職教師范專業獲得了發展的機遇。在影響職教教師教育質量的諸多因素中,課程的開設和教學質量的高低起著決定性作用。
二、職業教育心理學
職業教育心理學作為教育心理學的重要分支之一,是教育心理學在學校教育實踐過程中對職業教育領域進行的積極拓展,也是職教師范專業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課。職業教育中,重要理論基礎涵蓋了職業教育心理、學生學習心理、職業培訓心理、人才培養教學改革及教學建設等方面。通過將教育學和心理學運用到職業教育中,以促進學生職業技術相關專業知識、職業能力及職業操守的提升。學生是職業教育心理學主要的研究對象,通過研究學生在職業教育教學中呈現的心理規律和心理表現,結合職業需求發展,將學生職業規劃中要具備的專業知識、實踐技能及職業能力建立聯系,促進學生提高適應職業發展的能力[1]。
因此,職業教育心理學在學校教育中發揮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心理障礙,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職業操守和職業適應能力,促使學生認識到自身能力發展的優勢與不足,加強學生的自我定位,有利于促進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能力提升,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綜合能力的養成。
三、職業教育心理學面臨的問題
職業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性質特殊的分支學科,在理論研究和實踐教學工作中的發展情況不容樂觀,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一)結構體系不成熟,內容雜糅
目前的職業教育心理學是將職業教育和教育心理學進行簡單拼接,心理學基礎上建立的理論支持與現實的職業教育缺乏有機整合,教材編寫也存在“普教化”的問題,“對心理學要領原理進行哲學式闡述多,操作性的闡述少;對一般意義上的教育心理現象進行解釋、診斷和控制的操作性知識少;對普通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的概念原理進行復述多,要求師范生運用心理學原理解釋職業教育活動中實踐問題的技能訓練少”[2]。
(二)教學知識體系更新速度慢,內容陳舊
職業教育屬于技能型教育,而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更換速度非常快。職業教育心理學的知識體系更新速度慢,內容陳舊,缺乏差異化,容易與現實的職業需求脫軌,不利于培養學生具有時代特征的職業心理。
(三)教學方式以講授法為主,內容枯燥
教師在進行教學實踐過程中往往采取傳統的教學方式,單純地以課本講授、灌輸知識的方式,不能很好地結合學生職業發展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職業心理指導。同時,傳統授課方式局限較多,操作性不清,方式枯燥,教學方法啟發性、互動性不強,課程評價方式單一,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課堂代入感較低,教學成果不理想。
四、案例故事法
案例故事法是在案例教學法基礎上提出的一種全新教學方法,通過案例和故事的結合,增強學生課堂參與度,有效增強了課堂的開放性,是對傳統教學方法的有效補充。在職業教育心理學教學過程中運用案例故事法,可以利用學生編寫故事、表述故事及討論故事的方式,更有針對性地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和職業規劃中產生的心理表現;可以根據不同專業學生、不同職業規劃方向提供更加有針對性的職業心理引導,構建起職業需求、學生心理、職業規劃與技能學習的橋梁;在實際的職業需求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增強學生職業心理培訓、促進學生技能提提升,有效解決現階段職業教育心理學“普教化”的缺陷。案例和故事的運用是一種有效的情境創設方法,學生創作、表達、討論、反思的過程充分發揮學生課堂主體地位,改變了傳統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激發學生主動探索和主動思考的能力,提高了教學效果[3]。
五、案例故事法在職業教育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一)堅持學生為主體
案例故事法在教學中要充分結合學生實際發展情況開展教學,為學生提供自由的寫作平臺,通過創作發揮提高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加強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交流討論,通過提問和解決問題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差異化教學,學生要結合教師的講解進行有目標、有目的學習,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
(二)創建良好氛圍
創作學習環境過程要注意通過案例和故事的分析建立學生自信心,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布置任務要密切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或職業需求情況,避免學生無從下手,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三)重視討論參與度
討論是案例故事法中最為重要的部分,討論可以促進引發思考、發現問題,并且合作學習可以促進學生自主解決問題。教師可以針對討論結果有針對性地解決重點問題,不僅提高了效率,而且可以通過集體交流和集體反思提高知識的內化程度。
六、案例故事法在職業教育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一)引導創作
案例故事法在教學實踐中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增加學生對于教學活動的參與度,激發學生探索、創造精神,根據學生個性化創作了解學生心理表現和認知情況。教師在運用案例故事法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首先可以列舉案例的形式引導學生學生進行創作,通過案例的引導讓學生發現創作中會遇見的問題,進行解決;還可以構建合作教學的形式,形成學習小組,加強學生協作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教師布置了“學習策略”相關的教學內容,教師在引導階段就可以舉例一個清華學子的學習計劃表,通過對這個學習計劃的分析,明確清華學子運用到了哪些學習策略。通過討論分析掌握重點學習知識,即學習策略的分類。案例引導結束后,讓學生分組進行案例故事創作。在創作過程中,可以根據自身情況,結合不同的學習策略類型,確定故事案例的編寫方向。
(二)案例故事
學生在確定編寫方向后,要在一定的時間內結合自身情況進行事實案例故事的創作,基于真實情境下的案例編寫可以借助人物性格、對話和人物角色等多種形式增強事實性。例如,在“學習策略”案例故事的編寫過程中,學生可以結合自身學習經驗,在學習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時分別用了哪些學習策略?不同的學習階段學習策略的使用是否不同?教師可以建議不同的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從學生自身特點入手,更加能夠反映學生實際的心理狀態,增強職業教育心理學教學的差異化和針對性。
(三)表達討論
編寫完成的案例故事可以通過分組教學的形式完成創作、表述、傾聽、記錄。小組成員通過角色輪換,完成案例故事的展示、提問和討論,增強學生之間的溝通能力和參與程度。在案例故事教學法中,討論是教學的重要環節,小組討論是基于充分表達和認真傾聽基礎上,提出問題,進而促進交流;學生自由表達自身的看法,可以呈現出不同的心理表現,最真實的展現學生的認知情況;教師在討論的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圍繞案例故事開展討論。例如,在學習策略案例故事的討論中,學生不同案例中會呈現出不同學習策略,有的同學會在案例中提到他平時學習主要以重復記憶、做筆記為主;有的同學會提到他喜歡對新舊知識作類比、列提綱,甚至有些學生的案例中會混淆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有些同學的案例會提到學習策略和記憶力的關系。針對不同的案例故事,討論總結出學習策略的概念和分類。
(四)總結
總結是驗證案例故事法取得教學成果的重要方法,教師要針對學生的案例故事進行分析和總結,對學生形成具有差異化和針對性的合理評價;學生也要對自己的案例故事進行反思和總結,完成自主思考、討論結果、經驗交流、解決方案;還可以通過集體反思的形式,形成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的外部對話,加深反思的程度。案例故事法中總結不僅能夠鞏固教學成果,還可以為教學改進和教學創新提供建設性的意見[4]。
七、結語
案例故事法增強學生的參與程度,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同時能夠讓學生更加清晰的認識到問題的所在,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對于開展職業教育心理學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開拓思維,豐富教學方法,更好地發揮案例故事法在職業教育心理學教學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崔景貴.職業教育心理學的學科定位與教材建設[J].鎮江高專學報,2001(11).
[2]李學義.案例故事法在職業教育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8(4).
[3]施霞.案例故事法在職業教育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職業教育,2017(13).
[4]杜欣.我國職業教育心理學發展的困境與突圍[J].神州,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