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曉雅 穆林娟

【摘要】 ?伴隨著人口的增長、可利用資源的減退,能源不足問題越來越嚴重。轉變新的發展方式,中國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新能源產業為其注入新的動力。我國政府大幅度增加了對新能源行業的補貼投入力度,為支持新能源行業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中發展筑牢基礎。文章以比亞迪汽車為案例,通過對其各項財務指標進行分析,研究政府補助對新能源車企的財務績效影響,結果發現,政府補助對企業績效的影響不顯著,進而提出解決措施,為我國新能源車企在行業競爭中保持核心競爭力和健康自主發展提供參考價值。
【關鍵詞】 ? 政府補助;新能源車企;財務分析
【中圖分類號】 ?F2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5812(2019)18-0034-03
一、引言
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追求隨著社會經濟的飛躍而逐步提高,汽車已不再是人們遙不可及的奢侈品。據統計,2018年我國汽車銷量為2 808.1萬輛,與2005年的576萬輛相比,增速達387.52%,消費結構升級轉型驅動著汽車產業的發展。隨之而來的大量能源消耗需求和大氣污染問題成為我國經濟成功轉型的巨大障礙。在清潔能源、生態環境保護、高精尖技術的推廣和發展方面,新能源汽車代表著新技術的發展發向,更貼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因此發展新能源產業成為我國汽車產業的必由之路。我國政府對新能源汽車行業出臺了一系列補貼政策以支持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如給予消費端購車補貼和優惠,在相關法規和稅收政策方面,加大對新能源車企在研究開發和使用配套設備上的支持,以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激發出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的獨立性、可持續性。
根據比亞迪公司已披露數據,2013—2018年第三季度末,政府有關部門對比亞迪的補助支持金額已達到54.95億元。如此大量的政府補助對比亞迪的短期財務業績有何影響?同時,目前正處于政府補貼退坡階段和后補貼時代交界時期,在補貼額度逐步減少的政策環境下,希望本文的研究能為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激烈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提供參考值。
二、案例分析
(一)案例介紹
比亞迪公司始建于1995年,現已由最初單一地以手機電池業務為主的公司發展為一家擁有IT、汽車和新能源三大產業群的高新技術民營企業。2003年,公司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充電電池生產商,同年公司通過收購西安秦川汽車有限公司進軍汽車業務。根據已披露的完整數據,2017年汽車及相關產品業務的收入約人民幣5 662.4億元,占集團總收入的比例為53.46%,新能源汽車領域營收為3 906億元人民幣,較上一年增長了12.83%,其集團占比為36.88%,相比上一年有了較為明顯的提高。
2018年5月,“2018中國品牌價值百強榜”中,比亞迪排名第88位,2018年10月,英國品牌價值及戰略咨詢公司Brand Finance公布了2018年全球最具價值汽車品牌百強榜,比亞迪排在第18位。比亞迪以領先的技術、成本優勢及具備國際標準的卓越品質,迅速成長為中國自主品牌汽車領軍廠商。作為全球新能源汽車開發和推廣的領導者,集團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擁有強大的技術積累、領先的市場份額奠定了比亞迪在全球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行業領導地位。
表1為比亞迪在2013—2017年的利潤表相關指標和政府補助情況。由于2018年數據截至第三季度末,所以本文將以季度為單位期間單獨分析2018年該公司的財務績效。由表1可知,在2013—2017年間比亞迪營業收入呈上升趨勢,但2017年其營業收入增長速度減緩,僅為2.36%。原因是2017年1月1日四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正式實施,在提高準入門坎的同時,補貼金額大幅下調,在短期內給行業相關企業的盈利帶來了一定沖擊。2014年,比亞迪營業利潤為負,但最終其凈利潤達到7.4億元,其中,政府當年給予比亞迪的補助金額占其全年利潤總額的91.36%,顯然政府補助為比亞迪2014年的凈利潤做出了巨大“貢獻”。在2013—2017年這5年間,比亞迪共接收政府補助金額40.43億元,整體呈現上升趨勢,2015年收到政府補助金額最少,為5.81億元,獲補最高為2017年,達12.76億元。
(二)政府補助對比亞迪財務績效的影響分析
1.盈利能力影響分析。比亞迪所獲政府補助對盈利能力影響的相關指標計算如表2所示。從表2可以看出,2013—2014年比亞迪年度利潤總額中政府補助的比例分別高達81.38%和91.36%。這表明過去兩年企業的大部分利潤來自政府補助。尤為值得注意的是, 2014年扣除政府補助后其利潤總額較2013年下降了51.27%,且扣除政府補助后凈利潤額為負,政府補助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企業實現“扭虧為盈”。2015—2016年政府補助占利潤總額比例大幅下降,但扣除前后利潤總額和凈利潤較前兩年有較大增長,扣除前后凈資產收益率也有歷史性突破,這在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明,新能源技術研發周期長,政府補助對公司盈利能力方面的影響存在一定的滯后性。但2017年利潤總額、凈利潤和凈資產收益率的回落顯示出政府補助對比亞迪自身盈利能力的影響效應較短暫,在促進企業長遠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并不明顯。從圖2可以看出,2013—2017年各年扣除后的凈資產收益率降低,這表明受助企業的財務指標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扭曲,不利于企業管理者和外部投資者對市場風險和經營風險做出準確的判斷。
根據圖3可知,自2017年起比亞迪銷售毛利率呈下降趨勢,2018年下降幅度更大,原因主要是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增加。比亞迪2018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其職工薪酬變化幅度不大,但其營業成本增加了151億元。2018年上半年,比亞迪汽車業務的毛利率為18.75%,同比下降7.87%。究其原因,國家調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提高補貼標準,降低補貼金額,該政策的過渡期為2018年2月12日至6月11日。補貼減少導致收入減少,有息負債增加進而造成財務費用增加和原材料價格提升等因素都影響到比亞迪汽車業務毛利率。
2.償債能力和經營能力影響。2013—2017年政府補助對比亞迪償債能力和經營能力影響的相關指標計算如下頁表3所示。從下頁圖4可知,比亞迪2013—2017年扣除政府補助后資產負債率均有所提高,說明政府補助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企業的償債能力。一定的資產負債率可以讓企業在利率低于投資收益率的情況下運用債務杠桿,提高企業股東權益。如果資產負債率高主要是由于應付賬款增多引起的,這種增長并未導致企業信譽與市場地位的喪失,反而可以增強企業運用現金的效率。由下頁表3可以看到,2013—2017年比亞迪應付賬款金額占比雖然呈上升趨勢,但所占比例不高且2017年占比有所下降。五年間企業接受政府補助金額高達40.43億元,但由于其流動負債金額過大,導致其營運資金為負數,2016年有所改變,但由于數額相比較小,尚不能減輕企業償還負債的壓力,企業仍然存在一定的財務風險。因此,政府補助對比亞迪增強償債能力方面發揮的作用有限。
2013—2017年比亞迪應收賬款連續上漲且在2017年應收賬款凈額為518.81億元,與營業收入之比高達49%,這也說明企業每個經營年度所獲得的利潤并沒有以現金形式流回企業,僅僅是增加了企業的債權。對此,比亞迪公司給出回應,新能源汽車補貼款資金回籠緩慢、公司對新能源汽車放寬了信用賬期政策。在此情況下,若企業對客戶的信用管理不當、催收力度不夠或主要客戶信用出現問題,那么公司將面臨一系列的財務風險,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必然會受到影響。
3.發展能力影響。表4列出了政府補助對比亞迪2013—2017年發展能力影響的相關指標。通過表4可以發現,2013—2017年比亞迪凈資產增長率在扣除政府補助前后變化并不顯著,且變化方向未出現相似趨勢,但2015—2016年其凈資產增長率有較大提高。通過翻閱年報可知,比亞迪公司在2015年通過發行債券和出售股權募集資金38億元,所募集資金用于推動集團新能源汽車業務的長遠發展;2016年通過非公開發行債券募集資金143.64億元,其中50億元用于“新能源汽車研發項目”。很顯然,比亞迪通過募集資金使2015—2016年企業凈資產突增是其凈資產增長率發生巨大變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可以與本文前面關于盈利能力的分析結論相佐證的是政府補助對提升企業發展能力方面的作用不明顯,相反,在某種程度上對政府補助的政策支持存在依賴性。
三、結論及建議
(一)研究結論
本文通過對比亞迪2013—2017年扣除政府補助前后的相關財務指標進行分析,探究政府補助對新能源車企的財務效應。政府補助給企業收入帶來了臨時的增加,虛增了企業的當期利潤,在企業虧損的情況下政府補助可以幫助企業“扭虧為盈”,這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企業真實的經營狀況,會增強企業對政府補助的依賴性,其對生產和經營決策的影響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下,甚至危及公司的生存和發展。政府補助可以使企業的償付能力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企業需要定期監控流動負債變動情況,因當流動負債金額過大時,政府補助也無法扭轉營運資金為負的局面,這很可能導致企業經營中斷。政府補助是國家針對當前宏觀經濟環境進行方向性調控的一種重要手段,在支持新興戰略產業發展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根據相關分析,新能源汽車行業在獲得政府補助后,其發展能力并沒有明顯的改進,提高政府補貼只會在表面上改進企業的財務績效,并未增加公司的實際財務能力,而且掩蓋了公司的實際財務狀況。這會導致一些公司忽視自身生產經營管理和研發投入等有利于公司長期發展的核心問題。
(二)研究建議
1.改善政府補助投入方式。提高企業在科學和技術領域的研究能力和發展能力是政府補助的主要目標,因此,政府可以應用更加嚴格的申請制度,將政府補貼的技術門檻逐步提高,標準分別細化到具體的技術指標,以促使企業盡快改善產品制造水平,加強對專利的保護,鼓勵企業進行研究和開發,并增加其對財務業績的積極影響。
2.企業應加大研發資金投入。面對轉型發展的自主品牌傳統車企、跨國車企和造車新勢力三類“玩家”競相發力,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競爭愈發激烈,新能源汽車行業由藍海變成紅海。在新能源產業價值鏈中,對高端技術的研發和產品的設計最具成本效益,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新能源車企在接受政府研發補助的同時,要自覺增加研發項目的配套資金投入,持續提升創新績效。主動出擊,充分考慮市場需求,以顧客需求為出發點,改善汽車性能,豐富產品種類,增加宣傳力度開拓市場,提高企業經營績效。
3.投資者應理性投資。在政府各種財政補貼政策之下,原本虧損的企業借助政府補助成功“扭虧為盈”,企業的財務績效無法反映出其真實的盈利能力。政府大力支持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短期內,財政補貼降低了企業運營成本,提高了企業盈利能力,導致投資者激增。如果下游公司不隨之發展,市場價格將大幅下跌,嚴重的產能過剩將導致整個行業的損失。因此,投資者不僅要關注企業表面的財務績效,更應關注企業有關接受政府補助的信息,詳細、全面分析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發展能力,進行理性投資。J
【主要參考文獻】
[1] 徐琳琳,姜以尊.新能源汽車行業財務風險及對策分析——以比亞迪公司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18,39(01):109-111.
[2] 楊波,龍炫睿.政府補助對上市公司盈利的影響分析——以S上市公司為例[J].商業會計,2018,(11):17-20.
[3] 張麗娜,趙彥峰,胡夢佳.政府補助準則變化對新能源汽車企業的業績影響[J].創新科技,2018,18(10):17-21.
[4] 胡國恒,劉玉偉.政府扶持促進了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嗎[J].財會月刊,2017,(18):36-41.
[5] 王維,李昊展,喬朋華,桂嘉偉.政府補助方式對新能源汽車企業績效影響研究——基于企業成長性的深入分析[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7,(23):1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