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禮儀具有溝通、協調、維護、教育的功能;禮儀具有尊重、約束、教育、調節的作用;講究禮儀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是人際關系和諧發展的需要是社會平等交往的需要,是文明社會公民應有的行為規范;對大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十分必要。
關鍵詞:禮儀;功能;作用;意義
一、禮儀的功能
毫無疑問,禮儀之所以被提倡,是因為它具有很多功能,既有助于個人,又有助于社會。禮儀具有如下功能:
1.溝通功能。人們在社會交往過程中發生各種關系,主要有經濟關系、政治關系和道德關系,這三者構成了人們的社會關系。在人際交往中,不論體現的是何種關系,只要雙方都能自覺地執行禮儀規范,就容易溝通雙方之間的感情,從而使人們的交際往來獲得成功,進而有助于人們所從事的各種事業的發展。
2.協調功能。在一定意義上說,禮儀是人際關系和諧發展的調節器。人們在交往時按禮儀規范去做,有助于加強人們之間互相尊重、友好合作的新型關系,可緩和或避免某些不必要的情感對立與障礙。
3.維護功能。禮儀是整個社會文明發展程度的反映和標志,同時禮儀也反作用于社會,對社會的精神文明產生廣泛、持久和深刻的影響。社會上講禮儀的人愈多,社會便會愈加和諧穩定。在維護社會秩序方面,禮儀起著法律所起不到的作用。
4.教育功能。禮儀通過評價、勸阻、示范等教育形式,糾正人們不正確的行為習慣,倡導人們按禮儀規范的要求去協調人際關系,維護社會正常生活。遵守禮儀原則的人客觀上也起著榜樣的作用,無聲地影響著周圍的人。
二、禮儀的作用
禮儀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用以調整、處理相互關系的手段。具體來說,禮儀的作用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尊重作用。人際交往中尊重是相互的,當你向對方表示尊敬和敬意時,對方也會還之以禮,即“禮尚往來”。
2.約束作用。禮儀作為行為規范,對人們的社會行為具有很強的約束力。禮儀一經制定和推行,便成為社會的行為規范和習俗,人們都應遵守和服從,都將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約束。如果一個人我行我素,不能遵守社會上普遍的禮儀要求,他就會受到道德和輿論的譴責,甚至被施以法律的手段。
3.教育作用。禮儀作為一種道德習俗,對全社會的每一個人都在施行教育。禮儀一經形成和鞏固,就成為社會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世代相繼,世代相傳。在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中,禮儀的教育作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4.調節作用。人際關系是人類社會生活中極為重要的關系。一個人如果沒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就無法滿足個人的歸屬感、受尊重感,就會悵然若失甚至惶惶不安、行為變異。同樣,如果一個單位或者整個社會人際關系混亂、緊張,就不會有安定團結的局面。禮儀作為一種規范、程序,作為一種凝固下來的文化傳統,對人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模式起著固定、維護和調節的作用。
三、禮儀的意義
當今世界,雖然國家有大小之分,民族人口有多寡之別,社會形態也各不相同,但凡是文明的民族,都很注重禮儀。
1.講究禮儀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講究禮儀反映了人類的發展和進步,標志著人類生活擺脫了野蠻和愚昧。在人類文明史上,依次出現過奴隸制社會文明、封建制社會文明、資本主義社會文明。如今我們要建立的是社會主義社會的精神文明,這是人類精神文明發展的新階段,是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特征。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是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需要,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
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特別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講求社會公德、職業道德與紀律教育。講究禮儀反映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程度和公民的精神風貌。同時,它又反作用于思想道德建設,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發展。可見,這種文明一旦與億萬人民群眾行動相結合,就能成為改造自然、推動社會進步的原動力。
2.講究禮儀是人際關系和諧發展的需要。人們都希望自己能在安定、團結、和諧的環境中工作、學習和生活。安定團結是黨和政府所倡導的,也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為廣大人民群眾所造就的一種社會環境,人人都十分珍惜。如果人際關系緊張,火藥味十足,見面、相處、離別時連句客氣話都不講,那么工作中必然會矛盾重重,甚至生活也會感到乏味無趣。所以,講究禮儀是為人們創造安定團結環境的需要,是促進人際關系和諧的潤滑劑。
3.講究禮儀是社會平等交往的需要。當今世界,在社會經濟和政治關系方面,依然存在著社會制度的不同。它影響和制約著人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并使之帶上了社會制度的印痕。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人們的關系是同志式的互助合作關系,他們彼此尊重,相互關切,這是平等的要求和體現。
在資本主義制度下,人們的相互關系受著私有制的限制和束縛。但是,高度社會化的大生產已經使整個社會分工愈來愈細,在這種生產方式中勞動和生活的人們通過長時間的實踐,認識到人與人之間必須緊密配合,互相聯系,互相關心,互相合作。雖然這種由高度的社會化大生產提出的客觀要求,尚未成為資本主義腐朽社會人與人關系的主導思想,但它卻說明,人類社會在高度社會化大生產的條件下,除了在階級社會中的階級關系之外,還有人際關系這一重要方面,即在社會化大生產中,要求彼此地位平等、相互協作、相互關心、相互幫助。也正是這種要求,成為人們平等交往中共同的禮儀基礎。
社會交往是人類生活的影子。可以說,自從有了人類社會,便有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沒有社會交往,人類的生活是無法想象的。人們參加社交活動,可以調節緊張的生活,建立友誼,交流感情,融洽關系,廣結良緣,增長見識,擴展信息。現代化的社會對人們的社交活動提出了新的要求,社會越發展,物質生活水平越高,對人的社會交往的要求就越高。
4.講究禮儀是文明社會公民應有的行為規范。人與動物的區別,不僅在于人會說話、能勞動,更重要的是人最講究禮貌禮節,這說明人已脫離了野蠻和愚昧,生活在文明社會之中。所以,在社會大家庭中,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尊重他人,其表現首先就是對別人要有禮貌。實際上,人人都有自尊心,并希望別人尊重自己,希望在別人眼里自己是一個受歡迎的人。如果自己不注意講究禮儀,甚至庸俗粗魯,蠻不講禮,就不可能被別人瞧得起,更談不上得到別人的尊重。因此,作為文明社會的公民,就必須約束自己的言行,養成講究禮儀的良好習慣。
一般來說,人與人互相觀察和了解,都是從禮貌禮節開始的。我國古語有“誠于中而形于外”之說,即只有思想“誠”,才能在現實中講究禮貌禮節。社會主義社會的禮貌禮節是建立在人與人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思想基礎上的。講究禮貌,才會在人際交往中注意自己的言行,養成良好的禮貌習慣,具有彬彬有禮的風度;同時,自己也會受到應有的禮遇。因此,講究禮儀不僅是文明社會公民應有的行為規范,而且也是人際關系和諧的需要。
正所謂“不學禮,無以立。”現代人,不可能不學禮儀;現代人,同樣不可能不接受禮儀教育。堅持時時處處按禮儀規范要求自己,才能做到舉止文明,處世得體,也才能有“禮”走遍天下。不容置疑,禮儀教育在和諧社會構建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學校是社會的縮影,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時代呼喚有擔當、懂禮儀、學術精的優秀大學生,對當今大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無疑十分必要!
參考文獻:
[1]林友華.社交禮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李檸.禮儀修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劉佩華.中外禮儀文化比較.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5.
[4]美伯特創作室.成功者禮儀全書.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5.
[5]趙關印.中華現代禮儀.北京:氣象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
賀亮明(1964年8月——),女,漢族,湘鄉人;本科學歷,碩士學位,教授職稱,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館長職務;主要研究方向為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