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秋香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家庭的資產逐漸增加,家庭持有資產的形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除了傳統的住房、存款之處,股票、基金、債券、黃金等保值品也走入了居民家庭。同時隨著消費觀念的變化,家庭開始借助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的貸款產品,實現住房、教育、大件耐用消費品購買方面的需求。這些現象影響到了每個家庭的資產和負債,開展家庭資產和負債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就當前經濟形勢下,中國家庭資產調整進行了分析,以期為家庭的資產保值、增值提供一些參考。
一、引言
家庭資產是指一個家庭擁有或控制的能以貨幣計量的經濟資產,它包括家庭擁有的各種凈資產、債權債務和其他權利。通常,家庭資產由實物資產和金融資產兩部分組成。家庭資產作為經濟資產,它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資產的所有權已界定;二是資產所有者能夠在一定時間內對其所擁有的資產進行有效控制,并且能夠在現在或者可預見的將來獲得經濟利益。
二、我國家庭經濟情況的基本分析
家庭持有資產的各種形式反映了我國居民家庭的資產配置狀況。從投資金融產品的角度看,當股票、基金、債券等金融產品走進普通百姓的家庭后,一方面給家庭提供了投資渠道,使家庭可以通過投資資本市場分享我國經濟發展成果,另一方面也意味著來自家庭外部的經濟波動、企業的經營風險等也能通過資本市場傳導給家庭。家庭負債的主要形式表現為:房屋貸款、教育、汽車等中長期貸款及消費信貸。消費信貸的發展一方面使得家庭擁有了更多的貸款渠道,家庭可通過負債形式實現提前消費,另一方面消費信貸對于家庭而言也應該有個限度,否則過度的負債容易使家庭陷入困境。
家庭是構成社會單位的基本要素,家庭資產配置要講求效益最大化。家庭資產組合的調整,可以反映出國家的經濟發展狀況,所以對家庭資產組合的調整狀況進行研究,對于國家政策的制定和進行宏觀經濟調控有重要的意義。面對當前高房價影響下國家經濟發展的新形勢,家庭居民合理調整資產組合,可以實現家庭利益的最大化。
三、家庭資產配置合理化管理
家庭資產配置合理化,是將家庭擁有的資產,主要是其中的經濟資產,根據家庭財務目標的要求,予以合理有效地配置,以達到最優化結果。在這一配置過程中,還應對家庭未來的收入支出狀況予以合理預期,考慮這一收支狀況在時間、額度上是否匹配,并以此來組織家庭資產的重新組合優化,使家庭擁有的資產得以較快地增加,家庭財務目標早日實現。如果預期收支不協調,需要支出的數額遠大于收入的額度,或因某些突發事件,使家庭的支出開銷超乎預料地加大,這就需要更改未來收支情況的預期,修改家庭財務目標實現的期限。
家庭資產運作、配置的合理化,以實現其對家庭生活的功用時,適當的財務計劃是必要的。如先制定一個家庭的財務目標,這一財務目標可大可小,目標制訂后,就可根據目標要求,考慮家庭擁有資產的狀況和預期未來的收支開銷狀況,編制家庭財務計劃,如一輛小轎車的費用為12萬,如果準備兩年內購置,則每月需要積蓄5000元。但每月能否節余5000元,如何節余,都需要進一步精打細算。當然也可按揭貸款購車,提前享受生活。但要做好家庭財務目標、資產配置、收支預期的計劃,還要做好計劃執行中要做的工作等。
家庭持有金融資產,為求得配置合理,滿足各方面需要的能力增強,就需要考慮金融資產的多樣化和優化家庭金融資產的結構問題,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
家庭金融資產的多樣化是必要的。個人為求得持有金融資產的合理配置,增強滿足各方面需要的能力,有必要考慮金融資產的多樣化,并優化個人金融資產的結構。家庭要根據各種金融資產不同的償還期、流動性、安全性、收益性等指標,進行全面的分析比較,以此之長,補彼之短,并根據自己的財力狀況,決定金融資產的內容構成與比重。
當然,每個人的投資意愿、愛好不同,承擔風險的能力和逐利性動機等,都有較大的差異。對于不愿承擔風險或愿意承擔較大風險的投資者,對于有較強逐利動機,或是逐利動機一般,卻有較大求取平安保險的投資者來說,他們的資產選擇肯定會有較大不同,這都是合理正當的。但無論是何種狀態,如將所有的貨幣都存入銀行,或是全部投資股票等,都不是明智的。
四、當前家庭資產組合的調整趨勢
我國傳統的家庭總資產中,所占份額最高的是房產,其次是存款(定期、活期),然后是大件耐用消費品,家庭資產組合相對簡單。在家庭的投資產品中,持有保值類商品的家庭較多,投資股票、基金的家庭相對較少,這說明我國居民家庭更傾向于比較安全的投資方式。而家庭住房貸款、汽車貸款等比例相對偏低,說明我國發展面向居民家庭的消費信貸仍有較大的空間。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速度逐漸平穩,人民的收入也提高了很多,各類理財產品,尤其是銀行理財產品增多,家庭資產組合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具體地說,家庭資產組合的調整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從高儲蓄向組合投資轉變
過去,我國居民家庭更傾向于存款這種比較安全的投資方式;一些經商或開辦企業的家庭,則會將多余的收入投入到再生產領域。而現在,隨著經濟金融的發展,家庭資產配置也趨于多元化,開始從存款這種無風險資產轉向股票、基金等風險資產。
(二)從追求平穩向追求高利潤轉變
過去,我國居民家庭理財時首先考慮的因素是抵御風險,因此多購買銀行儲蓄、貴金屬等產品。現在,各種金融產品層出不窮,有的收益率頗高,有的家庭一年的資產投資能超過一年的經濟收入,這種高收益率就吸引家庭成員為追求高利潤而投資這些金融產品。
五、高房價下家庭資產組合的調整策略——以福建省為例
我國人品眾多,地區發展不平衡,每個家庭的資產狀況也各不相同。千家萬戶的資產配置決策,如錢怎樣花,用到什么地方等,都是由各個家庭自主做出,這種資產配置與決策是異常分散的,類型很多。不過,同一地區家庭在資產投資組合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共性,如偏愛房地產、偏愛教育或健康等。依據這一特征,我們以福建省為例,可以將福建省家庭資產投資組合劃分為以下三種,以期為當前家庭資產組合的調整提供一些借鑒。
(一)“房產型”家庭資產組合
“房產型”家庭是指偏愛房地產投資,以擁有多套房為目標,有時為了買房傾其家庭所有資產,甚至向親朋好友借款。除了追求財富的動機,福建人喜好房屋投資往往還傾注了感情,“有房才有家”——這是留在福建人細胞中世代相傳的基因信息。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將家庭投資集中在房地產領域,擁有幾套高價值的房產,家庭固定資產價值較高,但同時也會背負一定的貸款,甚至會影響家庭的生活水平。
買房子有三種需求,分別是剛性需求、投資性需求、投機性需求。2007年以前,大多數家庭買房是因為剛性需求,但2016年以來,大多數家庭買房是為了投資或投機,為了避免房地產的泡沫,政府這些年采取了限購、限貸、限售的宏觀調控措施,可以預見,未來福建省房價快速升值的可能性不大。而一個家庭如果因為某些事突然需要大量的現金,家庭財富就會大大縮水。因此,在當前的房地產形勢下,除非家庭對于房子是剛性需求,用于自住,不建議家庭將資產再向房地產方面投資。已經擁有多套房地產的家庭,則因綜合考慮家庭的還貸能力,適當賣出一部分房產,確保家庭生活不受房地產投資的影響。另外,當前在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海外置業,其房地產投資有一定合理的投資回報率,偏愛房地產投資的福建人可以考慮。
(二)“富裕型”家庭資產組合
“富裕型”家庭一般收入可觀,不會為日常的生活開支所煩擾,所以這類家庭生活衣食無憂,有多余的資產,投資也成為這類家庭的必然選擇。但投資時也要根據家庭的實際情況做好規劃,否則家庭的生活水平會受到影響。這類家庭可將投資分成幾部分,首先為抵御家庭風險投資,如孩子的教育費用、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費用;其次為穩妥型投資,如買一套精品房(學區房、地鐵房等),買利潤大的一些金融產品、黃金等;再次,如果家庭資金還有結余,可在適當的時機購買一些外匯資產(美元、英鎊、歐元等),以抵御未來的匯率風險。
(三)“穩健型”家庭資產組合
“穩健型”家庭一般指的是中等收入的家庭,這類家庭收入不是特別高,但相對穩定,家庭除去基本的日常開支(包括還貸)外,還有一定的結余。這類家庭物質生活滿足了,但有一定的投資需求和意愿。對這類家庭,一方面繼續提高家庭日常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家庭投資盡量穩健一點,投資一些低風險的產品。可將家庭結余資金分成幾部分,如20%用來購買家庭保險,保險投資風險較小,收益低,周期長,但可作為防御性資產,必要時可以進行風險轉移;40%用來購買一些金融產品,如股票、基金等短期投資;40%用來購買一些長期投資,如健康投資、教育投資等。當然,每個家庭可根據家庭實際情況,百分比可有所變化,但一個總的原則是在搞好當前生活與長遠基本建設兩者間,確立一個合理的比例。做到量入為出,不要去做高風險的投資,但同時還要達到自己家庭的預期收益。
六、結語
總之,在高房價影響下,我國居民家庭資產投資組合要由單一型向多元型轉變,每個家庭再根據自己家庭的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家庭生活水平及家庭風險的情況下,對家庭資產進行重新的分化組合,避免盲目投資,未來我國家庭應減少房地產方面的投資,增加保險、理財、證券、外匯等的多元化投資,量入為出,讓自己的家庭資產實現保值增值,家庭經濟活動的能量達到最大最強,家庭生活幸福美滿。(作者單位:福州英華職業學院)
課題編號:JAS171203
課題名稱:《淺談高房價條件下中國家庭資產組合如何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