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昊
摘要:當下的社會處于不斷地發展變化之中,隨著許多新興媒體的出現,尤其在信息的傳播方面,傳統媒體遭受了沉重地打擊,這種打擊甚至是毀滅性的。博物館是征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的場所,對人類文化的傳承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新媒體時代,傳統的博物館傳播模式受到了極大挑戰。當下受眾對博物館傳播的需求越來越多,如何應對成為當下博物館所重點研究的問題。文章主要介紹了新媒體時代下博物館傳播方面面臨的挑戰,并提出了幾點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博物館傳播;多元化;對策
當下的科學技術的處于不斷的升級換代過程之中,在此背景下,人們已經進入了新媒體繁榮發展的時代,甚至是融媒體時代,新時代下傳統的博物館如何進行多元化傳播,滿足受眾的多元化需求急需解決。受新媒體的影響,信息傳播的手段、方式和時間較以往都發生了改變,博物館的信息傳播對此需認真分析現狀,及時做出改進措施。
一、新媒體時代下傳統博物館傳播信息面臨的挑戰
首先,在新媒體的發展背景下,受眾可選擇的傳播媒介日益多樣化,博物館不僅可以借助傳統媒體進行信息傳播,還可以通過新媒體進行傳播,更甚可同時借助新舊媒體雙管齊下進行傳播。再者,受眾對博物館信息傳播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取向也發生了變化。信息全球化和外來文化的滲透,傳媒技術的變革與傳媒介質的增多,尤其是新媒體的兼容性、海量性、交互性、即時性和共享性等傳播特征,使受眾取向趨于多元化。最后,當下傳統博物館傳播信息面臨的挑戰是博物館的教育功能的發揮與否至關重要。博物館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所必不可少的,他對于我們的過去和未來都有這種大的作用,對人們的學習也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社會發展需要它,公眾生活需要它。
二、當下我國傳統博物館多元化傳播的具體實施策略
(一)博物館多元化傳播可以通過新媒體組織陳列展覽,促進傳播內容多元化
博物館里陳列著眾多的歷史遺留下來的珍品,它是博物館的生命和靈魂,也是博物館的新鮮血液,也是其他文化機構所可望而不可及的,所以,當傳統的博物館在促進自身多元化傳播時,可以從博物館珍藏的各種物件入手,通過組織陳列展覽讓受眾進行充分地學習了解,讓受眾通過介質和歷史“對話”,將探求展覽和藏品背后更多的認知也拓展成為重要的傳播內容。這樣可以激發受眾對博物館的關注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博物館的藏品實現其真正的價值。并且在新媒體技術的幫助下陳列展覽的各方面條件都會相較于傳統的博物館多出很多優勢。例如:在四川博物院的這些珍品們,只有當他們被公眾所熟知,所了解,所研究之后,其保留下來的價值才能夠真正地得到體現,否則它們只能是毫無用處的珍品,對社會的價值也無從展現,最直接讓受眾接觸的方法就是政治陳列展覽,新媒體的技術可以為陳列展覽提供符合的色彩燈光等,從而讓展品的價值得到真正展現。
(二)博物館多元化傳播可以尊重個性差異,促進傳播對象多元化
博物館向外界傳播信息的受眾是多元化的,不同的受眾對博物館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這就要求博物館在一定程度上必須對推出個性化的服務,這樣才能促進傳播對象的多元化。博物館是包羅萬象的,也是通曉古今的,所以,其受眾進入到博物館往往在地域、職業、學歷、興趣、期望值、學習特征和能力等諸多方面存在很大差異,在此基礎上,博物館必須做到尊重個性差異,從而促進傳播對象的多元化。例如:我們國家有五十六個民族,就有五十六中差異,博物館有很多,每個省市都要自己的博物館,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進入到博物館的人群也越來越多樣化,博物館必須尊重不同受眾的性格特點,才能促進博物館的長遠發展。
(三)博物館多元化傳播可以善用先進技術,促進傳播渠道多元化
當下的社會是一個科學技術不斷發展,不斷升級換代的社會,越多越多地新興技術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促進者我們的生活不斷發生改變。在博物館的傳播方面也有很多新技術產生,這些技術使得當代博物館的傳播不再局限于特定的場所,新媒體的出現可以更好地幫助管理人員管理博物館,并且使得博物館通過多樣化的媒介渠道進行信息傳播,打破了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拓展了人與歷史、人與環境的感官體驗,建立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等方面的聯系。例如:新媒體技術的產生,博物館可以借助這些便利的技術直接傳播信息,更好地管理珍品庫存,從而還可以衍生出許多新的傳播渠道來,從而促進博物館傳播渠道的多元化,為社會的不斷發展作出重大的貢獻,為人類社會作出重大的貢獻。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媒體時代下的博物館既可以借助傳統媒體又可以借助新媒體,極大地拓展了博物館文化的承載量,并有效地實現了博物館多元化傳播的社會效應。多維度、多樣化地彰顯了實體博物館的傳播優勢,多方位多功能地拓展信息輸出渠道。為促進新時代下博物館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我國廣大研究博物館的專家學者提供了條件,順應了當下社會發展的潮流。
參考文獻:
[1]高紅.新媒體環境下博物館信息傳播模式創新[J].文物世界,2019 (02)
[2]閆虹.尋找地域歷史 講好平涼故事 傳播文化能量——平涼市博物館創新開展“尋根溯源·亮文化自信”青少年教育系列活動[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 (04)
[3]曾一果,陳爽.博物館文物的數字化展示和傳播研究——以臺北故宮博物院為例[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8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