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互聯網也隨之出現,與互聯網相關的各種網絡技術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這也直接導致了傳統了學術期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沖擊,學術期刊作為學術交流的引導者和促進者,一定要勇于創新,不斷進行深化改革。本文通過分析大數據時代下學術期刊面臨的新背景,結合國際學術期刊較為先進的辦刊經驗,闡述當下學術期刊的新特征,如學術交流模式的網絡化,期刊出版方式的數字化等。提出在大數據時代下學術期刊需要重新找準定位,并實現創新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學術期刊;功能定位;創新發展
學術期刊出版社的數字化以及網絡化已經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現在隨著大數據的迅速發展,對于學術交流也有了新的要求,面對當今社會的學術發展趨勢,我們需要重新的審視學術期刊在互聯網+背景下的新特征,對大數據背景下學術期刊的交流進行重新定位,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學術期刊的長久發展。
1.大數據背景下學術期刊的新特征
1.1學術交流與研究更加網絡化
學術期刊是進行學術交流的重要載體,它能夠更好的促進學者之間的學術進步,學術交流基本上就是各個領域之間的學者就行信息交流的活動,其中有正式的交流渠道以及非正式的交流渠道兩種。正式的交流渠道包括正規的學術論文、經過專家評審后的學術期刊以及學術專著,非正式的交流渠道指的是進行電子郵件的討論、學術的講座以及演講等,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正式的交流渠道在學術交流模式中是占主要地位的,但是傳統的正式的學術交流的方式往往受時間以及空間的限制,不能及時有效的進行交流,書面的學術交流方式已經逐漸被自媒體所替代,變得更加的網絡化。
1.2期刊出版方式更加數字化
傳統的學術期刊更多的是紙質期刊的印刷,印刷廠和郵局都與其有著直接或者簡介的聯系,但是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學術期刊更加的關注數字化的出版,通過網絡平臺進行數字化的傳播,實現網絡資源共享與全文在線閱讀下載。信息的傳播和檢索的過程中早已超過了紙質的傳播,利用多媒體以及廣播電視等數字化的傳播已經代替了傳統的印刷出版。
1.3期刊的傳播方式更加的多樣化
傳統的學術期刊在發表之前都是經過多方的審核以及校對以后發表出來的,其傳播的內容也相對較為嚴謹,其對于傳播力度的關注較為欠缺,很多的新媒體還更加注重事業單位的身份屬性,不注重外部的資源結構,這樣長此以往下去,讀者就會越來越少,傳播的范圍也會越來越窄。但是在大數據背景下期刊的傳播方式也變得更加多樣化,采用紙質出版、數據庫出版以及網絡出版等多種傳播方式相結合的形式,增加了讀者閱讀的數量,加大了傳播的效果,更加有利于學術期刊的傳播。
2.國際上的報刊經驗
2.1注重品牌的建設
我國現在大多數的學術期刊更多的是依賴于主辦單位的撥款進行刊物發表,這樣的發表形式也就直接導致了市場缺乏競爭性,對期刊品牌的建設也就缺乏關注度,在國外,一般都更加注重期刊的出版,以期刊出版為主要的經營產業,國外更加注重市場需求以及期刊本身的品牌建設。
2.2關注媒體的融合
想要學術期刊更好的適應市場,就要將多媒體與學術期刊相融合,改變人們的閱讀習慣,堅持數字化的閱讀方式,通過數字化閱讀獲取自己想要獲取的學術信息。現在隨著多媒體的不斷發展,網絡傳播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已經逐漸的超越了傳統的紙質媒體的傳播方式,通過互聯網這個大的交流平臺,通過全媒體直播,能夠更好的提升期刊的傳播效果。
3.大數據時代學術期刊的定位
3.1成為創新性的服務平臺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信息的傳播也越來越迅速,對于一些刊物的發表中重復發明的現象有效得到了減少,學術不端的現象也得到了有效減少,更多的學者可以在多媒體上獲取有用的知識.傳統的學術期刊對科研成果的大數據分析往往較弱,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科研成果的有效轉化。在“互聯網+”時代,學術期刊應該充分利用先進的分析技術,各類數據庫網站及統計平臺,將被動的刊登研究成果轉化為系統的知識服務平臺,貫穿于科研的全過程,形成一個良性的集知識采集、驗證、交流、發布、存儲、轉化等服務一體化的優質循環,實現科研全流程的融合,服務現代科研。
3.2成為研究和交流有效融合的重要載體
傳統的學術期刊受到更高層次的專家學者的青睞,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學者們并沒有機會傳播自己的研發成果,但是大數據時代就不同了,大數據時代的學術期刊成為了研究和交流有機融合的重要載體,因為大數據時代下互聯網交流平臺是一個相對來說高速、穩定的相對較為公平的交流平臺,并不是有著深厚文學造詣的專家學者才能發表自己的研究課題,一些較有名氣的學者們也可以通過自媒體的方式發表自己的學術研究課題,同時他們之間還可以建立一個平臺進行溝通和交流,也更加有利于促進科學研究的發展。
3.3成為知識傳承與傳播相互交融的新通道
學術期刊的不斷發展體現了我們社會的進步以及科技發展的進步,它是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學術期刊記錄的是那一個時期的科研成果,是對一個時期科研成果的傳承,它記錄和見證了學術的發展以及社會的進步。傳統的學術期刊更加的注重選題的策劃以及校對的編輯,對于內容上進行嚴格的把關,卻對學術上的傳播不夠重視,但是大數據時代到來了,學術期刊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整合各類的資源,通過不同的渠道,不同的傳播方式進行方便快捷的傳播,最大限度保證知識傳承的基礎上擴大研究成果的傳播與交流。
結語:
自從互聯網時代到來后,人們的生活也在悄無聲息的發生著變化,已經逐漸的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狀態,大數據是一場嶄新的技術革命,它在各個行業領域都有著明顯的有事,當然,學術期刊頭也不例外,大數據時代給我們的學術期刊帶來了一場洗禮,機遇和挑戰并存著,因此,我們對大數據時代學術期刊的功能定位要明確,抓緊大數據時代帶來的機遇,同時提高自身的素質并正確的面對挑戰。
參考文獻:
[1]王曉華.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功能定位與服務模式探析[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 (Z2).
[2]徐健暉.澳洲高校圖書館面向校友服務調查分析及啟示[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7 (05).
[3]任曉菲.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數字素養教育的目標及發展路徑[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7 (05).
[4]王曉芳,姚寧.高校圖書館創客空間的應用與發展[J].圖書館學刊,2017 (07).
[5]郭詩陽.淺析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的功能定位與發展方向[J].貴圖學刊,2017 (03).
作者簡介:李慧(1982-)女,黑龍江哈爾濱人,編輯,博士研究生,從事學術期刊編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