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衛民
摘要:計算屬于貫穿整個小學數學課程的關鍵內容。學生的計算能力不僅是數學教學的關鍵任務,還是學生未來數學學習的關鍵基礎。學生計算能力的強弱會對其學習的質量有著決定性的影響,身為數學老師,必須仔細研究,正確尋找出學生計算能力不足的原因,進而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提高。本文從不同方面的策略出發,期望可以高效強化學生的計算能力。
關鍵詞:提高;計算能力;計算技巧
針對如何增強學生的計算能力,本人認為,應當由不同角度入手加以探析。下面從六種具體措施展開論述:
1激發興趣,培養能力
如果要增強學生的計算能力,老師應當先激發起學生對計算學習的動力,讓學生愿意去計算。
(1)將無趣的計算與生動的情境相結合。在平時計算教學期間,我試圖運用不同的方式來構建有趣的情境,通過情境教學,讓學生發現問題,不斷改正學習上的不良習慣,逐漸形成認真觀察的良好習慣。
(2)把枯燥的計算與多彩的活動相結合。為了提升學生對計算學習的興趣,我經常在數學課堂上開展形式多樣的計算活動,如:搶答、闖關、開火車等,學生在這些活動中,不知不覺地喜歡上了計算。
(3)設立類型豐富的獎勵制度。對計算自身來說,其相當無趣,給予學生科學的評價與鼓舞,可以更高效地施展學習評價所具有的激勵功效,調動學生對計算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計算的能力。諸如優化評價方式,開展分組比賽、選拔計算小能手、接力競賽等,這樣就能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提升了他們的計算欲望。
2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部分學生自身的計算能力比較差,這不僅僅是由于沒有理解概念,未充分掌握計算原理與熟練使用計算方法,還因為未形成科學的計算習慣。有些學生沒有好的審題習慣,常常題目審到一半便急于作答;有些學生書寫不認真,運算符號與數字書寫得不清楚,而且經常抄錯數字或符號;有些學生未形成驗算意識,答完題便結束了,不管是對還是錯。因此,如果要增強學生的計算能力,在教學期間,便應當對他們設定更高的標準,讓他們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譬如:驗算的方式,本人就歸納出下面三點:一是要核對題目數字;二是要核對運算過程;三是要核對計算結果。學生依據上述方法來計算,其計算準確率便獲得了一定的保證。此外還要做到以下兩點:
2.1堅持每日課前五分鐘的口算訓練
口算不但屬于筆算、估算的基礎,還是計算能力的關鍵構成部分。所以學生必須在理解的前提下學會口算法,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各年級教材計算能力要求各不同,教師在課堂上必須開展各種高效的練習,才能逐漸把學生培養熟練計算的程度。在口算訓練中,應當引導學生快速觀察、判斷以及湊整的技能。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還應當加強乘、除估算方面的口算練習,特別是指導學生除法計算的教學環節,在估算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大膽嘗試上商位數的技巧,幫助學生克服計算中的難點。當然,相乘的口算不嫻熟的學生也是無法通過掌握除法運算,為此,我平時勤到班,利用早讀時間、午讀時間甚至課后時間,嚴格把關,努力做到每個學生不漏的情況下熟背乘法口訣、(默寫)乘法口訣的排查工作,為強化學生估算意識,提高估算能力奠下基石。
2.2堅持每天課后的限時限量計算訓練
學生每天選擇4道題進行計時練習。其旨在檢查自身對不同計算法的理解程度,了解自身每天是否有所進步。這樣能夠方便他們對自身學習方法實施有效的調整,努力獲得最佳的訓練效果。
3加強記憶性訓練
在教學期間,部分頻繁出現的數字,應當讓學生牢記,如果學生熟練記住這些數字,對開展整數、小數與分數計算以及各種幾何圖形的運算就能夠獲得迅速且正確率高的成效。
(1)熟練記憶經常使用的整百、整千等特殊數據。例如:4×25=100,8×125=1000等。
(2)熟練記憶1-10的平方值和立方值
(3)熟練記憶1π-5π的數值
(4)經常使用的小數、分數以及百分數之間的互相轉化。
4掌握計算的技巧
不少學生計算速度慢,與不會運用計算技巧有關。老師提問99×99的得數時,部分學生要借助豎式才能算出結果,實際上此技巧在于借助乘法分配律便能夠迅速得出結果。針對這種狀況,我首先采用鼓勵的課堂語言藝術,肯定學生的優點,然后在評講時,有的放矢地貫穿“點撥”,引導學生如何正確、快速地進行運算。又如口算129+130+131時,一些學生依然使用逐個相加的方式,我就提醒他們運用簡單乘法130×3便能夠迅速得出結果,大部分計算均能夠借助技巧實現靈活的轉化與計算。
僅僅教給學生快速運算的技巧還不夠,還要指導學生學會多歸納、多累積,如何靈活運用“分解法”、“湊整法”和“簡便運算定律”等等。因此,我不僅教給學生如何增強對簡便算法的認知,提升學生計算的科學性與靈活性,還在課堂上實施針對性的快速運算的訓練環節,有效地提升班上學生的整體運算速度,從而提高學生的計算質量。如:316+99=316+(100-1)、82×101=82×(100+1)等。在反復運算的訓練過程中,我會不失時機地給予學生的肯定,改變他們認為計算乏味的認識。
5計算教學于娛樂中
5.1爭當“計算小能手”
學生的個性都相當要強,不管干什么,均期望爭奪第一名。老師便可利用學生此種心態,讓乏味無趣的學習轉變成充滿趣味、活躍的活動。諸如,在學習小數計算之后,本人就在班上開展了一次計算競賽。在競賽期間,學生們均非常自信,較日常更為認真的檢驗自己的答案。待知道成績之后,得分高的學生非常開心,手舞足蹈;但是一些出現失誤的學生便紛紛責怪自己未能更加仔細核查,錯得很不應該。每次利用競賽活動,都獲得了較好的成效。
5.2玩玩數字游戲
日常教學環境中,充分借助游戲恰當運用在數學教學環節,既考驗計算能力又有趣味,要求全班學生參加,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質數和合數時,就可以在全班學生中,通過游戲的形式讓學生以自己的學號來當作“最小的質數”、“最小的合數”“50以內的質數和合數”等分別站起來,如此不僅提高了他們的口算水平,還能幫助學生牢記這些數字。
愛玩屬于學生的天性,倘若可以在玩的同時,既能取得玩的快樂,又能讓學習的知識獲得穩固,便是一舉多得的事,而且在玩時,可以極大程度的強化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動力,讓他們愛上數學。
6加強錯題的整理和分析
要想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還應當使學生注意錯題的匯總與反思,研究其出錯的原由,如何進行糾正。在日常評改作業期間,本人會預備一個筆記本,把學生計算方面的錯誤按照不同類型分別記錄下來,由此總結出部分具有共性的問題,同時提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錯例,方便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尤其是提取當中計算原理不清楚、方法使用錯誤的例子,多讓學生說說這些錯誤的原因,再給予一些類似的題目加以反復練習、鞏固。此外,我還讓學生自己預備一本錯題本,讓他們對自己的錯題加以匯總,尋找出其中出錯的原由且加以改正,并分類歸納、整理,避免以后再犯同樣的錯誤。
計算教學屬于一項長久且復雜的教學活動,要增強學生的計算能力也不是短時間內可以達成的,其屬于一種繁雜、精細且長期的過程。我在數學課堂能嫻熟調控教學各大環節,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遵循學生個性發展,創設師生互動的學習平臺,從而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教學成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