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清代旗鞋的研究范圍來看,國內(nèi)多數(shù)研究都將馬蹄底鞋與高底鞋統(tǒng)稱為旗鞋來進行研究,而對馬蹄底鞋單獨的研究并不是很充分,但是馬蹄底鞋在清朝末年有著極高的藝術價值。本文旨在通過研究馬蹄底鞋的由來,形制兩大方面內(nèi)容,結合藝術的表現(xiàn)手法,研究清代旗鞋文化的傳承,以及馬蹄底鞋的藝術性與民族性的融合發(fā)展。揭示馬蹄底鞋在對于研究清代旗鞋文化的發(fā)展史上擁有著極高的藝術價值。
關鍵詞:馬蹄底鞋;形制與價值;藝術性;民族性
一、馬蹄底鞋的由來
馬蹄底鞋是清代高底鞋的形式之一,從外觀上來看上細下寬,前平后圓,落地很穩(wěn),且方便走動,其外形以及落地印痕皆似馬蹄,因此得名“馬蹄底鞋”,又統(tǒng)稱“高底鞋”。關于馬蹄底鞋的由來主要有以下三個說法:一種說法為,過去的滿族婦女經(jīng)常上山去采集野果等,為防蟲蛇叮咬,便在鞋底綁縛木塊,后來制作的日益精巧,發(fā)展成這種高底鞋的形制,另外還有一種傳說,說是滿族先民為了渡過一片泥塘地,奪回被敵人占領的城池,便學著白鶴的樣子,在鞋子上綁了高高的樹杈,終于取得了勝利,達到了報仇雪恨、的目的。人們?yōu)榱瞬煌切┛嚯y的日子,紀念高腳鞋的功勞,婦女們便穿上了這種鞋,并世代相傳,之后便越做越精致美觀。第三、滿族婦女上山勞動,以防鞋底遭泥濕。故習慣在鞋底部附木塊,后發(fā)展為花盆底鞋[1]。
二、馬蹄底鞋的形制
鞋子底部與馬蹄相似,上窄下寬,這樣制作而成的鞋底走路更加穩(wěn)固與方便,在清末期,這種馬蹄底形狀的旗鞋十分流行,尤其是慈禧太后對于馬蹄底鞋尤為鐘愛,將馬蹄底鞋的地位推向了頂峰。在鞋跟上還鑲嵌有顏色華麗的珠寶,用來顯示鞋子主人的貴族氣質,藍緞彩繡皮里馬蹄底鞋的鞋跟就是這種形制的,鞋面采用藍緞、繡花和鑲嵌珠寶完成,工序十分復雜,在至今看來,依然是十分精細的。
鞋子底部為木質高底形狀,為了制造出漂亮的馬蹄底鞋,常用布料進行縫接粘制。部分旗鞋底跟不著地的部分,在其四面或者兩面常常釘上玉石、料珠等飾物或者用刺繡裝飾 。除其鞋底造型獨特外,其鞋身的造型亦多樣化,并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同時,鞋幫有高矮之別,鞋頭也有尖圓之分,部分旗鞋鞋身在造型上模仿動物形態(tài),例如魚形旗鞋、鳳頭旗鞋等,頗具童趣。鞋面的材料多樣,貴族以緞居多,平民以布居多。
三、馬蹄底鞋的藝術性
馬蹄底鞋不僅在清代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在當今社會來看,馬蹄底鞋的藝術價值仍然是非常的高的,它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是非常之大的,從馬蹄底鞋的制作工藝上來講,其完全已經(jīng)代表了清代的手工制作水平,鞋面裝飾紋樣取材廣泛,且寓意豐富。其中以植物花草、動物、幾何紋樣以及各類吉祥圖案偏多。植物紋樣也多為梅、蘭、竹、菊、牡丹、海棠、荷花、葡萄、蘭草等,動物紋樣多為鳳、蝴蝶、金魚、鹿、蜜蜂等,幾何紋樣多為卐字紋、回紋、壽字紋等,其他吉祥圖案多為云紋、水紋等[2]。不同紋樣的寓意也不同,例如植物紋中牡丹為花中之王,寓意著富貴吉祥;梅花寓意著高潔謙虛;葡萄以其形態(tài)特征寓意多子多福,象征家族繁盛。同時,將旗鞋裝飾效果發(fā)揮至極致的可以說是慈禧太后所穿的馬蹄底鞋。除常用的刺繡等裝飾手法外,旗鞋上鑲嵌的寶石、翡翠、珍珠等寶貴飾品更是不勝枚舉。其旗鞋上方裝飾的珍珠最多可達三四百顆,普通的也有七八十顆,奢華至極。
不同民族的藝術有著不同的特色,馬蹄底鞋也很好地反映了滿族的本質特點所形成的藝術上的特殊性。關于馬蹄底鞋的由來更是很好地反映了滿足的民族精神,而滿族的手工藝者很好的將這種民族精神在生活上的表達發(fā)揮到了極致,因此,馬蹄底鞋可以作為代表滿族文化的藝術作品之一。
四、馬蹄底鞋的民族性
藝術的民族性來自民族精神,民族精神來自民族的社會生活的特殊性。由于多民族社會生活中的特殊性必然造成民族精神的差別性,而民族精神的差別性就必然造成民族藝術的多元性。藝術的民族性,對一個民族來說,是藝術成熟的標志[3]。清代是一個滿漢文化融合交替的一個朝代,滿足文化空前豐盛的同時,又結合了漢族的文化,清代很好的將這兩種文化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開辟了一個滿漢文化相互交融的文化,滿族文化與漢族文化的結合碰撞出了新的火花。
五、結語
清代旗鞋有著不同的表現(xiàn)形態(tài),但是馬蹄底鞋作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高底旗鞋,不僅代表了滿族的民族精神,還充分地發(fā)揮了其藝術價值,對當代人考究歷史,或者研究關于清代旗鞋文化都有極高的參考價值。盡管,馬蹄底鞋在歷史的長河中慢慢不再出現(xiàn)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但其代表了滿族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在手工藝術、民族文化等發(fā)展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對研究滿族文化的民族性與藝術性都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賈琦,韓娟.清代旗鞋形制與內(nèi)涵探析[J].裝飾,2017(12):138-139.
[2]安依雯,曾慧.滿族旗鞋的形制與文化內(nèi)涵研究[J].滿族研究,2017(03):110-114.
[3]王宏建.藝術概論[M].文化藝術出版社,2000.
[4]李理.沈陽故宮珍寶[M].沈陽:沈陽出版社,2004.
[5]徐珂.清稗類鈔[M].北京:中華書局,1986.
作者簡介:孫青青,北京印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