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蘭英
摘要:文化已經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源動力之一,對此,要高度重視文化的發展,積極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新與發展。對此,本文主要從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現狀角度出發,闡述了當代社會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新發展狀況,論述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數字化發展研究,并從不同角度進行詳細的討論和分析,從而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發展創新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文化遺產;數字化;創新發展
一、引言
作為人們世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了祖先時代的智慧和文化精髓,對此,要積極進行保護,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與創新。對此,要積極發揮現代化科學技術,積極引入數字化技術,有效的記錄、保存優秀文化,以數字化媒介為載體,擴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范圍和傳播效率,建設不同的文化產品,有效帶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與創新。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現狀
從2001年開始,我國便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并確定了文化遺產日。截止到2013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已達到37項,已成為申請非遺項目數量最多的國家。同時,我國積極出臺相關的管理辦法,有效加強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工作的實施,明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管理重要性。并針對性出臺了相關的法律法規,從而有效的保護和規范各項傳承人流程制度。同時,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過程中,不同地區都不斷加強創新力度,積極開展各項活動,比如非遺工作坊、非遺美食廣場、非遺步行街等等。與此同時,很多非物質文化名詞依舊散落在不同地區,沒有進行有效的整理和入卷。對此要引起高度的重視,積極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新發展,有效地實現橫向和縱向的演變與改革,從而對非遺發展歷史脈絡進行清楚的捕捉,充分展現我國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文化魅力和精神價值。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新發展現狀
從創新發展角度來分析,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從兩個角度來進行認識,分別是橫向的發展演變與縱向的歷史沿革。對此,要明確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的歷史概況,從而有效的提取屬于當地的精神文化,并以此為基礎,有效的帶動不同地區的文化創新,進一步豐富當地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并為當地的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有效的動力。從縱向歷史沿革角度來分析,要清楚認識到當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的狀況,從而才能夠更好地走向未來,并有效的引入現代化的方法、技術與手段,實現有效的創新和傳承,進一步提升非遺文化產品的附加值和文化價值。從而在市場環境下,能夠有效地作為原動力和發展力量,來促進社會文化的發展。而當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新要從兩方面來實施,分別為產品的設計思想以及傳統手工藝的觀念創新。以舒席為例,隨著空調的普及和市場上涼席的多樣化,舒席必須轉化設計理念和創新其傳統手工藝,以滿足市場對舒席的多樣化需求。
四、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發展創新分析
(一)非遺線上教育的創新
新時期環境下,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創新與發展,教育資源通過融入網絡技術實現了快速的發展,并有效地突破了空間與地域上的限制,實現了共享、便捷、開放的網絡教育時代。對此不同地區都積極加強線上教育的發展,有效的健全線上教育體系,完善線上教育規模,進一步豐富線上教育的服務與資源,從而充分的展現教育資源所具有的優勢。對此,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一些傳統項目必須數字化:因為這些傳統項目的傳承人早已過世,甚至有些傳統項目,其賴以生存的環境早已時過境遷。因此,這些傳統非遺項目在創新過程中要積極實現數字化創新,搭建有效的傳承模式,充分發揮網絡技術的優勢,積極搭建對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APP;并以此為基礎,建立具有當地特色的非物質文化品牌,文化部門與教育部門聯手,將數字化的非遺課程納入中小學校乃至中職或科班課程安排之中。對此,教育部門也要積極出臺對應的政策,鼓勵不同地區的學校設置對應的非物質文化課程,從而有效地進行推廣和普及。比如積極開展非物質文化特色專業研究、非物質文化傳承人資格證考試等等,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進一步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創新,在直播平臺當中有效地實現非物質文化課程的傳播,從而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新性發展提供長久有效的保障。
(二)非遺數字化發展創新
數字化發展已經成為不同行業的重要方向之一,數字化是基于人工智能、云計算、媒體以及互聯網大數據而形成的一種重要的現代化信息技術,能夠有效地結合不同的業務,從而實現數字化創新和智能化運營的目的,進一步展現數字能力的作用,從而順應現代化數字經濟發展的需求。對此,在2019年12月,中國非物質傳承和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相關學者和行業人員針對非遺文化傳承進行了有效的闡述,明確了互聯網技術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中的作用。充分明確了未來的發展方向,提出了數字化發展是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工具之一。對此,在實施過程中要積極加強傳統業務模式的創新,充分加強核心業務的強化力度,從而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新業務的培育。有效的引入新型的技術手段,與不同地區具有優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進行有效結合,明確數字化技術的作用,從中尋找有效的突破口,從而實現非物質文化大數據產業的創新與建設。積極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數據投資公司的建設,明確市場需求,有效進行產業價值投資、市場運營;有效進行建模分類和整理,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數據庫的搭建。同時,充分利用計算機算法、AI技術來對其進行有效的挖掘和管理,明確市場的需求和未來發展目的,從而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數字化創新進行有效服務,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新的增長點。
(三)建設“互聯網+非遺”的產品研發
第一,作為中華優秀文化和歷史文明印記,非物質文化遺產要積極融入新媒體時代當中。這就需要有效地結合現代化互聯網技術,加強人工互動,從而給予人們耳目一新的感受。對此可以積極應用尖端技術,比如3D技術、4D電影技術等,有效地將噴霧、雷電、震動、閃電、刮風等技術結合到影院當中,充分展現出不同的表演形式,給予人們不同的體驗,有效地適應現代化社會的發展。第二,要充分融入新時代媒體環境當中,有效的發揮網絡傳播的優勢與作用,積極加強互聯網手段的應用,通過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相關信息數據進行有效的整理,并作為素材融入娛樂電影電視劇節目當中,從而實現有效的創新。同時,可以有效地利用非遺文化貼吧、非遺文化論壇、非遺文化線上圖書館,從而有效地擴大非遺工作的范圍,進一步提升傳播效率和傳播范圍。積極建設對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APP,從而有效地發揮互聯網宣傳作用,積極加強與旅游景點的結合。有效地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紀念品的創新,搭建有效的大數據平臺,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文化力量,為現代化經濟發展提供保障。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環境下要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與創新,積極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明確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現代化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重視數字化技術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中的作用。積極引入數字化技術,有效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各項元素,積極搭建對應的大數據庫和互聯網平臺,從而擴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范圍和傳播效率,擴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影響力,搭建具有不同地區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品牌,進一步帶動當地文化經濟的發展,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有效保障。
參考文獻:
[1]包文瑞.數字出版物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新傳播的影響[J].經濟研究導刊,2019(03):33-35.
[2]劉亞男,崔會嬌,李超.新媒體環境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數字化傳播與市場策略研究[J].智庫時代,2019(11):253+255.
[3]馬曉娜,圖拉,徐迎慶.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發展現狀[J].中國科學:信息科學,2019,49(02):12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