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民族歌舞屬于中華燦爛文化的重要內容,現階段教師雖然非常重視音樂課程的開設,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學生從小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小培養音樂素養,并且教師的音樂教學水平也穩步提高。但在課堂中把音樂與民族民間舞相結合的還不夠,我國民族眾多,其中維吾爾族、藏族、傣族和蒙古族歌曲在教材中涉及范圍最廣泛,所以文章主要分析了其中幾種民族舞蹈是如何在音樂課堂上綻放的。
關鍵詞:音樂課堂;民族舞蹈;綻放
一、引言
目前,我國民族民間舞蹈在教育領域發展的趨勢非常不樂觀,而作為藝術類別中的一種,舞蹈必須要被重視起來,這不僅能提高一個人的藝術素養,而且還有利于傳承和弘揚我國傳統文化和精神。音樂和舞蹈之間的關系是緊密相連的,舞蹈是音樂情感的表現載體,而音樂可以說是舞蹈的靈魂。在音樂課堂上綻放民族舞蹈之花有利于實現在快樂中學習和在學校中體驗樂趣的目的。
二、在音樂教學中悄然綻放的新疆維吾爾族舞蹈
新疆維吾爾族舞蹈受宗教的影響并且有著外來西域舞蹈的影子,舞蹈表演過程中,要求必須仰首挺胸,這樣才能顯得舞蹈者非常具有精氣神,這也是舞蹈者最基本的素養。在舞蹈過程中,必須要踩準節奏,并且分清楚附點節奏、切分音和強弱拍等等,給予藝術處理,才能夠使舞蹈更加優美和具有吸引力。這一種民族舞蹈律動的基本特征是進行西部規律性的內在連續性顫動和動作變化時的微微顫膝,再加上頭部和手腕部的動作來完善舞蹈,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頭部移頸和貓洗臉以及手上動作的繞腕和翻腕。新疆維吾爾族的歌曲在音樂教材中非常常見,由于其歡快的律動,深受學生的喜愛。正是因為節奏性強,所以在唱歌的過程中自然而然會伴有一些律動動作,為了順應這一特點,教師剛好可以將民族舞蹈融入其中,營造活潑生動和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并保證維吾爾族舞蹈之花得以綻放。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同時掌握維吾爾族風格的歌曲以及其民族舞蹈的特點,對于提高音樂素養和舞蹈素養具有積極的作用。
三、在音樂教學中悄然綻放藏族舞蹈之花
在藏族舞蹈表現過程中,其主要是通過膝部有規律的顫動和曲膝進行表演。由于藏族人民的特殊生活方式,在他們生活下產生的藏族舞蹈主要的特征是身體放松微向前傾。其中的表演形式主要包括“弦子”“踢踏”和“鍋莊”,弦子的主要動作是拖步、單撩和雙撩,其他的主要動作是退踏、抬踏和嘀嗒步。鍋莊的主要動作是屈伸,藏族舞蹈的節奏鏗鏘有力,既有聯系的特征又伴有停頓的特點,兩者之間進行有機結合,將藏族人民的個性特點和生活習慣表現出來,同時,藏族舞蹈的上肢是隨著步伐的律動而移動的,要求動作要有大幅度變化,這就展現了藏族人民豪放和粗獷的個性特點。一般來說,如果學生能夠在音樂學習過程中,掌握藏族舞蹈的節奏和動作,那就說明對音樂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把握,教師在選擇藏族舞蹈的過程中,應該選擇符合當下學生能力水平的,也要注意適當對動作進行改編,將藏族舞蹈最常見的動作創編進來,這樣學習一兩個藏族舞蹈之后,他們就能基本掌握這一種民族舞蹈的特點。
四、在音樂教學中悄然綻放傣族舞蹈之花
傣族舞蹈的特征主要受中原文化和南亞文化的影響,傣族舞蹈表現過程中,有佛教雕塑和孔雀大象等動物的特征,其中最具有特色的就是三道彎,要求手臂、身體和腿在表演的過程中,要呈現出三道灣的形狀,這樣就將人體特征優美的表現了出來。而傣族的歌曲也非常具有民族感,讓人聽起來非常舒適。傣族舞整體讓人看起來平穩、舞者的表情祥和,要求手和腳同時表演,動作節奏時快時慢,雙膝屈伸動作比較多,腳步動作進行之前,必須要有后踢步為基礎,給人一種俏皮的感覺。傣族舞蹈的表演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孔雀舞,另外一種是嘎光舞。在學習傣族音樂的時候,不僅要引導孩子們掌握歌曲的強弱拍和演唱技能,還應該有效引入傣族舞蹈,幫助他們掌握基本手勢,進一步了解傣族舞特征。
五、在音樂教學中綻放蒙古族舞蹈之花
既然是民族舞蹈,舞蹈的風格就必將會受到該民族的深刻影響,由于蒙古族人民長期生活在大草原,生活中主要與牛羊為伴,所以他們的性格以及以他們為基礎形成的歌曲也表現出偉岸和桀驁不馴的特點。蒙古族舞蹈與藏族舞蹈不同的是,藏族舞蹈在腳下動作進行時,身體是向前傾的趨勢,而蒙古族舞蹈在舞蹈進行中,上半身要呈現后勤的趨勢,有傲視群雄之感。蒙古族舞蹈表現過程中要求首要隨著腳步平步和碎步進行劃圓律動。摔跤舞和筷子舞就是其中的重要表演形式。在蒙古族音樂學習過程中,教師引入蒙古族舞蹈時,應該將學習其代表性動作——騎馬步、硬肩、柔肩為主,然后引導他們將藏族人民那傲視群雄的眼神和灑脫自由的個性特點表演出來,真正將歌曲的靈魂,以舞蹈的形式展現出來。為了提高表現力,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輔助工具為孩子們營造藏族人民生活在草原中的環境,給予廣闊的想象和創造平臺,情境的創設有助于舞蹈之花綻放絢麗多彩。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這個經濟全球化發展迅猛的時代,外來文化對我國的傳統文化沖擊非常大,民族民間舞蹈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必須要注重民族舞蹈的高效融入,只有兩者之間進行有機結合,才能大大提高音樂教學效率以及幫助學生從小接觸舞蹈,傳承我國優秀文化、讓舞蹈之花充分綻放出來。
參考文獻:
[1]段紅巖.讓民族舞蹈在音樂課堂中生根發芽[J].戲劇之家,2017(03):240.
[2]周明月.淺析職業高中音樂教學理論與實踐雙向同步的途徑[J].中國農村教育,2019(12):38.
[3]胡舟.音樂人類學視野下的初中民族音樂教學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7.
作者簡介:黃騏陽,江西省贛州市中小學示范性綜合實踐活動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