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北地區處于祖國邊陲地區,政治經濟文化都較落后于東南沿海等經濟發達地區,小學教育中特色音樂文化內容也比較缺乏,底子薄弱,硬件缺乏,這都間接造成了西北地區小學教育中特色音樂內容的匱乏,本文結合教育現狀和在項目實施中的發現,對西北地區小學教育中特色音樂文化內容的融入現狀及對策進行了相對深入的理解與分析,希望對其今后的發展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西北地區;小學教育;特色音樂文化
一、西北地區小學教育中特色音樂文化內容融入現狀
調查顯示,當今西北地區小學教育中,特色音樂文化處于一個相對尷尬的位置,由于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以及學校的不重視,當地小學音樂課堂資源相對匱乏。特色音樂文化內容的融入更是少之又少。這種情況與習總書記“弘揚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的倡導以及素質教育的要求并不相符。
(一)存在的問題
1.師資力量的不足,當地中小學對音樂教育的不重視,直接導致學習音樂的青少年數量不足。音樂教師的數量、素質以及學歷達標率也普遍偏低。
2.樂器的缺乏也是西北地區小學教育中特色音樂教育匱乏的原因之一,西北地區特色音樂歷史悠久,種類豐富,光停留于教唱簡單歌曲已遠不足社會需求。
3.學生和家長主觀上的不重視,也是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之一,農村地區由于經濟相對落后,大多數家庭只重視文化課的學習,認為學習音樂是在浪費時間,這就導致素質教育中尤為重要的美育教育在這里顯得尤為匱乏,不過,經調查發現,多數家庭表示,在學校提供豐富美育教育資源的情況,還是很樂意和向往接受音樂教育的,由此可見,前兩者在存在的問題中占比更大。
(二)調查研究
調查顯示,西北地區小學課堂中,音樂課僅占比2%,而英語,語文,數學等課程則占比91%,在對不同人群進行“西北特色音樂的喜愛程度”這一調查結果分析顯示,有36%的小學老師認為西北特色音樂需要教授給學生。85%的學生認為弘揚當地的特色音樂文化是他們應盡的義務。調查顯示,當地小學音樂課堂內容中,民族音樂占比58%,流行音樂占比35%,而特色音樂內容僅占3%,由此可見,并沒有過多地特色音樂文化內容出現在音樂課堂里,這就導致當地小學生對其了解和認知程度處較低水平。66%的學生處于初步認知狀態。
二、教授西北地區特色音樂
(一)西北地區特色音樂種類
1.花兒音樂
花兒音樂是一種民歌,又稱花兒與少年。在青海,甘肅,寧夏的廣大地區及新疆的個別地區廣為流傳,男聲唱的叫少年,女聲唱的叫花兒。作為大西北之魂的花兒音樂,現已是國家級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非常有傳承弘揚并發展下去的必要。
2.敦煌音樂
敦煌文化歷史悠久,內容豐富,敦煌壁畫樂舞中的飛天樂隊,就是敦煌音樂的一個縮影,席臻貫先生的《敦煌古樂-敦煌樂譜新譯》是本項目的參考書目之一。
3.肅州彈唱
肅州彈唱的曲調源于酒泉民歌,是甘肅省省級非物質文化的遺產保護項目。其風格通俗易懂,短小而且易于傳唱,風格比較獨特,曲調高亢。
(二)教授過程
項目前期準備
1.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和網絡資源,聯系當地文化館,整理出項目的相關資料和信息。
2.聯系甘肅省夏官營美豐實驗小學校長、老師,了解當地小學音樂課堂教授內容及現狀,深入了解目前相關研究方向的發展動態。
3.與指導老師溝通交流,吸取經驗意見。
4.與酒泉市“肅州彈唱”傳承人交流溝通,學習演唱技巧,獲取豐富的“一手”資源(如譜例、作曲方法等)。
項目初期,先是展開了對西北地區特色音樂文化的認知度、普及度的線上加線下訪談,做了一些問卷調查,并對結果進行了分析,明確了研究方向和目標。
毫無疑問實地訪談和問卷調查是有效果的,我們根據調查結果,結合受教群體的特點,將樂譜進行適當的編排和改編,整理出了幾首經典易學曲目,并制定了適合當地小學生的音樂教案。
三、解決西北地區小學教育中特色音樂文化內容融入現狀的對策
(一)各級教育機構應重視西北地區的中小學音樂課堂內容管理,按照素質教育要求,循序漸進地將特色音樂文化內容引入到教學課堂中。提升美育課堂質量。
(二)提高受教群體自身興趣,通過教師的教授,讓學生認識到西北地區特色音樂文化,尋找自己喜歡的內容,提高對特色音樂文化內容的興趣,從而更加愿意接受新鮮事物的教授。
參考文獻:
[1]丁旭陽.甘肅臨夏回族“花兒”音樂的發展與探究[J].戲劇之家,2016(06):79.
作者簡介:穆敬一,蘭州大學,音樂表演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