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深入發展,不斷進行課程改革,目的就是順應學生的發展要求,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滿足社會發展對高職院校畢業生的要求。由于社會缺乏專業型人才,所以國家大力開展職業教育,因材施教,為國家培養專業型人才。本文主要分析了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繪畫基礎課實施教學改革的意義,制定了相關的改革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藝術設計;繪畫基礎課;教學改革
一、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繪畫基礎課教學改革的意義
高職院校實施教學改革旨在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從現有問題出發,探索符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社會輸入優秀的專業型人才。
(一)繪畫基礎課程改革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提高教學改革首先想到的就應該是創新,教師的創新思維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對于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創新思維尤為重要,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創造力和審美力[1]。繪畫基礎課教學改革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在改革過程中要注意從培養學生的基礎能力入手,幫助學生在掌握扎實基本功的基礎上逐漸激發創新思維,進而提高他們的專業水平,為他們日后步入社會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使教學內容更加符合專業方向
大部分高職院校的藝術設計專業針對繪畫基礎課的教師一直在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也大同小異,隨著繪畫基礎課的改革和創新,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合當今社會的發展,與藝術設計專業方向也背道而馳。因此,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能夠改變傳統的教學現狀,使其教學目標更加明確,在教學中保持教學內容與專業方向的有效統一,進而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
(三)有利于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與傳統的教學不同,改革后的繪畫基礎課程能夠更好地體現教學價值,突顯繪畫基礎課教學的有效性,對于學生未來發展意義重大。由于傳統的繪畫基礎教學目的單一,單純的培養學生的繪畫基礎能力,忽視了激發學生繪畫潛力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導致無法實現繪畫基礎課的教學價值,致使學生的學習效率較低,教學的有效性也難以提高。教學改革恰好認識到了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角度出發,提高教學的有效性[2]。
二、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繪畫基礎課教學改革措施
(一)豐富教學內容,符合專業的發展方向
教師在實施教學改革時,要優化和完善原有的教學內容,采取恰當的手段豐富教學內容,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讓教學內容更加符合專業的發展方向。例如在“素描”教學中,首先教師引導學生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教師除了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素描技巧,還要鞏固學生“造型”的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素描上造型的塑造能力,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協調素描中的主次關系,準確地拿捏素描的虛實。其次,教師要重點強調造型要素,引導學生在塑造形象的過程中將具象寫實方法與其他的繪畫手法有效的結合,使學生所繪的內容和形象更加豐富。因此,教師教學時要提高對培養學生創造理念的重視,豐富教學內容,以此滿足藝術設計專業的具體要求。
(二)增加教學實踐活動,提高課程的實用性
高職院校中專業性較強,實踐活動就顯得尤為重要,學校要根據教師的教學進度,增加教學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讓學生能夠在實踐活動中總結經驗,有利于提高他們的專業能力。例如,舉辦校級的素描、速寫等繪畫比賽,由學院的專業教師規定繪畫比賽的題材和要求,校方領導、教授、教師代表等組成評審團,評選比賽的獲勝者并給予一定的獎勵,鍛煉學生靈活運用素材和臨場的應變能力,有利于激發出他們的創作水平[3]。再如,開展藝術作品的鑒賞活動,在活動中教師要與學生共同欣賞所展示的藝術作品,必要時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點撥,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感受設計師扎實的繪畫基礎能力,這樣他們才能明白繪畫基礎課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認真聽講,勤奮練習,提高自身的繪畫基礎能力。
(三)制定考核制度,激勵學生進步
考核制度不僅是針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還要對教師課程改革情況留出評價專欄,制定科學合理的考核制度,需要注意的是考核制度一定要與教學評價相聯系,將考核結果作為教學評價的一部分,只有需通過本學科的考核,達到教師的教學目標才能順利畢業,只有這樣嚴格的考核制度,對學生才能起到有效的約束作用,進而幫助他們打好繪畫的基礎,成為促進他們進步的推動力。通過這樣的考核也能及時發現教師在教學改革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以便及時改正,教學評價過程中要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嚴格按照指定的考核標準進行,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改革效果不斷優化考核制度,以此實現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繪畫基礎課的有效改革。
三、結語
綜上所述,藝術設計專業作為現階段高職院校的熱門專業,畢業后的就業率極高,為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學校應該逐漸加大藝術設計專業中繪畫基礎課的改革力度,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水平,幫助他們打好繪畫基礎,著重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提高學生的核心競爭力,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進而保障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和就業率。
作者簡介:楊彥麗,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