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視時代發展的今天,文學作品改編影視劇也逐漸成為一種潮流。文學小說,作為現代文化傳播比較成熟的一種方式,紙質資源成為其傳播的主要途徑,而在科技不斷進步的今天,文學也漸欲瓶頸,不得不以一種新的形式出現——文學的影視化。文學與影視看似毫無關系的兩種藝術,其中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文學影視化究竟是什么,其中有什么樣的聯系,又是通過哪些手段展現的,將成為研究的重點。
關鍵詞:文學影視化;文學作品;影視作品
一、文學影視化的背景及原因
文學是許多藝術發展的基礎,而作為影視藝術的這個綜合性藝術,自其誕生時算起就與文學有著不能割舍的血緣關系。正是文學的這個深厚的土壤,給予了影視藝術豐厚的營養,讓它可以不斷發展壯大。一方面,文學為影視的發展奠定基礎,另一方面影視作為文學傳播的途徑,也為文學的傳播拓寬了渠道。
中國影視劇的發展有著深刻的文化底蘊,導演們都比較注重影視作品的文學內涵。但隨著九十年代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文學改編也在適應市場的發展。影視改編也漸漸地出現了迎合大眾的趨向。但不論怎樣,文學與影視都應以其不同的姿態,相互學習,相互作用的推動著文學和影視的發展。
近幾年來許多的文學名著改編的影視作品也一度受到了人們的關注和追捧。而文學影視化越來越熱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一、有些改編自網絡的文學作品,其本身就有小說迷,不乏網絡文學作品與影視作品的相互促進。二、有一些影視劇直接按著影視劇本寫,不乏會有很多困境和阻礙,而改編一部相對來說好的文學作品就顯得簡單很多,很多懸念的設置,很多人物之間的關系,就不需要編劇再去費腦子整理和構思。三、改編文學作品既能滿足故事的需要,同時也能滿足文化深度的需要。
二、文學影視化的表現
文學與影視作為一種藝術而獨立存在,是因為其不同的表現決定的。文學和影視就其不同的特點,也具有了自身不同的特殊表現手段。作家常常運用大量的文學修辭手法提升文學作品對大眾的影響力。而影視語言同樣有自己的修辭手法。通過視聽語言這樣一種途徑向觀眾表現作為影視藝術給觀眾的感覺。這兩者雖然有不同,但是在根源上是一樣的。因為影視藝術多半是文學作品改編而成的。
運用文學細節的方式表現影視細節,這是刻畫人物心理,敘述故事情節,展現時代特征,描繪自然環境的細胞。雖然看起來很小,但是在卻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細節的描寫作為影視的血肉,使得整個故事情節顯得不那么單薄,沒有細節就沒有藝術的感情。細節的聯系也是聯系故事,為故事埋下伏筆的牽引線。正是文學的影視化,才使影視這樣的新生藝術更加強大。
運用文學象征的方法演繹影視藝術,讓影視劇這樣直接的藝術可以賣關子。使得影視這樣的藝術擁有了文化內涵和文化底蘊。同樣的拓展了藝術的展現方式。因此形成了某些電影藝術的潮流。
現在,中國和世界的文學藝術都進入了一個媒介轉變的階段,在現在的影視作品中,改編的片子大概占到一年上映的所有片子的四成左右,說明,文學作品改編成影視作品現在已經成為一種潮流,跟隨著這個潮流,我國根據文學作品改編的影片也在隨著時代發展的潮流越來越多,約占到一年所有片子的三成左右。面對這樣一個勢如破竹的形式,讓人心生感嘆。由此發現影視這門綜合藝術給人帶來了不容小覷的影響。
三、結論
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文學藝術的發展也不再簡簡單單的拘泥于以前的單一渠道,也可以有更多的方式來進行文學藝術的傳播,比如網絡。從這一點來說,是有助于文學發展的。同樣,也正是由于科技的興起和進步,使得文學的傳播媒介變得多元化,文學作品不再像過去那樣只能選擇單一的傳播媒介,有了更多的傳播媒介可供選擇,傳播自己的思想。“隨著多元媒介的發展,尤其是影視這種以圖像信息為傳播手段,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的大眾傳播媒體的興起,將人類帶進一個以機械復制、圖像呈示為時尚的時代。”視聽的真實效果代替了文字這種浮躁乏味的展現手段,還有很多網絡的流媒體,也使得這種傳統的傳播方式面臨巨大的問題。因此,很多作家和研究人員都為文學作品的發展前景倍感憂慮。
參考文獻:
[1]曾耀農.論影視的表現手段[J].云夢學刊,2002(1):64-66.
[2]貝拉·巴拉茲.電影美學[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5.
[3]赫爾曼.電影藝術講座[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6.
[4]閆紅.論當前影視霸權與文學尷尬生存的悖論性處境——以鐵凝作品的影視改編為例[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02):15-20.
[5]吳旭君.試論出版服務的形式和內容(上)[J].出版與印刷,2001(3):12-15.
作者簡介:魏魯寧(1993-),女,漢族,山東德州人,山東青年政治學院教學管理人員,研究方向為影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