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科瑤
摘要:草間彌生是當代十分卓越的女藝術家之一,也被稱為前衛藝術的先鋒、圓點女王、精神病藝術家……她的作品大多以圓點元素為符號,通過作品來詮釋著她的世界,她的諸多作品都涉及了藝術的不同領域,它對當代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文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從草間彌生作品所帶來的“夢境”出發,通過研究草間彌生作品,解讀其作品展現的不同“夢境”,并探尋她獨特的內心世界。
關鍵詞: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草間彌生;圓點;夢境
當看到草間彌生的作品,走進她作品里的另一個圓點世界時,仿佛走進了夢幻的境界,所以,我想用“夢境”來形容她的作品,并在精神分析視域下探析她作品的“夢境”。
一、療愈的“夢境”
弗洛伊德認為人的幻想能夠解釋著某些潛意識的內容,但是,往往藝術家的潛意識能夠抵制壓抑的程度卻普遍低于常人。藝術存在著被壓抑,而藝術作品卻是這種被壓抑之后的本能的一種升華,通過被偽裝或者是象征性的手段來表現其要表達的內涵。[1]草間彌生的作品正是體現了這種被壓抑之后的一種升華。她幼時的一幅作品母親肖像畫,整體畫面上充斥著大小不一的圓點,并布滿她母親整個臉,讓觀者看到作品頓時毛骨悚然,畫面中的母親眼睛和嘴巴緊閉、鼻子旁加了生冷的暗影,完全沒有笑容。密集的黑色圓點從蔓延在畫面,從手部到面部,像霉菌,也似病斑一樣。整幅畫面有種讓人窒息難以無法接近的感覺,這也正是體現出了無意識中的一種本能釋放。
草間彌生的繪畫作品帶給了她很大的療愈,她的藝術作品中有許多有南瓜元素,表達出了一種對穩定和愛的向往,南瓜的形狀會給人以一種強大的精神上的安定感,無數次慰藉過她的心。其中一副雕塑作品《南瓜》中,大小不同的黑色圓點有序的陳列在南瓜的表面,視覺上,黃色和黑色比較的鮮明對比可以帶來很強烈的沖擊感。南瓜在草間彌生的作品中是安全感的象征和代表,無論是南瓜的形狀還是顏色都能給她帶來一種精神上的寧靜和療愈。
草間彌生的這些作品不斷將圓點重復、繁殖,無限地表達出來,是為了以作品的方式將感受到的、看到的東西以及腦海中的畫面展現出來,這正是一種無意識的本能釋放,而這些作品所體現的療愈的“夢境”即是被壓抑的本能的一種升華,帶來精神上的療愈。因此作品中這些重復性的圓點既是一種分享、一種美滿的化身、更是一種自我療愈的“夢境”。
二、欲望的“夢境”
在《夢的解析》中,弗洛伊德認為“夢是通往人的潛意識思想活動的捷徑”。[2]夢源自被壓抑的欲望,因為潛意識中未實現的愿望導致被壓抑的沖動。如果社會和文化對這種沖動不接受,一方面它將成為主體精神錯亂的誘因,而另一方面,它也是藝術創作的源泉。潛意識的欲望需要在幻覺中得到實現和釋放,釋放過程中重要的是被壓抑的欲望如何幻覺性的再現。藝術家能夠在作品中將自己的幻想表現出來,弗氏將藝術創作與釋放欲望聯系起來,將藝術家與神經質相提并論。他認為:“藝術家是性格內向的人,與神經癥的距離相隔不遠。他被過多強大的本能需要所抑制但匱乏滿足這些欲望的方法。”藝術家與神經病患者不同,他們能夠創作,他們在所創造的幻想世界中釋放被壓抑的欲望。
從草間彌生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她在自己所創造的夢境中釋放著被壓抑的沖動和欲望,在代表作《無限鏡屋》所展現的夢境一樣的鏡屋里,被填滿了充滿生命的閃爍光點,在四面鏡面的放射下衍生出無數的光斑,形成了一個無限空間,仿佛沒有邊界,只有無限的延伸。這成百上千個變幻著不同顏色的彩燈,讓置身其中的觀眾感到自己如同迷失在異度空間,并被這些無窮盡的圓點所包圍、吞沒,甚至覆蓋,從而帶我們走進入了一個夢境世界。這個作品從更深層次向我們傳達了草間彌生自己的夢境世界,以及她釋放了的欲望,帶領我們領略這個奇幻多彩的世界。
當我們面對這件作品,這時主體的觀看并不是主體自身的看,而是由“他者”的凝視結構出來的,我們人的欲望也是在“他者”中被結構的。[3]草間彌生的作品通過“他者”這種再現和相像的方式來發現自身投射出來的虛構,并通過鏡像中的影像“他者”來設定主體的認同,借由理想的我來發展自我作為一個“他者”,以便獲得這種欲望的釋放和補充,從而形成欲望的“夢境”。
三、象征的“夢境”
在弗洛伊德夢的理論中,象征化是指用一種中性事物來象征、替代一種所忌諱的事物,以減少或引起夢中自我的痛苦或創傷。[4]弗洛伊德曾經對象征進行了解釋,他認為象征中蘊含了強大的精神力量,能夠推動心理整合與自我超越。那些在心里被壓抑的能量和天性,通過每一個動作,每一次思考和傳達,去重新整理,與它進行交流和重新經歷,通過創作和對于多次的體驗思考這樣的過程,來醞釀對于象征物體的新的含義,脫離了原來的客體,轉移到另一個客體上,其本質是一個經驗的重新組建過程,新的含義也在這樣的過程中被構建出來。在草間彌生的畫面中,我們看到的形象,幾乎都是帶有象征性、簡化和抽象的圖案,而不是具體的寫實造型特點,而使物體象征化的過程能夠帶來心靈的安寧。
在草間彌生的大多數繪畫作品中,可以看出很強的象征性,題材的選擇非常有特點,其中以女性題材為主的作品尤為突出,畫中經常出現的元素有:連衣裙、高跟鞋、花草、南瓜等。作品還常常以花草作為主題,運用了夸張、怪誕、抽象的造型,其中花朵和枝葉都是張牙舞爪的樣子,而圓點的組織排列卻是非常合理有序的,在表現中以圓點植物為依托,與潛意識記憶中的驚慌做斗爭,這種畫面所呈現的激烈之中的穩定從而突破了傳統的藝術形式。作品中的植物元素是一種映射,植物的形象此時作為一種象征出現,其象征的含義已經大過于其本身事物,用作成為精神的象征代表,是精神客觀化的一種呈現。
草間彌生的這些關于女性、花草的作品通過物體的象征化從而構建出了新的含義,這種象征的“夢境”作為一種橋梁,也使我們能夠深刻感受作品中的象征所帶來的強大精神力量。
草間彌生的作品為我們創建了一個“夢境”,無論是療愈的、欲望的、還是象征的“夢境”,都通過作品直觀表達了出來,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不屈從于社會現實,不斷追求和向往愛,寧靜與和平的藝術思想。在藝術創作中,草間彌生將自身的生活經歷與藝術作品結合在一起,使我們能更好地理解她藝術創作的動力和背后的意義,并且寄希望于藝術創作之中,得以讓自己的生命得到升華與救贖。對于我們而言,是需要通過這些作品帶給我們的觸動與啟發,從而引發自身的思考,去探尋屬于我們自己的“夢境”以及生命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李杰.圓點與鏡子——試論草間彌生作品的自我療愈功能[J].美與時代(上),2019(4):26-28.
[2][奧地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夢的解析[M].1899.
[3]吳瓊.視覺性與視覺文化[J].文藝研究,2006(01):86-98+161.
[4][奧地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M].1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