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布瓦洛是十七世紀法國古典主義的立法者和代言人。他的代表作《詩的藝術》被認為是古典主義文藝理論的“法典”,對當時和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本文主要以書中第三章所述的悲劇、史詩、喜劇分別進行論述,淺論古典主義中所體現出的理性,并評述被古典主義奉為金科玉律的戲劇理論核心概念“三一律”。
關鍵詞:布瓦洛;《詩的藝術》;戲劇觀念;古典主義;三一律
一、布瓦洛戲劇觀念的歸納述評
在《詩的藝術》第三章中,布瓦洛闡述了自己的戲劇觀念,對悲劇、史詩、喜劇做了定義和界定。他認為寫戲劇首先要“對戲劇具有高度熱忱......文詞要熱情激蕩”,在寫作布局時,應當固定劇情發生的時間和地點,這就是西方古典主義戲劇核心理論的“三一律”。布瓦洛把它解釋為“要用一地、一天內完成的一個故事從開頭直到末尾維持著舞臺充實。”接著布瓦洛開始闡述史詩:“詠史長詩比悲劇更需要波瀾壯闊,它以廣大的篇幅敘述者久戰長征,憑虛構充實內容,憑神話引人入勝。”他以《伊利亞特》為范本,以彌乃芙、維納斯、宙斯為例體現“任何抽象的品質都變成一個神祇。”布瓦洛以《圣經》和《解放了的耶路撒冷》等作品為例,詳細闡述了神祇在史詩中的重要作用。在史詩的寫作方面,布瓦洛認為“文章起頭要簡譜,毫不能裝腔作勢。”即直奔主題,直抒胸臆。
最后是喜劇,布瓦洛認為若想以喜劇成名,“唯一需要鉆研的是自然人性”,那么怎樣鉆研自然人性呢?布瓦洛以年輕人,中年人,老年人做對比,要求創作一定要符合人的自然規律,并且可以研究兩種充滿人性的典式:宮廷和都市。布瓦洛認為好的喜劇一定要使演員的言語和動作妙呈色相,臺上各種各樣的人需要天然形態,應當具有鮮明的色彩,因為千人千面,每個靈魂都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二、布瓦洛戲劇觀念的特點
布瓦洛所處的路易十四時期,正是封建君主專制極權空前絕后的時期,“作為古羅馬的繼承人,法國人對古代‘帝國響亮稱號也是統治階級向往的。這樣一來,意識形態層面上所表現出來的產物即是封建統治者為了維護和強化自己的利益,強調秩序和理性,鞏固和發展了亞里士多德、賀拉斯的理論體系具體表現為這一時期的古典主義。”[1]布瓦洛深受路易十四的賞識,于1677年被任命為史官,享受優遇。他在這種大環境和社會語境下創作出了《詩的藝術》。筆者認為布瓦洛的戲劇觀念在思想上和寫作上有以下兩個特點:
(一)思想上古典主義的理性
布瓦洛信奉古典主義,在創作上以古希臘、古羅馬戲劇作品為典范。作為古典主義的“立法”作品,“《詩的藝術》不僅闡明了新古典主義的文藝觀點,而且對于藝術創作的全過程,如觀察、構思、藝術表現乃至于修改潤色都進行了細致的分析,總結出了一系列的創作規范和藝術表現的原則。這種創作原則和規范主要來自古希臘、羅馬的文藝理論和藝術實踐。”[2]布瓦洛在論述悲劇時,幾乎所有的例子都來源于古希臘和古羅馬的作品,比如描述悲劇時,引用了俄狄浦斯王和俄瑞斯忒斯;在固定人物形象時,引用了阿伽門農的例子;在講史詩時,將荷馬的《伊利亞特》和維吉爾的《埃涅阿斯紀》①作為典范,大量引用其中的故事和人物來規范怎樣寫作史詩,在規范寫作的過程中體現其唯理性。布瓦洛在法國唯理主義奠基人笛卡兒的基礎上,在繼承古希臘古羅馬文化上深受賀拉斯的理論影響,他總結法國古典主義文學的創作經驗,提出了自己的思想,即理性是一切的準繩:“因此,首須愛理性:愿你的一切文章,永遠只憑著理性獲得價值和光芒”。[3]布瓦洛所提倡的理性,既有思想上的理性,也有寫作上的理性,寫作上的理性就體現在三一律上。
(二)寫作中三一律與創作的固定化
布瓦洛恪守“三一律”,要求在寫作上實行“三整一律”的方式。三一律起源于亞里士多德的《詩學》,經過意大利理論家基拉爾底·欽提奧和洛德維加·卡斯特爾維屈羅的注釋和補充,在布瓦洛這里得到了完善。他完善了三一律的構建,將這種創作范式推到了極致,在笛卡爾的唯理主義基礎上,“布瓦洛將三一律與理性直接連接在一起。”[4]布瓦洛認為一部好的作品必須要遵循三一律的格式。在創作方式上,布瓦洛認為“任何抽象的品質都變成一個神祇”。然而古希臘古羅馬文學所塑造的大都是類型化的人物形象,他們都有較為定型的性格,布瓦洛根據古希臘古羅馬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來構筑自己的類型化人物塑造法則,并將其作為普遍使用的方式。《詩的藝術》規定,傳統人物就要按定型性格來寫。所以布瓦洛規定的寫作典范就是類型化的人物形象和恪守三一律的布局謀篇。
三、小結
《詩的藝術》是西方文學理論史上的一座豐碑,是古典主義的法典。在戲劇方面,布瓦洛在戲劇種類上主要分別論述了悲劇、史詩、喜劇;在行文思路上講求古典主義的理性,在寫作方法上恪守三一律和類型化人物法則;對當時和后來的戲劇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因此法國文學史家尼薩爾這樣評價說:“《詩的藝術》不只是一個卓越的人的作品,還是一個偉大世紀的文學信條的宣言”。
參考文獻:
[1]黃怡.論古典主義時期的“三一律”[J].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6(03):62-64.
[2]李德軍.布瓦洛《詩的藝術》論析[J].外國文學研究,1991(01):116-121.
[3]布瓦洛.詩的藝術[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
[4]張迪.“三一律”本質管窺[J].戲劇(中央戲劇學院學報),2012(04):16-23.
作者簡介:姚云翔,海天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