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教師教育開放化、多元化的發展,師范類專業造成的師資力量匱乏,與社會不斷更新的教育模式相脫節,嚴重影響了教育的質量,阻礙了強國發展。在此背景下實施專業認證對我們的教師教育教的改革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有了如何的發展?師范類專業認證幾成大勢,是健全教師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是培養新時代一踐行、三學會的優質師資的保障機制,是歷史的必然,也是現實的需求;
關鍵詞:師范類專業認證;教師教育改革;教育現代化
一、前言
教育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在教育快速發展的時代,高校師范類專業雖然也在進行著改革,但師范生的培養質量不盡如人意,無疑為難以快速適應社會教育的發展敲響了警鐘。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強國必先強師”。顯然,當下師范專業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已遠不能滿足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要。2018年師范類專業認證正式啟動以來,本文在高校師范專業認證發展現狀的分析基礎上,教師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二、師范教育之危機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國民綜合素質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社會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日漸提高,尤其是對基礎教育師資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1]在教師資格證考試制度變化上,最開始師范院校的學生,順利畢業后,就可獲得相應學科的教師資格證。但這樣的培養方案使師范類專業的學生缺少競爭力和創造力,因此,我國要急于改進這種落后的培養模式來滿足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渴望。90年中后期開始,國家推出史無前例的擴招,承擔培養師資力量的任務不再只是師范學校,開始逐漸向綜合類大學轉變。 2015年,教師資格證考試開始實行國家統考,不在有師范和非師范之分,所有學生必須進行國家統一考試,方可取得教師資格證,隨著教師教育特色不斷弱化,高校的自主權擴大。由于教師教育改革之后,加之沒有統一的師范專業教育標準,致使師范生不斷增多,培養出來的師資也是良莠不齊,師范專業地位逐漸下降。
三、立德樹人鑄就教育之魂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的重要講話中再次強調了立德樹人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根本任務。高校要貫徹并實施,做到樹人先立德,樹人先樹己。要培養教師的樹人能力,首先要從根本上提升教師的素質,教師的素質滯后于國家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的需求,已經成為制約建設教育強國、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瓶頸。教師素質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而教師的教學質量又關乎著我國整個中華民族的素質。《易傳》中曾說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關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觀察天道運行規律,以認知時節的變化。注重人事倫理道德,用教化推廣于天下。可見,我國優秀的本土道德資源有著歷久彌新的借鑒意義和輻射久遠的應用價值。[2]師范類專業認證涵蓋師范各個專業,既有宏觀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也有微觀的課程體系,其中無一部分不是以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從而來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四、教育的現代化對教師教育提出新要求
教育現代化的核心就是圍繞人的全面發展而展開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中國教育走向現代化,就應該從根本出發,重新審視教育的內涵。古代第一條對教育的定義:“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意思為自然天生的素質就是性,讓人的天性得到自由自在的健康的發展就是道,也就是今天教師所遵循的教育規律即根據學生的天性、自然本性健康的成長就是教育。這也與師范類專業認證以“學生中心”理念相支撐,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同時也深化了全黨、全社會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規律性的認識,體現了我們黨念茲在茲的教育情懷。[3]過去的一段時間看,一些高等師范教育學校,對科研和社會服務的關注遠遠超過了對人才培養這一基本職能的關注。愛因斯坦(1879-1955)曾說過,學校可以有很多任務,但學校首先培養出來的就是一個健康的人,而不是科學家、創造者等。也就是說教育者首先應該承擔的任務就是要從心理、生理上培養出健康的人,健康的人能夠做什么?能夠如何適應社會、國家的發展。這是其次要考慮的。
五、結語
實行師范類專業認證,是對我國教育發展新階段對高素質教育需求的回應,也是我國實現高等教育強國的重要決策。在高校師范類教育改革中,始終堅持“學生導向,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理念。師范類專業改革發展的實踐,就是在師范類專業認證大背景下,各個高校根據自己所處環境的特殊性制定符合本專業自己的標準,有針對性地去實踐,去作為。在教師教育改革中,建設教育強國,提高教師教育師資,時不我待,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路書紅,黎芳媛.挑戰與應對:專業認證時代我國教師教育專業發展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17(05):68-71.
[2]楊冰.文化自覺與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本土現代性”[J].社會科學戰線,2017(08):227-233.
[3]陳寶生.弘揚尊師重教好風尚 踏實強師筑夢新步伐——寫在第35個教師節[J].人民教育,2019(18):12-14.
作者簡介:孫雅琪(1994-),女,滿族,河北,碩士研究生,石河子大學,研究方向為藝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