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隨著我國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農民也開始注重精神文化建設。因此,各個農村都相繼建設了大大小小的文化禮堂,此項舉措,是進一步豐富基層群眾文化生活,活躍群眾文化內容的具體行動。然而,從目前的情況看,力度仍然不夠,尚無法滿足廣大農民的需求,且在基層文化建設過程中也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本文主要從目前我國農村建設基層文化的情況入手,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筆者的看法和建議,希望能為相關活動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時期;基層;農村;基層文化;建設
1.引言
大力發展和建設新農村基層文化,是提高我國整體文化素質水平的關鍵一步,也是新時代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切入口。近年來,黨中央和各級政府都非常關注基層文化的建設和發展,各個農村的文化建設活動都開展得如火如荼,為廣大基層群眾提供了五彩繽紛的文化生活。基于這樣的背景,本文主要是對新時期農村在建設和發展基層文化時出現的問題和對策進行探討。
2.基層文化建設中的主要問題
2.1 思想認識上有偏差
目前,各級干部認識上的偏差阻礙了基層文化的進一步發展。第一,相關部門負責人對基層文化的重視程度不夠,認為基層文化建設可有可無。第二,目前在農村建設和發展文化過程中,受其它思想的影響,反而疏于弘揚和傳承我國傳統文化,致使有些具有歷史價值的文化遺址被摧殘,很多民間傳統工藝文化逐漸消失。
2.2 資金投入不足
基層文化建設的資金投入不大,究其原因首先由于政府對其不夠看重,嚴重阻礙了農村群眾文化生活的發展,很多農村地區缺乏活動設施和器材,書籍的數量和種類也嚴重不足,農村文化站,哪怕硬件跟上了,由于沒有專人負責看管和整理,又缺乏各類經費,嚴重影響群眾文化生活。其次,尚未營造濃厚的農村文化氛圍,百姓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大部分鄉鎮村領導只看重經濟建設,而忽視了農村文化建設。
2.3 工作人員的素質較低
首先,缺乏負責農村鄉鎮文化的專業人員,大部分都是兼職,無法得到上級領導的關注。其次,農村缺乏高素質文化管理人才,待遇落實不到位。三是文化站干部年齡偏大,知識結構參差不齊,且培訓的機會少,導致一些文化干部專業理論素質偏低。
2.4 農村文化生活形式單一
即使農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其文化生活水平還比較落后,娛樂項目少,類型單一。比如,農民對文化生活的花費較少,很多農民過慣了節省的日子,不愿多花錢再文化娛樂方面,哪怕年輕一代,大部分也幾乎就在家看電視、聽歌、打牌或者大伙坐一起聊聊天等,投入的資金幾乎微乎其微,特別是一些對他們來說相對重要的節假日或活動,村里會組織戲劇表演、跳跳舞等相對單一的文化活動。
3.幾點對策建議
3.1整合凝聚文化觀念
基層文化建設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僅以之為整個工作的統領,而且以之為多樣文化觀念的凝結,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百姓生活中,不斷豐富和活躍群眾文化生活,養成文化自覺,形成文化氛圍,這需要思想理論工作者和文化工作者共同努力。筆者認為,文化觀念整合凝聚的主體工作是要堅持“二為”方向、“雙百”方針和“三貼近”原則,堅持突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堅持保民生合民意,建設大雅大俗、雅俗共賞的基層文化觀念樣態。同時,要包容和允許多樣文化觀念的存在與發展,如民俗文化、生態觀念、草根文化、實用觀念、民族觀念、地域觀念等。
3.2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壯大基層文化隊伍、培養符合時代要求、引領先進文化方向人才隊伍,必須加大力度培養農村人的思想道德素質,以此推進我國整體文化發展。按照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全面推開鄉鎮文化事業單位的人員聘用向社會開放,推行競爭上崗,建立人員能進能出的人事管理新機制,各級政府要努力構建覆蓋全社會的文化公共服務體系,鼓勵廣大文化人才積極參與文化志愿服務和公益事業,才能打造一批政治覺悟高、知識水平高、文化素養高的人才隊伍,使之成為基層文化建設的先鋒骨干力量,成為豐富發展農村和農民文化生活的中堅力量,不斷激發和引領農民自身的文化創造積極性,使老百姓的文化氣氛得到提高。
3.3健全文化制度機制
首先,建立健全考核機制,將基層文化建設作為政府的重點項目來發展,并將其作為各級領導和工作人員的績效考核項目之一,列入到各鄉(鎮)、村的工作目標考核體系,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將服務基層、服務群眾情況作為文化部門的重點評價項目,形成積極有效的文化體制。其次,建立健全激勵機制。鼓勵和表彰在基層文化建設中做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同時,對文化活動、村落(社區)文化中心創建,文藝創作獲得優秀成績的單位和個人,設立創建標準,給予適當獎勵,進一步促進農村文化生活。
3.4提煉總結民間文化經驗
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積淀形成了廣泛而深厚的資源,充分運用好這些文化資源,對活躍群眾文化生活,提振民族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要進一步加強文化遺產保護,促進鄉村民間文化繁榮發展,尤其要對文化底蘊深厚的村落進行搶救性保護,廣泛開展農村文化生活,進一步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改變農村生活面貌。
4.結論
隨著社會的進步,文化建設顯得越來越重要。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群眾對文化生活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因此,在基層文化的政策落實、資金保障、人才支撐等方面加大投入,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必須下大力氣解決,推動農村文化和城市文化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小榮.關于當前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思考[J].改革與開放,2013 (1).
[2]朱金明.加強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EBo/L].光明網,2015.11.
[3]馬進虎.基層文化建設與文化惠民問題研究[J].青海社會科學,2014 (1).
作者簡介:顧翠珍(1974.1.10)女,民族:漢,籍貫: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同心縣,學歷:大專,職稱:初級,主要研究方向:群眾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