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莘
摘要:語文是一門文化指向廣泛的學科,它覆蓋語言交際領域,通過文字賦予時代內容,借助文學抒發人類情感。它作為中華文化的主要構成內容,對每一個中國人都至關重要。通過構建高效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學生可以輕松地習得語文知識,了解歷史文化和歷史背后的意義。所以,構建一個高效課堂成為了教師追求的主題。本文從轉變教學理念、和諧師生關系、提高業務水平和多樣化教學方式四個方向來入手,希望為教師構建高效課堂提供幫助。
關鍵詞:高中語文;高效課堂
高中語文內容繁瑣,文言文和各種類型的文章,令廣大高中生聞風喪膽。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并培養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樂趣,構建一個高效的高中語文課堂,有利于幫助教師展開教學內容。本文就將以由語文出版社出版的高一年級使用的第一冊語文教材內容為例,從下面這四點入手來探討如何構建高效的高中語文課堂。
1轉變教學理念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要能出口成章,做到滔滔不絕。所以一節課結束后,教師口干舌燥,但學生昏昏欲睡。為了避免這種兩者不能良好結合的教學困境,教師應該轉變傳統教學理念,避免一味地對學生灌輸知識,而要指導并參與課堂教學;做到師生共同學習,互問互答;重視學生個性發展,做到因材施教。
例如,在第四單元模塊,有一篇古代散文叫《赤壁賦》。這篇文章字數極多,難以背誦。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以在教師要求背誦時間內準確記憶,但是一些學生學習能力較弱,背誦起來尤為費力。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在班級里分享一些背誦的小技巧,幫助學生記憶散文。比方說教學生記住第一二段內每個句子的第一個漢字,然后把這些漢字聯想記憶擴展成一句話:任清舉(人名)少(稍)白(告訴)縱浩(人名),(縱浩)于是(唱)歌(給)客人,余(我也伴)舞。記住這句話,然后根據文章的理解,重復記憶,最后自可倒背如流。如若學生覺得這種方法可行,便遵從此法進行背誦,如若不行,學生向教師提出問題,教師與學生多加揣摩,共同簡化記憶過程。
2和諧師生關系
一段和諧的師生關系,不會導致學生有厭學心理,還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在調節師生關系的同時,教師要注意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自身的主導地位,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況。
例如,學生在學習《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時,教師可以加入自己的一些感情色彩,大談自己閱讀這首詩歌時的感受和展望。然后詢問學生的愿望是不是和這首詩歌的作者一樣,引起學生對于文章內容的探討,最后向學生伸出友好的橄欖枝,表達自己對于幫助學生的美好愿望,之后在生活中也一定要有所實踐。這首詩歌很容易幫助師生建立友好關系,因為內容本身就富有理想色彩,當師生在同一個問題上產生共鳴時,會不自覺地拉近兩者之間的關系,這也是成為朋友時的先決條件。所以,在課堂上一些可以穿插一些培養師生感情的內容時,教師一定要不厭其煩,為和諧師生關系做出自己的努力。
3提高業務水平
教師要時刻提高教師自身的業務水平,正確把握教學方向,找好教學重點,保證教學內容重難點突出。教師也要具備解答各種問題的能力,整合整個教學課堂,保持課堂的連續性。如果教師在業務水平上有所欠缺,在課堂上犯下任何小錯誤,都會降低教師本身的權威性,不利于課堂教學。
例如,在第一單元《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教學內容中,教師的教學重點是帶領學生了解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歷史,并體會關鍵語句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感。這對于有足夠業務水平的教師來說,教學重點很明確。但是有些教師業務水平低,按照以往的新聞類題材教學經驗進行教學,對本篇文章進行理性分析,輕視學生的情感體驗,這就體現不出本篇文章的存在價值,不能正確地將教學致力于情感價值感的正確引導和培養。
4多樣化教學方式
根據教學對象、教學內容、教學風格,教師需要不斷變換教學形式,這是身為教師的職責,也是教學內容得到學生關注的重要條件。運用信息科技嵌入課堂,幫助學生利用好課堂上的每一分鐘。
例如,在講述《雨巷》這首詩時,教師提前提供給學生這首詩的朗誦音頻,幫助學生體會作者賦予現代詩的感情,感受詩的優美。然后要求學生在課前進行現代詩的朗讀練習,并提議學生到課堂上進行朗誦展示。在課堂上教師也可以分享給學生這首現代詩的英語版本,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結語
在構建高效的高中語文教學課堂這個問題上,上文提到的四點方法也只是一點點拙見,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但是每個教師都可以從中學習,進行自我反省。教師要與時俱進,學習多樣化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性,與學生共同學習,為學生的未來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