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核心素養? 課堂深度學習? 思維? 動機? 評價
認知心理學認為,能力素養發展以知識和技能的習得為基礎,然后經過鞏固和應用后轉變成為個體穩定的心理結構,在以后合適的情境中被提取和應用。核心素養包括自主發展、社會參與、文化基礎三個模塊的能力素養,是學生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要素的整合。深度學習包括思維的批判性、合作交流能力、真實問題的解決能力等。深度學習內涵和核心素養的本質相對應,是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必由之路。要真正落實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必須要促成學生的課堂深度學習。
1.制定課堂高階思維能力培養目標
人的認知過程分為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和創造六個水平,記憶和理解層面的學習屬于淺層次學習,這個層次的學習是對信息的機械記憶和被動接收,對核心素養的發展影響較小。而處于應用、分析、評價和創造層次的深度學習,涉及到元認知、批判性思維等高階思維活動,能夠幫助個體深度理解和遷移應用知識,也有利于個體批判性吸收新知識、關聯新舊知識及解決真實問題等。深度學習是學生課堂學習的狀態和結果,這種狀態形成和教師制定什么樣的課堂學習目標密切相關。要求學生實現知識關聯和遷移的學習目標,有助于學生進入深度學習狀態。高階思維是指發生在較高認知水平層次上的心智活動和認知能力[1]。與淺層次學習中所要求的加工信息、理解信息目標不同,課堂學習高階思維能力目標主要包括創新能力、決策力、問題求解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等能力的培養。課堂目標對學生課堂學習有導向作用,教師在課堂上制定的學習目標如何,直接影響到學生課堂學習的狀態形成。制定了高階思維能力的課堂學習目標后,課堂學習相關的各種要素都要圍繞該目標實現來運作,深度學習成為師生共同追求的課堂狀態。
2.創設合適課堂情境以激發學習動機
學生是課堂深度學習的主體,內源性學習動機是學生課堂深度學習的動力基礎。好奇心是內源性動機的源頭,學生內源性動機激發的關鍵在于好奇心激發,好奇心來源于未知世界的創設,因此,學生課堂內源性學習動機激發可通過創建合適的課堂情境來促成。
從好奇心激發出發,課堂合理情境創建一般要滿足多個條件。第一,能夠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學習過程是枯燥的,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以其真正投入到學習過程中為基礎。在這之前,教師要通過一定的方法策略,吸引學生參與,調動其學習興趣,使其進入深度學習過程之中。課堂環境條件直接影響學生的意識情緒,合適的課堂情境有助于調動其學習興趣。學生深度學習狀態的進入以深入思考為基礎,深度學習的過程是一個個疑問解決的過程,課堂教學要創設能夠提出問題的情境,學生在情境的引導下不斷主動思考,提出更加深入的問題,從而進入深度學習狀態。第二,能夠讓學生形成連續思維。深度學習是學生對知識的深度鉆研狀態,進入這個狀態之前,其要理解和識記特定知識,還要對知識進行分析,并將前后知識聯系起來進行思考,最后才能形成個體的知識創造。由此可見,深度學習是學生對知識學習的循序漸進,合適課堂情境的構建有利于幫助其形成對知識的連續性思維,避免學生由于課堂情境的干擾而出現思維中斷。第三,與課堂學習內容密切相關。深度學習的客體對象是知識內容,深度學習是基于特定知識內容而言的,課堂情境創設與課堂學習內容密切相關,才可以借助情境幫助學生更快進入到知識學習中,或者是基于情境牽引學生深刻思考知識。
深度學習是主動學習的結果,學生的內源性動機是其主動學習的源動力,在追求課堂深度學習時,內源性動機的激發就顯得尤為重要。觸景方能生情,心隨境變,課堂情境對學生內源性動機的積極影響不可忽視[2]。
1.基于意義連接組織課堂學習內容
課堂深度學習是學生對新舊知識的關聯和遷移應用的過程,學生通過深度學習發現分散的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并掌握對知識舉一反三的能力,知識之間的互相聯系是深度學習的一個基本要求。課堂教學內容的組織要保持意義連接,這是學生進行知識關聯的基本條件。第一,知識內容的內在聯系。數量龐大的知識點構成了層層演進的知識系統,學習的基本任務是把各學科對應的知識系統內化到自己的頭腦意識中,轉變為自身的知識結構。課堂中所呈現的內容關系比較緊密,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會比較容易,也會更加系統。隨著知識的演進,學生的知識學習會逐漸深入,因此知識內容的內在聯系是課堂學習內容組織的基本依據。第二,問題條件知識。學以致用是知識學習的目標,深度學習的重要特征在于學生掌握知識遷移的能力。知識的應用具有一定條件要求,在組織課堂內容時,除了按照知識內在聯系進行內容組織,還可以呈現何時、何種情境下使用知識的知識,這樣的知識內容有利于學生的知識遷移和應用。第三,認知過程的知識。學生在課堂中要學習學科要求的知識內容,需要掌握一些學科學習如何學、怎么學的知識,深度學習隱含著學生深刻理解知識之義,是尊重認知規律基礎而形成的學習狀態,需要認知過程的知識支持。把相關內容組織到課堂學習內容中,學生在知識學習的同時也掌握知識學習的方法,有助于其知識學習的深入。在以上各種意義相關的知識呈現在課堂中時,由于知識之間的密切關系,學生能夠比較容易地進行知識聯系,不僅有利于知識學習的自覺關聯,且能夠實現知識之間的意義建構。這樣的結果是學生能夠深刻理解知識,也能提高知識遷移能力,其可以在知識分析基礎上進行知識創造,進入深度學習狀態。
2.設計有利知識遷移的學習活動
知識遷移是指利用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啟發學生進行新舊知識對照,由舊知識去思考、領會新知識,學會學習的方法。為此課堂教學要設計更多有利于知識遷移的學習活動。在學生嘗試把學習的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或者是應用到問題解決時,其對知識的認識便會從識記和理解階段進入到分析、評價和創造階段,進入到深度學習狀態[3]。一般來說,課堂中知識遷移的學習活動包括以下幾種。第一,知識應用的實踐活動。課堂中的學習是理論學習,學生學習到的理論最終要回到實踐中為其社會實踐服務。理論知識雖然從實踐中得來,但是經過了復雜的提煉、整合和升華過程,理論知識和實踐之間有了較大的距離。為了幫助學生把各種理論性知識遷移到實踐活動中,需要開展一些和理論知識相關的實踐活動,如做實驗或者是由學生自己制作模型等。這些活動需要進行復雜的思維活動,在學生把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在實踐活動中取得成效時,便已經進入深度學習狀態。第二,相同類型的知識練習。在知識學習中,學生經常出現的問題是能夠解決某個具體問題,但不能解決同類型問題。關鍵問題在于缺乏知識遷移的能力,由于這個能力不足,學生不能把具體知識向一般規律深化。反過來,在課堂學習中,練習更多同類型問題的知識,學生便會逐漸掌握眾多問題的共通之處,掌握知識問題的一般規律。第三,用知識解決新問題。知識學習的基本用意是奠定學生的知識基礎,讓其能夠應用所學到的知識來解決新問題,即把已有知識遷移到一個新的情境中,通過新舊知識的聯系解決新問題。為了幫助學生進入深度學習狀態,教師需要在課堂學習中不斷提出新的問題,讓其應用已掌握的知識分析新問題,在不斷進行知識遷移的過程中,個體必須突破對當前知識理解的狀態,對知識進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從而進入深度學習狀態。
3.建構合理有效的課堂對話格局
教學本質上是一種“溝通”活動,沒有溝通對話就沒有教學,提問、回答、小組討論、質疑、辯論等行為都屬于課堂對話。有效對話是深度學習的基礎,兩者都把學習看作是在協商建構中發展思維技能的過程。對話應該是平等的,這樣,對話主體才能各自表達自身最真實的想法。而在實踐中,由于教學模式、教學觀念等因素影響,師生關系并不平等,這影響了對話格局的形成。在面對核心素養培養要求時,課堂深度學習的生成需要建構合理有效的課堂對話格局。首先,教師要轉變思想意識觀念。課堂教學中的對話格局以師生平等為前提,而事實上,很多教師都偏向師本位的教學思想,注重教師權威,舊有思想觀念的固守,讓其不愿意也不能接受與學生平等對話的情況發生,從而影響了師生課堂平等對話格局的形成。為此必須扭轉教師的思想觀念,為平等對話奠定思想基礎。其次,要形成對話的制度保障。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有對話的基本權利,但在實踐中教師太主動或“殷勤”等因素會影響其對話權利的使用。為了確保師生課堂對話的進行,需要制定合理的制度,形成課堂對話的制度保障。再次,要有對話的理性思維。課堂對話格局的建構目的是以對話引導學生思維深入,引領其思維發展。而在實際中,由于缺乏對話方法或者是對話內涵理解等因素影響,課堂對話會形成形式化、表面化等問題,各種問題的形成不僅影響學生的思維延伸,甚至會肢解其問題思考思路。為了確保對話效果,教師需要在建構課堂對話格局時具備理性思維,即在對話之前,能夠梳理對話問題、對話內容、對話走向等問題,形成明確的對話思路和合適的應對舉措,以明確的思路方法促進課堂對話深入。在上述各種舉措推動下,課堂對話格局可以得到有效建構,最終驅使和幫助學生深入思考,推進課堂深度學習發生[4]。
在深度反思基礎上,個體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識內容蘊含的深層內蘊,知識認知方面的深入探索是學生進入深度學習狀態的前提。因此在面向核心素養培養推進課堂深度學習時,也需要引導學生的深度反思。學習以評價為牽引,學生對知識的深度反思可利用評價來引導。首先,制定評價標準激發學生反思意識。意識支配行為,學生課堂學習的深度反思取決于其反思意識,學習評價標準是對學習的方向要求。如果知識學習評價沒有過多要求,學生學習會缺乏反思意識,讓學習停留在淺層次階段,反之就會增強其反思意識,為此還須設定評價標準激發反思意識。其次,以評價內容引導學生反思。課堂學習以評價為導向,評價中涉及到的內容都是學生要關注的發展內容。在課堂學習評價設置和知識學習反思相關的各種指標時,為了各種指標的完成,學生會自覺向深度反思相關的方向靠攏。最后,以評價結果督促學生重視反思。關于課堂學習的深度思考是否深入全面、方法是否正確,學生有時候并不完全了解。而深度反思成果會在評價中表現出來,在課堂評價總結和呈現學生深度反思的客觀情況時,其能夠更多地察知自身深度反思存在問題,并領會到深度反思的深刻影響,最終會因評價結果更加重視深度反思。
核心素養是課程改革的總目標,課堂教學的各個方面都應圍繞核心素養的發展來進行變革。深度學習和核心素養內涵指向方面的一致性,決定了核心素養的發展可以通過深度學習來實現。由此,核心素養的發展可以通過課堂深度學習發生來落實,課堂深度學習成為核心素養發展的路徑,教師只須關注課堂深度學習發生,并為此采取相應的措施,便是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有效推進。
參考文獻
[1] 郭彥青.深度學習引發的深度教學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必由之路[J].教學研究,2018(03).
[2] 韓建芳.汪定用.深度學習:走向素養深處的教學變革[J].教育視界,2017(07).
[3] 施春良.基于學生深度學習的有效課堂教學研究[J].學周刊,2017(15).
[4] 商德遠.深度學習: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路徑[J].當代教育家,2016(10).
[作者:劉佳(1981-),女,吉林長春人,呼倫貝爾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
【責任編輯? 鄭雪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