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車險比價平臺近年來已經在保險營銷市場中應運而生,通過車輛保險比價,消費者可以在車險費率改革之后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找到符合自己價值需求的保險公司的車險產品及增值服務。然而在中國銀保監下監管及監管車險價格市場日益競爭的背景下,互聯網車險比價平臺服務的安全性與可靠性,平臺公司經營的可持續性都受到極大挑戰,本文主要分析阻礙發展的幾個主要原因。
關鍵詞:車險;互聯網保險;比價;保險營銷
自 2015 年 4 月 1 日起,中國保監會(現中國銀保監)頒布《深化商業車險條款費率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工作方案》以來,經營商業車險業務的財產保險公司可以根據要求申報商業車險條款費率,車輛保險市場的價格大戰就此拉開序幕。直到2018年末,商業車險市場的價格戰就一直沒有停歇過。2019年1月21日,中國銀保監會再次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車險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表明了監管部門規范整頓混亂車險市場的態度和決心。
為了讓消費者在價格混亂的市場上找到心儀的保險公司,2015年一些主打車險比價功能的第三方互聯網平臺開始出現,它們以產品搜索和價格比對為基礎功能,涵蓋投保方案訂制、代辦驗車和違章等輔助功能和增值服務。最惠保、優比車險、新一站、易保險、小馬車險、OK 車險等幾十家全國性和區域性互聯網比價平臺應運而生,當時也有風險投資機構關注的數百家比價平臺躍躍欲試,開始時風風火火,但經營不久都偃旗息鼓,沒有再發展跟進。根據筆者的財產保險行業從業經歷及近期對校企合作的課題研究,發現并總結了互聯網車險比價平臺的發展困境。
一、平臺獲客困難,獲客成本高。平臺公司通過第三方網站合作所獲取的客戶,雖然會帶來業務保費規模的擴大,但大流量也會帶來支付高額的數據服務費用,導致各比價平臺出現現金流倒掛而不敢盲目擴張。獲取一個普通手機APP的客戶信息成本大約在20元左右,而車險客戶的有效信息比較復雜,需要姓名、聯系方式、車輛信息等很多信息數據,一個車險客戶的信息數據成本至少在50元/客,甚至高達200元/客。如果沒有投資機構的資金注入,高昂的獲客費用便會阻礙互聯網車險比價平臺的業務擴張。就像“滴滴出行”等網約車APP的起步一樣,如果前期投入不到位,就無法改變人們的出行習慣;前期不能投入獲客,僅靠中介服務費覆蓋前期投入的獲客成本而產生的利潤,無法改變客戶通過網絡比價購買車輛保險的消費習慣。
二、與平臺對接的保險公司業務系統不穩定,車險價格區域化嚴重。車輛保險本省就是一個區域化價格市場,跨省車輛的投保有很多不便之處。這就導致每家公司報價系統內的各轄區價格不一致,報價及核保系統紛繁復雜。想讓保險公司的核心業務系統與平臺對接報價,技術操作難度很大。加之核保政策的多變性,很難保證與平臺對接的系統報價穩定性,服務的及時性和準確性經常得不到保障,造成了客戶的流失。所以,互聯網保險軟件系統的技術壁壘也是阻礙平臺發展的一個關鍵點。
三、車險價格的比價復雜。車輛保險的比價構成除參照車型、車輛購置年限險種及保險金額等基本要素之外,歷年出險記錄、駕駛員風險考察、交通安全違章記錄等風險因子也參照其中,補貼費用及禮品贈送也是消費者對另外比照價格的關鍵。雖然監管部門多年來明令禁止價格補貼,但以各種形式通過降低車險價格的財務補貼方式層出不窮,屢禁不止。導致互聯網車險比價平臺的參照系數越來越多,個別額外贈送的價值服務還無法參與真正的比價。復雜的車險價格參照因素造成互聯網的車險比價數據越來越不真實,消費者認為其實質上形同虛設。
四、平臺公司無法控制保險業務的售后服務。車險比價平臺的雖然對傳統的銷售方式、運營模式乃至原有市場格局產生一定的影響。去除了消費者部分的中間成本,直接向客戶不斷釋放價格信號,加快推動費率市場化;大面積改變車險服務入口,但畢竟平臺公司僅僅是中介機構,對保險企業定價與研發、理賠與支付、風控方面尚且存在較大差距,導致后續跟蹤和服務無法續存客戶,價格作為客戶投保保險產品的唯一價值選擇,過于單一比價選擇會導致平臺客戶的頻繁跳單。
五、消費者使用平臺過程中誠信可見度不夠,操作性不強,沒有完全實現互聯網線上比價。目前消費者登錄大多數車險比價平臺之后,需先在線上錄入個人及車輛信息后,平臺比價通過線下進行操作,最后實現還是由后臺給出比價結果和相關服務的推薦。消費者無法像淘寶商城里那樣,不能直接觀察產品比價的真實過程。線上比價其實就是變相的線下比價,甚至比價平臺為了各家保險公司的中介費用還會產生引導性推薦,造成互聯網車險比價的信譽缺失。
六、受到合規性監管。保監會2015年 7 月發布的《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暫行辦法》 表明監管對比價模式的質疑,該辦法從經營主體、條件、區域以及信息披露等各方面做出了互聯網保險業務的明確界定與規范。首次將第三方網絡平臺納入監管范圍,對于經營資質、保費支付、規范贈送和禁止補貼、提供客戶信息等提出了合規要求。在眾多平臺中,也僅有新一站保險網、最惠保等少數第三方平臺符合要求。很多互聯網車險平臺因沒有經營資質而銷聲匿跡。
互聯網保險是保險行業發展的趨勢所向,互聯網車險比價服務平臺如何在消費者、保險企業和監管部門等多方面的需求支持下服務社會并創造價值,需先解決好以上六個方面的問題,才能得到真正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單鵬,車險比價平臺的“正負”能量,中國保險報2015,(9)7, 006 .
[2]高改芳,互聯網車險比價平臺前途未卜,中國證券報2015,(3)26,05
作者簡介:
宋志剛(1969.12-),男,漢族,江蘇省南京市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保險公司內部控制、保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