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生
摘 要:我國的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中小企業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關鍵組成部分。然而,相較于大型企業來講,中小企業在資本積累、融資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所以急需政府通過財政稅收制度的改革創新去實現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如此有利于提升我國市場經濟的靈活度。基于此,本文將主要針對財政稅收制度創新對我國中小企業的扶持作用體現,進而提出可行性財政稅收制度創新策略。
關鍵詞:財政稅收制度 創新 中小企業 扶持
作為國家民生建設的重要內容,財政稅收會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形成深遠影響,而其中財政稅收制度則是確保財政稅收工作得以有序開展的關鍵保障。從目前我國的財政稅收工作來看,實際上制度方面對中小企業的發展需求有所忽視,甚至會對其發展形成不同程度的制約。所以,對于財政稅收制度的制定還需要進一步改革創新,除了要照顧到大型企業的發展以外,還需要對中小企業有所扶持,為中小企業的穩健發展提供條件。
一、我國財政稅收工作現狀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平均稅負高達6.81%,沉重的稅負壓力成為了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一大阻力。此外,基于國家宏觀政策來看,很多財政稅收優惠政策偏向于國有企業,對中小企業的扶持有所忽視,再加上制定的財政稅收制度對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存在影響,雖然國家財政部門提出了對中小企業的扶持號召,但由于地方政府重視程度與落實程度的制約,我國的中小企業發展形勢依舊不容樂觀,因此,對財政稅收制度進行改革創新,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顯得極為重要且尤為迫切。
二、財政稅收制度創新對中小企業的扶持作用
(一)助力中小企業實現經濟增長
對于中小企業的定義與劃分,很多國家都有著不同的標準,這與各個國家的發展現狀有關系。然而,不可置否的是,我國目前社會經濟增長以及就業崗位提供方面,中小企業都屬于中流砥柱,是市場經濟環境中不可獲取的一份子。所以,通過對財政稅收制度的改革創新去緩解目前中小企業發展中面臨的稅負壓力,能夠讓中小企業將資金聚焦于市場的開發方面,從而促進自身轉型升級,向大型企業發展靠攏,進而有效促進國民經濟的增長。
(二)助力中小企業內部體制改革
中小企業要想實現經濟的穩步增長以及企業規模的穩健擴張,僅依靠地方政府部門的扶持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依托于產業結構去擴大自身企業的市場份額,在如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去把握發展機遇。從目前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實際情況來看,中小企業生存下去都實屬不易,并沒有多少精力去考慮對產業結構調整的推動,更談不上自主創新研發。所以,通過財政稅收制度創新對中小企業作出扶持,能夠幫助中小企業順應市場發展去優化自身發展方向,更多關注產業結構調整與自主創新。
(三)助力中小企業順利實現融資
在如今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的大環境下,許多企業在各種產業領域都得到了迅猛發展,但由于中小企業的自身實力有限,在融資方面屢屢受挫,導致其規模擴大與自主創新有所制約。而通過財政稅收制度的創新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中小企業順利融資,尤其是中小企業在發展初期,盡管政府不能夠對風險進行賠償,但能夠以政策的方式去實現風險最小化,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支持。
三、扶持中小企業的財政稅收制度創新策略
(一)構建健全的法律體系
財政稅收制度對中小企業的扶持,首先需要構建健全的法律體系,才能夠為扶持工作的進行打好基礎。一方面,需要確保對中小企業有穩定的征稅優惠政策,并且基于法律層面給予說明,以法律效力去保證財政稅收制度的創新,確定財政稅收制度對中小企業進行扶持的重要地位與價值;另一方面,還需要加強法律監管,保證各項法律政策能夠得到切實執行,尤其是各級地方政府更要落實相關規定,給予中小企業更多財政稅收方面的扶持,結合地方實情去展開監督,確保財政稅收制度創新效果得以凸顯。
(二)合理調整企業稅率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小企業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愈發重要,因此在對財政稅收制度進行重新構建時,一定要明確降低中小企業納稅負擔的目標。所以,在對財政稅收制度進行創新的過程中,一定要結合目前大型企業與中小企業的發展實情,從國內經濟發展的總體趨勢及要求出發,對中小企業的繳納稅率進行科學制定與調整,確保對中小企業的發展形成促進與扶持。同時,不管是工業還是商業,都應當基于科學角度去制定更符合目前中小企業發展的納稅標準,為其提供更為有利的優惠政策,特別是中小企業的規模擴張與融資方面,必要時政府部門要進行財政資助,保證中小企業的穩健發展。
(三)制定財政稅收優惠政策
盡管目前國家針對高新技術產業給予了15%的稅率優惠,但這類優惠稅率會對市場經濟大環境的平衡性有所影響,目前也有諸多其他行業的企業表達出不滿。所以,為了進一步推動社會經濟的和諧發展,筆者認為政府部門應當適度放寬享受15%稅率優惠的范圍,讓更多的中小企業能夠享受到政策紅利。因此,為促進中小企業的穩健發展,必要的財政稅收優惠政策不必可少。我們從優惠模式的角度來看,要想實現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可采取直接優惠與間接優惠兩種工作模式。其中,直接優惠則是指對有盈利的中小企業給予政府部門提供的對應優惠政策;而間接優惠是指對中小企業進行扶持之前,視中小企業對財政稅收工作的配合情況去決定事后是否給予其相應的獎勵。比如,目前我國擁有眾多以發展高科技工程為主的中小企業,在前期的技術研發投入中需要用到大量資金,同時獲取的利潤很低,也就導致其無法享受到稅收優惠,對其發展形成了制約,鑒于這類情況的存在,可嘗試采取間接稅收優惠。所以,在對財政稅收制度進行創新時,一定要結合中小企業的發展需求與實際情況去選取最合適的財政稅收優惠模式,才能夠發揮推動中小企業發展的效果。
(四)完善融資擔保體系
面對當前大多數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情況,我們深入分析便可知原因在于銀行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時會更多考慮成本風險。為了更好地處理這一問題,可從如下幾個方面對目前中小企業的融資擔保體系進行完善。其一,政府部門應當重點投入對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工作,從而對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融資風險有更為準確的判斷,并且也能讓信用度更高的中小企業在融資道路上走得更為順暢,在金融機構經過一系列的風險評估之后再決定是否投資或向其貸款。其二,在信用擔保機構當中引進政府為中小企業提供的基金和專項資金,以第三方擔保主體的形式去改善社會資本不足的現象。具體操作過程中,一定要清楚財政稅收制度的扶持并非直接的資金給予,而是要幫助中小企業提高獲得金融機構投資的成功概率,而這便是財政稅收工作的重點,所以,可采取市場化操作方式去提高中小企業的融資便利性。其三,在扶持中小企業的同時,還應引導相關擔保機構的健康發展,為其制定傾向性的稅收優惠政策,在擔保機構發生擔保金不足現象時,應當給予及時的補償。當中小企業發展遭遇瓶頸時,需要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進而在政府與財政稅收的雙重扶持之下,讓更多有發展前景的中小企業得到良好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中小企業相較于大型企業而言,在發展經營中會面臨更多的挑戰與考驗,有著更大的生存壓力,所以往往會導致發展受到一定的限制。通過對財政稅收制度予以創新改革,可以為中小企業的發展帶來一定的扶持作用,使其資金壓力減輕、發展機遇更多,再加上更多優惠型財政稅收政策的提出,可以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全方位保障,進而助力中小企業穩健發展,為我國社會經濟帶來更多活力。
參考文獻
[1]喬應平.財政稅收制度創新對中小企業的扶持作用分析[J].科技創新導報,2016(35):240+242.
[2]于秀錦.財政稅收制度創新對中小企業的扶持作用探析[J].中國市場,2016(29):116.
[3]謝毅哲.財政稅收制度創新對中小企業的扶持作用分析[J].現代交際:學術版,2016(07):44.
[4]張曉紅.試析財政稅收制度創新對中小企業的扶持[J].現代商業,2014(17):107—108.
[5]趙林.淺析財政稅收制度創新對中小企業的影響[J].經貿實踐,2016(2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