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青春
[摘? ? ? ? ? ?要]? 中職教育作為我國教育的一種形式,在人才的培養過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培養目標是培養出為生產、管理等服務的具有綜合型技能的人才。隨著國家對中職教育重視程度的加大,我國的職業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暴露出了實踐性教育缺乏、培養模式不夠創新等問題。針對實踐教育缺乏這一問題,主要研究了中職院校工業機器人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以中職院校工業機器人專業學生培養目標為主線,結合實地調查研究,深入剖析我國中職院校工業機器人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過程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可行性的解決措施。
[關? ? 鍵? ?詞]? 中職院校;工業機器人;學生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4-0026-02
一、中職院校工業機器人專業學生培養目標
中職院校工業機器人專業培養的學生主要為在第一線進行實際操作的技能型人才,該類型的人才主要是以操作機器人來完成工作任務,不需要掌握太深的理論知識。因此,筆者認為中職院校工業機器人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有三點:(1)具備職業道德。論者認為職業道德應分為基本職業道德和專業職業道德兩個方面。基本職業道德是每個公民應該遵守的,從事這個行業之前應該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2)儲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一定專業基礎知識,能夠懂得工業機器人操作[1]。(3)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通常情況下,大多數中職院校工業機器人專業的學生畢業以后會從事一線工作,這就要求他們要具備非常強的操作能力,熟練掌握操作技巧。在此基礎上,還應要有創新、務實的精神和艱苦奮斗的品質。只有具備了以上三方面的素質,中職院校才能培養出適應生產建設、服務第一線的技能型工業機器人專業人才。
二、中職院校工業機器人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分析
中職院校工業機器人專業作為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陣地,在整個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為了能夠培養出優秀的工業機器人專業人才,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和現代化建設,國家在中職教育方面投入大量的財力和物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也隨之產生了一些新問題。
為了實現技能型人才建設這一宏偉目標,需要對中職院校工業機器人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進一步提高,而這一提高需要實踐教學各個環節的相互配合,但是由于不同中職院校的情況不同,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問題。筆者通過查閱資料、實際調查等發現,存在的主要問題有課程設置不夠合理、試驗和實踐場地不足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也制約了我國中職院校工業機器人教育的發展。
(一)實踐課程設置不夠合理
1.理論與實踐課時比例失調
作為建設技能型工業機器人人才的重要陣地,中職院校應加大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2]。通過實地走訪可知,我國絕大多數中職院校工業機器人專業在實踐課時設置方面主要存在的問題有:(1)對實踐課重視程度不夠。通過調查發現,大多數中職院校都有“重視理論、忽略實踐”的問題,缺乏實踐課,實踐課不足總課程量的30%,遠遠沒有達到理論與實踐課1∶1的標準。(2)實踐課的課時結構不夠合理。中職院校一般情況下會把實踐課安排在一門或幾門理論課結束后,這種做法雖然有利于學校總體協調安排,但會造成學生在學完理論之后得不到及時復習,理論知識得不到檢驗,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吸收。
2.理論與實踐未能很好結合
理論知識是實踐能力的基礎,而實踐能力又是理論知識的體現,二者是相互關聯的,是一個統一體,但中職院校會計教育方面存在理論與實踐未能很好結合的現狀。主要體現為:(1)理論與實踐內部沒有統一。例如,在工業機器人基礎時都會涉及到理論內容,教師基本上都會講解其作用等,但是大多數沒有講其怎么去操作及注意事項,這就造成學生在實際操作中不敢去做,理論沒有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2)理論與實踐沒有整合優化。大多數中職院校會開設控制原理、電子、電工等基礎學科,沒有開設工業機器人操作、離線編程等綜合性學科,但是在實踐過程中往往會涉及此知識,理論與實踐資源沒有得到充分整合優化,也未能滿足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二)實踐教學環境欠完善
1.實驗設施陳舊
根據調查可知,基本上我國的中職院校工業機器人教育都沒有實驗場地和相關設施,功能單一,與真實的企業業務相比,其模擬程度較低,不能滿足學生對操作性的需求。
2.校內實習基地缺乏
實踐基地的創立為學生實踐性學習創造了必要條件。通過調查發現,大多數中職院校基本上都有固定的校外實習基地,但是對校內實習基地的創立還屬于一片空白,尚存在很大的開發空間,而校內實習基地的創立可以省去一些外界因素對學生實踐的影響。
3.校外實習基地不足
通過校外實習可以讓學生零距離接觸工業機器人操作,積累一定的經驗。但工業機器人專業學生實習往往受到工作實習環境、操作危險系數高等實際情況的制約,實習單位不愿意接受學生的實習;還有因為市場經濟等客觀因素的限制,使中職院校校外實習基地不能滿足學生實際需求[3-4]。
三、提高中職院校工業機器人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措施
(一)豐富課程內涵,優化課程體系
1.合理規劃,促進理論與實踐平衡化
工業機器人專業作為一個專業性很強的技術型操作學科,對人才的培養要求很高。而中職院校工業機器人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又是培養應用技能型人才,其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提高應占一部分比例。為了解決大多數中職院校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這一問題,筆者認為中職院校工業機器人專業學生教育管理者應該要有一定的高度,統一協調規劃,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合理平衡理論與實踐教學的課時數,盡可能地多安排一些實踐課時,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鞏固所學的知識。
作為中職院校的工業機器人專業教育,不僅僅是教師在教、學生在學,而應該還要有學生實踐這一環節。教師應該合理安排實踐的時間,不要忽視實踐的重要性,首先,在每一章節學習完之后應及時安排學生實踐,通過一些針對性案例來加強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及時通過實踐來檢驗。其次,應在一個環節完成之后,安排學生進行小綜合性的實踐,以便使學生所知識得到遷移。最后,在所有知識學習完后,應安排關于所有知識的大綜合性實踐,這樣既復習了以前所學知識,又使學生有了綜合性提高。
2.創新模式,實現理論與實踐一體化
通過對國內外比較成功的中職工業機器人教育進行分析調查可知,都比較傾向于理論與實踐相互促進的一體化教學,讓學生在實踐中領悟理論知識的真諦。德國“雙元制”教學、英國“三明治”教學,都給學生比較充裕的動手操作時間,達到了理論與實踐相互融合的效果。在理論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除了要給學生講明白原理知識外,也應該講解一些關于實踐的內容,這樣就能夠達到理論為實踐做鋪墊的目的,可以使學生的實踐學習變得更加容易。除此之外,中職院校實踐教學過程中應整合優化資源,避免課程知識重疊,實踐內容超出理論課知識的范圍等現象。中職院校會計教育除了開設一些基礎性的專業課程之外,還應開設一些綜合課程,找到理論與實踐的契合點,達到理論與實踐的一體化教學,為技能型人才的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改善實踐環境,促進人才培養
1.加大軟硬件投入,保證實踐教學質量
建立新高度、高品質、嚴標準的工業機器人實訓室是實踐教學得以順利開展的保障。一方面,中職院校應加大對工業機器人模擬實訓室的建設,淘汰陳舊設施,加快更新換代速率,引進現代化的教學軟件和設備,即建成既具有離線編程和模擬操作融為一體的多功能實訓室,又配備多媒體教學設施,使用CIA課件教學,引進社會知名軟件(如華數、ABB軟件等)。另一方面,加快綜合性實踐教學設備的開發與引進。創建一個集離線編程、模擬操作、實際操作為一體的實驗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高質量的應用技能型人才。
2.借鑒“校中廠”模式,促進校內實習基地落成
中職院校校內實習基地的建設為會計專業學生的實踐提供了便利條件。針對我國中職院校工業機器人專業校內實習基地建設空白的現象,筆者認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來促進其形成。
(1)充分利用“眾創”空間,為校內實習提供便利。201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李克強總理提出了“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口號,而在接下來一年多的時間里,全國各大院校紛紛建立了眾創空間,這不僅為學生的就業提供了便利,而且為解決學生實習基地不足創造了條件。學校可以充分利用眾創空間這一平臺,與之展開合作,給予政策支持,學生可以在眾創空間內進行實踐,既可以在里面接觸真實的操作,還可以促進眾創空間的發展。
(2)借鑒理工科院校的“校中廠”模式,引企入校,提高實踐質量。學校可以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為企業入住創造機遇。例如,學校可以提供現有空房,劃定產業園區,以無償或廉價租賃給工業機器人研發公司,與他們簽訂學生實踐協議,明確各自職責,達到互利共贏。學校還可將企業搬進課堂,企業人員可以在學校兼職,這樣不僅可以解決實踐教師不足的問題,還可以為學生的實習提供更多便利。
3.借鑒“廠中校”模式,保障校外實習基地建設
產學結合是培養高素質應用技能型人才的關鍵途徑。在整個中職院校工業機器人實踐教育過程中應讓更多的社會資源參與其中,建立校外實習基地,加快工業機器人人才培養步伐。具體來說,(1)借鑒一些中高職院校的“廠中校”模式,引校入廠,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學校可以與企業開展合作辦學模式,如學校與學校簽訂協議,學生在學校先學習一定時間的理論,之后剩余的時間進入企業進行現場實踐學習,這樣既可以為企業服務,又可以促進學生實踐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解決學生的就業,可謂一舉多得。(2)呼吁政府出臺關于工業機器人專業學生實習基地建設的相關政策法規。政府可以給予這樣的企業一定稅收優惠和政策支持,讓企業承擔相應的人才培養的責任,從而可以有效地保障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實現中職院校工業機器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劉繼偉,王覺.會計專業教學法[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1.
[2]趙超越.高等職業院校會計教育管理改革研究[D].沈陽:沈陽大學,2013.
[3]石磊.中職學校實踐性教學中若干問題的思考[J].科技創新導報,2012(2):146.
[4]Phoebe Nilsen.Practice Note: An International Dimension in Practice Teaching[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2005(4):5-6.
◎編輯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