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其富
[摘? ? ? ? ? ?要]? 機械基礎是中等職業院校機電專業教育體系中的必修課程之一,是一門以機械的傳動為核心的基礎課程。機械基礎課程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和抽象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枯燥感,進而引發抵觸學習的消極心理。傳統的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教師采用僵硬的教學方法,課堂缺乏互動,教學成效不佳。分析中職機械基礎教學現狀;結合教學工作經驗,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強化師生課堂互動、凸顯課堂教學重點及積極開展實踐教學四個方面,淺談提升機械基礎教學質量的方法措施。
[關? ? 鍵? ?詞]? 中職;機械基礎;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4-0096-02
相對其他課程而言,機械基礎在學習過程中有較大難度。機械基礎囊括了眾多學科知識,學科交叉性較為明顯。作為機械入門學科之一,機械基礎的學習不僅要打好理論知識基礎,還學會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在一起。以理論指導實踐,以實踐反饋理論。機械基礎學習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反應能力、聯想能力、知識遷移能力及動手實踐能力均有較高的要求。
一、中職機械基礎教學現狀
(一)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中職機械基礎教學工作中,部分學生對課程學習缺乏興趣。有的學生在課堂上呼呼大睡,有的學生做小動作,有的學生在課堂上竊竊私語,有的學生“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學生不喜歡機械基礎學習,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從學生的角度分析,中職學生大部分學習基礎不扎實,知識儲備不足。在機械基礎教學過程中,由于所學知識點涉及眾多面,學生基礎不好,容易跟不上教師的思路。教師講述的內容,學生無法有效地吸收和消化,日積月累,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教學偏差越來越大。學生在課堂上對機械基礎的學習難以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學生積極性不斷下降。此外,小部分中職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在課堂學習上不遵守課堂紀律,不認真聽講。在課后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也較為缺乏自主意識,依靠和等待的思想較為嚴重。
(二)師生之間缺少互動
客觀來說,中職機械基礎課程的教學任務重,而學校設置的課程教學時間相對較少。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在課堂上不得不加大教學強度,課堂上師生之間的互動較少。中職機械基礎課程涵蓋的知識點眾多,光是理論知識方面,就擁有眾多的機械原理、動力原理和基本概念。部分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受應試教育的思想的影響,認為學生在打基礎階段應當牢牢記住核心知識點,以死記硬背為主,而理解和應用則放置于次要地位。青春期的中職學生群體,活潑好動,學生不喜歡僵硬呆滯的學習方法。教師的教學方法與學生的實際需求相互背離,課堂上缺乏交流與互動,在很大程度上導致教學工作難以高效開展。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師生之間缺乏互動,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有效凸顯,進而淪為課堂學習的“旁觀者”,這樣的教學模式顯然存有極大的弊端。
二、提升中職機械基礎教學質量的方法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中職院校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其首要關鍵即激發并持續學生群體的學習興趣。機械基礎課程本身具有“復雜性”。機械基礎與工程力學、機械原理、公差配合等多學科相互交叉、融合。學習過程中,每一個教學主題均涉及眾多知識要點,而知識要點之間層層遞進,脫離其中之一即可能導致后續的學習無法有序開展。機械基礎課程具有抽象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掌握基本知識,還需要積極思考,將抽象內容轉換成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以此加深學習印象。良好的課堂導入或藝術性的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一半。機械基礎課程難度較大,如果課堂的引入困難或過于直率,則不利于課程的順利開展。不同的教師面對不同的教學主題,可以根據學生情況做好課堂導入,但從根本上講,要做藝術性的課堂導入,教師需要做好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充分備課。在備課過程中,教師要全面、深入、細致地把握教學主題,明確教學的難點和重點。教師可針對性地調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并著重思考引導學生進入教學主題和如何解決“陌生問題”,以實現科學合理的課堂教學導入。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過程,在導入階段,教師應重視學生反饋,觀察學生是否喜歡、接受課堂導入的方式。在教學結束后,認真做好記錄、分析和總結。以一堂機械基礎課為一個整體,思考課堂導入與后續教學工作之間發生的作用與反應,以此不斷提升課堂導入的藝術性。其次,導入技巧。對機械基礎課程的教學,教師應善于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以熟練的方法吸引學生,給學生一種清新、有趣的學習感受。如教師使用講故事的形式進行教學,故事的有趣和懸疑無疑對學生具有強烈的吸引力。教師可以設置教學情境,通過情感激發,讓學生身臨其境,設身處地。
(二)強化課堂師生互動
眾所周知,高效的機械基礎教學模式與良好的課堂互動相結合、統一。在互動過程中,教師一方面可以設置問題,引導學生發散思維、積極思考,鼓勵學生充分參與學科知識的學習過程;另一方面,通過互動,教師可對學生全盤掌握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接受程度,調整反饋中的教學節奏和方向,有效地優化課堂教學。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課堂互動還要求教師營造一種生動愉快的教學氛圍。據相關研究顯示:在輕快活潑的氣氛中學習,人體的記憶能力得到顯著提高,有利于知識的理解、轉化、遷移、聯想和應用。教學實踐表明,營造輕快活潑的教學氛圍,學生的學習效率十分良好。中職學生喜愛新鮮事物,好奇心理強烈,教師應該釋放自己的魅力,并以幽默有趣的教學語言與學生互動。課堂互動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群體的課堂參與程度,促使學生踴躍參與到學習過程中。
良好的互動離不開學生自我主觀意識的提高。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感到他們是課堂學習的“主人”,而教師則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扮演參與者和指導者的角色。如在教學“聯軸器”之后,為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聯軸器的理解,筆者通過提問與學生開展互動:應當如何區分聯軸器?根據類型,怎樣確定聯軸器在使用過程中的差異?對不同類型的彈性聯軸器,應采取哪些措施來補償兩個軸之間的距離?設置階梯式的問題,引導學生逐漸加深思考,擴展思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利用小組合作進行課堂互動,但要掌握小組合作成員的各種角色,避免小組合作流于形式。小組合作學習,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互動,教師可利用中職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開展競爭式教學。在劃分小組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觀意愿,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鼓勵學生自主組建小組。
(三)凸顯課堂教學重點
從學科屬性的角度來看,機械基礎課程的教學涉及很多知識點,要求學生理解、掌握和記憶的內容相對較多。在獲取知識方面,機械基礎的許多內容都是非常抽象的,并且不容易實現全面和快速的吸收。機械基礎課程教學內容中的知識、場景和實物,學生日常生活聯系較少,上述原因使學生難以學習該課程。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做好課堂總結,引導學生掌握“關鍵”問題,以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有序、清晰和直觀。事實上,在機械基礎課程的教學中,由于教學時間的限制,教師很難做到把所有的知識都傳遞給學生。退后一步,即使教師解釋了所有知識,學生也很難全面接收和掌握它。基于此,在機械基礎教學工作中,教師應對教學內容進行層次性的劃分,區分其中的主、次,讓學生的學習能夠圍繞重點開展。
高效的教學模式應該是教師對教學主題給出合理的解釋,并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有效吸收知識。學生的有效學習方式應從思想方面的“管理學習”轉變為“管理自學”。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和精力,對關鍵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抓住關鍵點,并在課后自主查詢信息,溫故而知新。回顧性補充十分必要,能有效完成知識點的總結。比如說,筆者在教學“鉸鏈四桿機構的判斷”時,為學生講解完主體內容后,給出關鍵點,引導學生開始邏輯分析:(1)桿長關系對比。面向鉸鏈的四極,將最長極長和最短極長之和與剩余兩極長度之和進行比較,得到對應關系;(2)逐層分析機架。觀察機架并逐層分析,以判斷每個鉸鏈的四桿機構。總結關鍵點作為切入點,讓學生學會由點及面的拓展學習,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積極開展實踐教學
機械基礎課程具有較強的實際性,在教學過程中提升教學質量,應積極開展實踐教學。理論與實踐之間往往存有一定的距離,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理論知識,不能夠全部應用于生產實踐之中,而應用于實踐中的知識,也未必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及客觀性。學以致用,學為所用,是中職教育的主要方向。學生在學習了機械基礎的知識后,要將其轉化為實踐能力,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提升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機械基礎課程在學習后,學生需要走向實訓崗位,在一線崗位加以實踐。在教學工作中,有的學生反應敏捷、記憶力良好、學習能力較強。然而,這部分學生缺乏與他人討論、互動的學習品質,在學習過程中閉門造車,實踐能力不孚眾望。筆者認為,打造高效的機械基礎教學模式,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應當在實踐教學中讓學生多討論、多探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校應意識到機械基礎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在實踐教學原有的基礎上加大資金投入,完善實踐教學所需的教學器械、設備等。學校應與企業建立長期、深入的合作關系,組織學生到企業的實習車間開展現場教學,帶領學生參觀企業的機械原理室。校企雙方還可共同建設出校內、校外的實訓基地,定期或階段性地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增強感知感受。教學工作中,對于某些體積小、質量輕、易攜帶的教具,教師應將其帶入教室,開展實物教學。比如說,拆裝摩托車氣缸,或者是一些簡單的機械設備等。盡可能讓學生多觀察、多接觸、多操作,逐漸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中職教育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出發點。機械基礎課程的實用性極強,在社會生產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并與社會生產的眾多領域存有關聯。為此,在機械基礎教學工作中,教師應立足于學生的長遠發展角度,以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和身心特點的方法、手段開展教學,切實推動機械教育體系的完善與進步。
參考文獻:
[1]桑磊.探究提高《機械基礎》教學質量的方法[J].教育現代化,2017(11).
[2]鐘良.基于中職機械基礎教學的方法探討[J].職業,2017(13).
[3]王秋思.淺談中職《機械基礎》學科的教學方法[J].赤子(上中旬),2017(6).
[4]卞冰冰.中職機械基礎教學方法的探索、創新與實踐[J].現代職業教育,2018(25).
[5]寧曉闊.中職機械基礎教學現狀分析及對策探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9(5).
[6]陳德機.機械基礎教學有效性提升探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8(17).
◎編輯 李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