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全山
[摘? ? ? ? ? ?要]? 分析中職護生學習和應試能力的現狀及原因,論述培養中職護生學習能力和應試能力的重要性。從加強護生專業思想教育、改革德育教育課程、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轉變教學觀念、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加強護生心理素質培養、引入醫學文獻檢索課程、開展校園文化活動、適當增加學習壓力等9個方面闡述了加強中職護生學習和應試能力培養的途徑。
[關? ? 鍵? ?詞]? 護生;學習能力;應試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4-0194-02
加強中職護生職業能力培養,提高教學質量,是職業教育永恒的課題。中職護生的學習能力、分析判斷能力、應試能力等是其綜合職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中職護生的學習和應試能力培養,對提高護生的職業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培養中職護生學習能力和應試能力的重要性
(一)學習能力和應試能力是學生職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職業能力是指從業人員從事某種職業活動所具備的能力,包括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方法能力包括思考、分析、判斷能力、學習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能力、應試能力等。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對職業活動的順利進行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稱為關鍵能力。
(二)學習能力和應試能力是中職護生自身成長的需要
中職教育不論是課程結構、教學方法方面還是教學管理方面都與普教有很大的區別。中職學生文化基礎薄弱、學習自覺性較差、課外作業和練習較少、管理方面相對開放。因此需要中職學生具有較好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取得較好的成績。
(三)學習能力和應試能力是護生完成學業的需要
護理專業不同于中職理工科專業,其專業性強,未來職業是為人的健康提供整體服務。要求護生具有廣博的人文、心理、醫學、護理等知識和專業技能,因此護生在校期間要學習近30門課程(含選修),必須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才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學業。
(四)學習能力和應試能力是護生提升未來職業空間的需要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教育部等六部委組織編制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明確了職業教育的地位,構建了現代職業教育的體系框架,打通了“中職—高職—本科—研究生”職業教育發展通道,中高職銜接、技能高考等為中職護生進一步提高學歷層次和擴大職業空間提供了新的途徑。因此護生必須有一定的學習和應試能力。
(五)學習能力和應試能力是護生就業和職業的需要
1.護生從事護理職業的基本條件是必須通過全國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并取得相應證書。2015年至2018年近4年的全國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平均通過率分別為49.3%、44.5%、40.0%、36.0%,其中中職護生不足30%。可見,加強護生學習和應試能力的培養是非常必要的。
2.隨著醫學模式的轉化和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護理的要求越來越高,縣級及以上的人民醫院招聘護士時均需大專以上學歷,給中職護生就業造成了一定的局限,使中職護生必須參加各種升學考試,提高學歷層次。
3.應試也是一種方法能力,護生在就業過程中,經常要參加各種考試。如各用人單位的招聘考試、執業過程中例行的業務考核考試、職稱晉升考試等。雖然職教的人才評價機制在不斷改革,但考試仍然是不可或缺的評價方式之一。
(六)學習能力和應試能力是護生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目前國際社會已把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作為教育改革的指導方向。我國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中也明確提出“職業教育終身一體”,因此在護理職業教育中不僅要考慮護生的當前就業,更要關注護生未來發展。
二、中職護生學習和應試能力差的原因分析
(一)學校方面的因素
1.學校傳統教學模式的不利影響
傳統的中職教學只注重專業技能、動手能力的培養,忽視學生方法能力的培養。重專業輕人文和基礎理論、推行“學徒式”教學,使學生形成了重視實操課程,忽視人文知識和基礎理論課程。培養了中職護生較強的模仿能力,而缺乏獨立學習、創新工作的能力。
2.教師教學理念的消極因素
部分中職教師只注重自己上好每節課,忽視課堂秩序管理,只注重傳授知識和技能,忽視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生不良習慣的矯正,忽略“授之于漁”的重要性。
3.中職學校管理相對開放、松懈
教師對課外作業和練習的布置、檢查力度不夠,單元考試、階段考試少。另外,中職學校的學籍管理較松,對考試考核、升留級制度基本沒有落實,使學生缺乏應有的學習壓力。
(二)學生方面的因素
1.文化基礎薄弱,基本素質較差
中職學生主要是中考中成績較差的學生,大多數文化基礎和學習能力較差。
2.學習主動性差,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學習動力
對我校2018年護理專業新生入學原因進行問卷調查,只有26%的學生是自己填報我校,多數是家長、中學班主任、招生老師、親友等幫助選擇的。加上他們年齡較小,自己的職業取向尚未形成,所以學習興趣不濃厚、目的不明確、態度不認真,不能主動學習。
3.學習壓力不大
一方面中職護生入學階段,年齡偏小“三觀”尚未形成,缺乏人生規劃,學習內生動力不足,自我加壓較小。另一方面從初中進入中職學習,是一種全新學習模式,課程內容理解記憶的較多,課外作業較少,管理相對開放,來自學校的壓力較小。中職多為住校,護生基本沒有家長的監督,來自家長的壓力也不大。
4.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多數中職護生普教階段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學習成績較差,因而自我放棄、不求上進。
5.學習的自律力差
部分學生紀律渙散,違反校規校紀,老師批評教育時幡然醒悟,但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或誘惑時,又舊病復發。這樣學習不能持之以恒、專心致志,不能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學習效率自然低下。
6.自信心不足
中職護生學習成績一直不佳,常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家長的責備。可以說是在“失敗”教育中成長的,造成自卑的心理。
(三)家庭社會方面的因素
1.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他們的人格、品行、習慣等無不受家庭的影響,父母的言行、人生態度、行為習慣等對孩子的成長都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2.社會因素
社會方面,主要是社會上對中職生的認知度不高,存在一些偏見,有的甚至歧視中職生。中職畢業生就業的難度和質量都較低,薪酬也不盡如人意,讓中職護生覺得前途渺茫,不重視學習。
三、培養中職護生學習能力和應試能力的思考
(一)加強護生的專業思想教育
加大護生專業思想教育的力度,如什么是護理,如何學習護理,什么是合格的護士,護士社會地位和重要性,護士職業的前景及發展空間,等等,讓學生了解護理專業、熱愛護士職業,增強學習信心,提高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內生動力的源泉。
(二)加強德育課堂改革,將中職護生的職業能力培養提高到一定的高度
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正確人生觀、行為規范和良好習慣養成的教育等,讓護生明確學習目的,增強學習動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應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古人云“教無定法而有法”,中職教育不能禁錮于某種單一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應根據不同的專業特點、教學內容,構建不同的教學模式,使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使教學變得生動活潑,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增強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生能力。
(四)轉變觀念,將學習能力和應試能力培養貫穿于整個教學中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不論是人文、基礎理論課還是實操課,教師的任何行為都要以培養護生的職業能力為中心,結合各知識點,不失時機地指導其學習方法和應試的要點,培養護生的學習能力和應試能力。轉變重技能、輕人文的觀念,要一手抓專業技能教育,注重動手能力培養;一手抓人文基礎課教育,注重學習能力和應試能力培養,這樣雙拳出擊,提高護生的職業能力。
(五)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自身的職業素養
一方面,教師的言行舉止、工作態度、職業素養、操作規程、安全意識、工作方法、行為習慣等對學生有潛移默化作用。另一方面,教師的知識老化嚴重,學校教學跟不上臨床護理發展形勢,因此教師必須不斷學習、嚴于律己、以身作則,努力構建護理職業情景,如上課一律穿白大褂、遵守時間、不接聽手機和玩手機游戲、規范操作等,做到言傳身教,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六)加強護生心理素質培養,增強護生的自信心
加強心理與健康課程教育,定期給護生進行心理輔導,指導護生直面挫折的方法。引入賞識教育機制,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多給予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多鼓勵表揚,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適當增加和規范單元考試、階段考試、期中考試等,使護生適應醫學課程考試形式,減輕考試焦慮情緒,增強考試信心,提高應試能力。
(七)引入醫學文獻檢索課程
目前是互聯網時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不可避免地要從互聯網收集、整理各種資源,給中職護生開設醫學文獻檢索課程(選修或講座),提高護生收集和處理網絡資源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
(八)開展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提高護生的學習興趣
除了開展文體活動外,還可以開展與學習相關的護理技能競賽、護理禮儀展示等,把漢字書寫大賽、詩朗誦比賽、演講與口才比賽、職業生涯規劃比賽等引入校園。
(九)給護生適當的學習壓力
一方面,要嚴格教學各環節的管理,如課堂教學秩序、課后作業、考試考核、補考、升留級制度等。另一方面,學校與家庭密切聯系,指導家長正確的教育方法。這樣學校家庭聯動,既可彌補護生學習自律能力差的不足,又可給學習適當壓力,使其養成持之以恒的良好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李勇,俞寶明.外科護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
[2]陸菊.專職護理教師進行護理教學分析[J].護理研究,2006,20(9A).
[3]李姝娟.《醫學文獻檢索》課的改革與實踐[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8,18(30):185-186.
◎編輯 張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