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洪彬
[摘? ? ? ? ? ?要]?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的教育發生了巨大的革新。中職院校作為我國教育體系下的特殊組成部分,承擔著培養專業應用型人才的重要責任,是今后廣大企業的員工來源之一,要求學生擁有充足的專業能力以及創新水準。但是就目前來看,我國的中職教育體系尚且存在諸多問題,尤其是在專業課程實訓方面,如果教師不能解決這些存在于專業實訓中的問題,必然會嚴重影響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以電子實訓專業作為討論主體,簡要分析影響我國中職院校學生創新能力的問題所在,同時提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解決策略,以求廣大教育單位能夠充分提高專業實訓課程的地位,有效強化學生的專業能力。
[關? ? 鍵? ?詞]? 中職院校;電子專業;實訓課程;創新能力;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4-0198-02
在最近幾年,我國的教育發展速度飛快,并且相關法規文件更是對廣大教育單位有了明確的要求。在我國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明確表明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我國后續發展的原動力,同時也是我國經濟增收的重要舉措,廣大教育單位必須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此來貼合社會發展需要,提升我國的經濟發展速率,同時也是有效強化我國中職院校建設的重要舉措。因此這就要求廣大中職院校能夠充分貼合規定需要,積極推崇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此來提高校園內部的人才質量,為后續教學工作提供推進力。電子專業是廣大中職院校中的專業之一,專業人才最終通常會進入廣大電力企業之中進行工作,因此電子專業與公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果中職院校想要有效提高相關人才的建設,就必須全面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正確開展實訓教學工作,將其與理論課程相互結合,同時全面深化實訓環節以及提高實習環節在教學中占據的地位,以此來全面提高學生對相關知識內容的理解,深化學生的實踐能力,保證學生能夠充分融入今后的崗位之中。
一、影響中職電子專業學生創新能力提高的原因
(一)來自學生個體方面的原因
首先,許多學生的學習興趣較低,不愿意深入學習之中并且學習意識薄弱,常常會因為外界事物而失去動力。中職院校是我國的特殊教育體系,其生源組成并不好,并且其中的孩子多是來自農村地區,對信息教育的認知程度頗為淺顯,而且在后續的教學過程中不難發現,許多學生根本無法理解老師所講解的知識內容。來自家庭方面的教育過于稀少,致使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甚至會產生厭學。學生的綜合素質明顯較低,并且有許多學生進入中職院校學習并非是自己的意愿。因此許多學生的創新能力受到嚴重阻礙,在學習過程中,只是希望能夠按部就班地學習。
其次,學生的自主探究欲望較低并且過于懶散。中職院校中的許多學生都不具備充足的理論認知能力,而且大多數學生長期處于教師的傳統教育模式之下,即便教師目前正在緊跟新課改的潮流,但是依然有大量的學生無法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在學習過程中投入力度明顯不高。尤其是在實訓課程中,由于大量環節都是需要學生自主動手的,因此學生常常會無所適從,不知道該從何下手,如此一來,教學效率以及實訓課程質量也就隨之降低。
最后,學生的想象能力以及思維能力較弱,定勢思維現象過于嚴重。上文說過,中職院校中的學生來源通常都是一些成績不高的學生,由于學生長期處于應試教育之下,因此常常認為成績是唯一判斷能力的標準。長此以往,學生必然會遺忘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只注重于全面提高自己的知識掌握水平,學生的自主性難以充分發揮,最終學生的思想層次受到影響,創新能力無法獲得提升。
(二)來自教育單位的原因
首先,雖然在新課改之后,我國廣大中職院校開始花費時間設置實訓課程內容,但是許多教師或校領導卻并未意識到實訓課程的重要性,并未將創新能力的培養工作融入其中,致使許多學生受到了打壓。在以往,實訓課程都是利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師按部就班地指引學生進行相應的理論操作,學生所在實訓課程中學習的內容主要就是相關的理論知識以及電工操作技巧,學生在實訓課程中的主體地位明顯較低,教師為學生提供相應的知識內容,學生在這樣的實訓課程環境之下,完全無法展開相應的自主探究工作,缺少相應的質疑精神,學生根本沒有相應的自主空間。
其次,實訓課程的評價模式存在問題,并未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在以往,教師所執行的實訓課程評價存在嚴重的教學問題,所為學生開展的評價模式僅僅從學生是否正確方面開展,也就是說如果學生的操作結果與答案有所偏差,那么教師為學生展開的評價就是錯誤,相反則正確。這種單一化的評價模式使學生的學習水平受到了嚴重影響,同時學生根本無法深刻了解相應的知識內容,學生在具體學習過程中,根本沒有體現自己的主體地位,如此一來必然會嚴重影響學生的正常成長,進而影響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二、中職電子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實訓課程需要轉變形式,著重激發學生潛能
在電子專業的實訓課程建設過程中,教師必須全面深化學生的相關知識能力,轉變當前的實訓課程教學形式,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深化學生的創新能力,幫助學生朝著多樣化方向發展。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教師需要轉變舊有教學手段,將實訓課程的主體放在學生身上,同時利用啟發式以及探討式實訓模式,深化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讓學生能夠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有所成長,全面強化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以及創造能力。創新能力主要依托創新活動發展,是學生創新意識的最終發展方向,教師需要關注每一名學生的具體需要,深化學生的具體發展,同時教師還必須深入學生群體之中,與學生進行交流,幫助學生擺脫舊有應試教育的影響,深化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教師還需要在實際生活中深化學生對相關知識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以及探索欲望,讓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展開自由探索,幫助學生從質疑中成長,最終形成創新意識。
在實訓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深入電子市場之中,以此來明確相應的電子元件的外形以及其功能,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專業意識,幫助學生領略本專業的魅力所在,同時這也能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涯提供鋪墊。另外,教育單位可以每隔一段時間就安排全體電工電子類專業學生進入當地的電子博覽會之中,領略各種先進新穎的電子儀器,幫助學生拓寬視野,這樣有助于全面強化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教師需要轉變自己的角色,深化學生的主體地位
實訓課程作為培養學生動手能力以及應用能力的重要課程,本應要求學生作為課堂主體,并以此來展開相應的學習工作,但是在以往,教師并未充分意識到這一點,因此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升較低。教師如果想要全面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就必須轉變自身的角色,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出來,要求學生在實訓課程中開展相應的操作活動,深化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任何教學活動都需要學生具有積極性,所以教師必須著重深化教學課堂建設,為學生提供更加完備的學習體驗。在具體的實訓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將電工電子專業的內容引入實訓課程之中,為學生提供充足的電子產品零件,并要求學生自主探究安裝方法,充分利用自己的理論知識儲備來完成操作。電子產品安裝工作是培養學生的重要手段,其作為學生的基礎操作課程,能夠全面提高學生對電子產品裝配方面的認識,深化學生對電子課程的興趣,大幅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動手能力。
(三)利用多元化教學評價,深化學生成長
教學評價是課堂的重要環節,能夠幫助學生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因此要求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能夠利用多元化教學評價來深化學生成長,對實訓課程的評價結果,不應該只有正確以及錯誤兩種,而是要求學生能夠自由自在地表達自己的看法觀點,教師需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說出自己的看法,對每一個學生的不同見解,教師都應該給予充足的鼓勵。學生既然有勇氣說出來,那么其必定是胸有成竹,如果教師直接否認,必然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所以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建設相對完整的教學評價機制,從學生的想法入手,尋找其中的閃光點以及不足之處,并將這些內容全部講述給學生,在完成之后,教師還可以補充一句“這次很好,但是其中有些小問題”。這樣一來不僅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信心,還有助于學生理解自身的不足所在并對其進行糾正。
表面組裝技術(SMT)是目前我國電子制造產業下的重要內容,因此教師在實訓過程中完全可以將其引入其中,SMT實訓課程將會有效提高學生對表面組裝零件、電路材料等內容的了解,在教學評價過程中,教師完全可以從學生的設計、組裝手法、組裝質量等多方面著手,以此來為學生提供多元化教學評價,幫助學生成長。
總而言之,創新型人才是我國的重點需求,同時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需要。而電子電工專業的人才極為稀缺,并且是當前時代下最具活力的重點內容,這就要求廣大中職院校能夠全面深化電子專業課堂組成,將理論課程與實訓課程相互結合,讓學生能夠充分融入實訓課程之中,利用自己的探索欲望來展開相應的學習,久而久之必然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進而幫助學生形成相對完整的創新能力,為我國今后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參考文獻:
[1]盧陳嬋,陳曉燕.巧用移動學習平臺,有效拓展實訓課程的教與學:基于信息化背景下中職課堂教學變革的探索[J].職業教育(中旬刊),2019,18(1):79-80.
[2]鞠興祥,陳愛午.校企合作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實施效果對比:以中職院校《金屬加工與實訓》為例[J].南方農機,2018,49(21):108.
[3]黃立皓.中職信息化教學在物流單證實訓課程中的使用探究[J].信息記錄材料,2018,19(3):153-155.
[4]龔小花.中職電工實訓課程中項目教學法的應用研究[A].《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二卷)[C].《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總課題組,2017:4.
[5]林將毅.中職工業產品設計課程“服務換技能”實訓模式的構想[J].職業教育(中旬刊),2016(7):16-18.
◎編輯 張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