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秀榮
[摘? ? ? ? ? ?要]? 在學校中開展創新教育,必須以學生作為導向,以學生作為教學中的根本。在當前的教育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影響了學生的發展和進步,也影響了教育開展的實際效果。基于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對教學的方式方法進行研究和改革,通過一系列的措施,建立一個健全的教育方式體系,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改善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推動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關? ? 鍵? ?詞]? 創新能力;教學方式方法;改革;實踐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4-0248-02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社會對學生的創新能力越來越重視。但是在教育中,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那么,該采用怎樣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提高,就是教師面臨的挑戰了。21世紀以來,世界各國對創新人才可以說是越來越重視,所以應該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改革和實踐,推動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一、基于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目標定位功利
對開展素質教育的今天,有的教師還是將教學的重點放在了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教師沒有認識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性。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還只是停留在基本的理論知識,忽視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影響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二)課程體系單一
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多是零散的、片段式的,沒有為學生提供一門具有邏輯性的課程,對學生來說,課程體系單一,并不完整。教師的實際水平也是存在參差不齊的問題。對教師來說,要想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需要教師有一定的理論知識,還有豐富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因為備課不足,教學活動過于多,沒有將實踐經驗升華為理論,指導學生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
(三)課程內容單一
隨著時代的發展,雖然教師已經認識到了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還是忽視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過于放大了理論知識的傳授,實踐少于理論,使教師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變得流于形式,理論和實踐變得脫節,對學生來說,無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缺乏評估體系
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如何開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活動,是一個問題,而且如何對活動取得的效果進行評價也是一個問題。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還是沒有一種統一或是具有推廣性的方法,沒有一種合適的方法來進行檢驗,還容易限制在傳統教育中以成績為主的教學主題中。
二、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現狀
(一)國家和各級政府重視程度非常高
創新作為新時代經濟發展的增長點和驅動點,國家和各級政府非常重視并大力支持,出臺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政策,創新了很多機會和條件,學校為適應發展的需要,也在不斷探索和實踐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以及綜合素質的提高,努力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但是部分教師重視程度仍不夠,設計不到位,很多活動和要求流于形式,忽視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二)創新能力的培養目標和學生實際情況結合不夠緊密
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部分學生綜合素質較低,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不強,自我管理的能力較差,沒有一定地對自身的約束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根據社會對人才培養目標和學生實際情況,確定對學生的定位,制定切實可行的培養計劃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方案,目標和要求不能定得太高,不能完全參照其他學校。
(三)系統性規劃設計不夠,表面形式過多
部分學校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中,宏觀的規劃和設計做得不夠細致,沒有充分結合教育教學的特點并從教學的規律出發,發揮各種資源的特性,培養過程的局限性較大,注重表面工作,注重形式化工作,對學生創新情況了解不深,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不夠全面,對人才培養核心進行改革探索的力度不夠。
(四)教師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有的教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教師雖然有較強的理論功底,但是缺乏實際的工作經驗,這樣限制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有的教師缺少創新經驗,很多東西都停留在理論的表面,對待學生創新能力的把握程度不夠,在實際的教學活動過程中,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的提高,學生的經驗很少,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往往準備得不充分。另外,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還要承擔一定的教學改革任務,對學生創新能力的研究不夠。
三、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意義
(一)為經濟發展帶來新動力,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經濟的發展需要不斷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各類創業活動和項目的推廣實施將為社會的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活力和動力,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學生將更為社會所需要。在實際的生活中,學生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可以為經濟發展帶來新動力,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二)促進學校的教學改革,提高綜合辦學實力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教師也面臨著優勝劣汰,也存在著生存和發展的巨大壓力,適應新形勢的改革勢在必行,符合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如何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成為一個高素質的技術全能型人才,應該成為教學改革的中心。對教學進行改革,可以促進學生的思考和實踐。
(三)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學生的人生目標
現如今,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之下,教師要重點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的綜合能力在走上社會崗位之后可以學以致用,在現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之下,社會更加看重學生的創新意識,對創新能力高的學生來說,有了更多表現自我的機會和舞臺。
四、優化學生創新能力的具體實施策略
(一)準確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價值定位
要想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就得明確教育的理念。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教育對學生的要求已經不單單是以獲得知識為主要教學目標,更多的是要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樹立正確的創新觀念,培養適應社會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大多數教師把注意力放在了應試教育中,而忽略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在新時期的教學中,對學生的創新能力有著一定的要求。新時代的教育理念必須秉承素質教育的理念,面向全部學生,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教師,要轉變學生的不正確認識,積極尋求讓教育和學生創新能力有機結合的點,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放到實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建立健全的創新教育課程體系
將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課程納入主流的教育體系中,維持學生的健康發展,讓學生可以得到長遠的進步。首先,在創新教育課堂的課程設置中,注重的一點是大眾性,設立相關的課程,做到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常態化,設立教育課程學分,開設與創新能力有關的公共課程,從組織形式上提高學生對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視。其次,要重視對創新課堂的分層,盡管每個學生都會接受到提高創新能力的課程,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會受到啟發,因此學校應該在課堂的設置上堅持分類指導,對創新能力低的學生讓其可以得到能力的升華。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教學系統性的工程,作為教師,應該統一思想認識,提升學生的能力。
(三)提高教師的創新能力
教師是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最終落實者,學校可以將滿足學生需求的教師選拔出來,鼓勵教師繼續研究創新教育的理論,進行創新的實踐活動,將其轉化為一定的教學資源,將其傳授給學生,對學校來說,學校可以聘請有一定創新精神的教師來學校展開講座,來指導學生的實踐活動,學校要對教師進行強化培訓,對教師進行一定的考核,對教師進行動態管理,分階段考核,確保學校教育取得實效,創新教學方式,可以采用多學院聯合的方式,提高創新教育的實效性。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要的形式,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占據主導地位,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傳統的教育模式嚴重限制了學生的發展,基于此種情況,教師要對教育手段進行改革,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開展良好的創新能力培養活動
對學生來說,參加一些創新活動的訓練可以提高創新能力,開展一些創新活動可以看成是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同時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擁有良好的氛圍是很有必要的。通過各種創新活動的開展,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
(五)完善創新教育評價體系
創新教育的考核評價體系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完善,首先是學習成果方面的評價體系,目前對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評估,不能簡單地依靠分數,考核的方式應該更加的多元化、動態化和全面化。其次是教師教學效果的考核評價體系,建立諸如學生效果反饋機制,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能力提升掛鉤,以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并且可以從教學過程和創新指導能力鏈兩個維度,建立一個評價體系,學校還要對其過程進行監督,發現其中的問題并且及時給出建議。
五、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社會的發展,對學生來說,創新精神已經成為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經濟的增長決定了社會需要大量高素質的技術全能型人才。學校作為培養人才的主要陣地,教師需要加強教育的改革,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出發,制定一些切實可行的教學改革方法,改善教學手段和方法,不斷培養學生的素質、技能,讓學生成為一個善于思考、善于創新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臣,周合兵,羅一帆.大學生創新創業一體化實踐平臺的構建[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11).
[2]吳昊.新常態下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與對策[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5).
[3]付雅君,康艷紅.構建以創新創業實踐為主線的化學專業實踐教學新體系[J].科技資訊,2016(9).
[4]韓世偉.高等中醫藥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的建設與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15(2).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