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仕國
摘要: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信息技術教育如何體現其教育價值?如何實現其價值?在多年的信息技術教學實踐和思索中,在觀察學生的表現和反饋中,就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信息技術教育教學價值進行探討。
關鍵詞:素質教育;信息技術;教育教學;價值實施
《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掌握、處理、傳輸、運用信息的能力就如識字一般基礎和重要,時代對素質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根據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本文就信息技術課程的教育教學價值的體現進行探討。
1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規則意識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行為習慣和規則意識,對教師而言,無論面對小學任何學段的孩子,第一節課都是教育契機。
學生進入或離開微機室都要求學生有序,“輕聲慢行”,教師在學生沒養成習慣前要密切關注學生的行為,及時點評學生的各種表現,把良好的行走習慣固化成學生的常態行為。良好的課堂紀律是教學效果的保證,信息技術課大部分為實踐操作,如何及時調控課堂紀律,如何順利進行課堂的各個環節的切換,在第一節課教師就要宣布信息技術的課堂規則,并加以訓練。對條件較落后的無終端控制軟件系統的微機室,教師可以和學生做個“約定”:當教師數“1、2、3”后,學生齊說“靜、靜、靜”,對于條件相對完善有終端控制軟件系統的微機室,教師訓練學生當“黑屏”“屏幕廣播”時應馬上停止行動,并坐端正。學生剛開始時會不自覺地”唉”一聲感嘆,教師可以訓練數次,直到學生不再發出“唉”聲.在后繼的教學中,用課堂的前一、兩分鐘進行規則訓練,直到學生把這種規則內化成常規狀態為止。
學生第一次到微機室上課時,及時引導學生觀察微機室的周圍環境,學生從電腦設備到投影設備,再到墻上的規章制度,讓學生學習《上機守則》和《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借機進行安全教育。
每節下課師生相互道別。請學生“鼠標放顯示器右側,輕輕推回鍵盤,凳子擺回原位。讓先準備好的那組學生先離開,學生在數節課后會理解教師的要求,也都能自覺按規范行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規則意識、責任意識,才能讓學生按照規范約束自己的行為,讓學生健康活潑地成長。
2培養端正的學習態度
“寓教于樂”成為廣大教師和家長所贊賞的教學方式,的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但是不是服從學生的“玩”心以“游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熱情。“寓教于樂”的“樂”不是簡單表層的娛樂,而是讓學生在輕松和多元化的學習環境中體驗學習成就感的快樂,學生的學習熱情應是學生主動思考探索的學習熱情.學生把教師當成他們的楷模,教師認真的教學態度和教學行為將極大地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端正良好的學習態度將為學生的后繼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學中教師可用任務驅動、小組合作式或自主探究教學方式。在實踐活動中,關注每位學生的表現,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應用語言技巧,激發學生的挑戰欲,激勵每個學生不斷前進。讓每位學生體驗到存在感,感受到他是老師的關注點,再配合“成果展示”,讓學生充分展示、表達、評價,讓學生體驗成就感。學生在一個個目標任務完成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產生學習熱情,內化成自我肯定,慢慢轉化成其不斷主動學習的動力。
3培養自主探究能力
教育的目的應該是促進學生的發展,使他們成為能適應變化、知道如何學習的“自由人”。在學生了解了計算機系統界面,了解了窗口、對話框、菜單、圖標和快捷圖標的操作后,只要能夠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動手操作的,就讓學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有時也采用“學生教老師”或“學生教學生”的方式教學,教師成為課程的設計者和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學生成為真正學習的主體,這種教學方式符合小學生的求知欲和表現欲。學生自主探究、主動學習,是獲取信息后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4培養獲取信息的素養
現今網絡信息量大而且豐富,上網獲取信息是最便捷、最快的方式,但在信息量龐大的網絡世界中,我們是否有時會迷失方向,忘了自己的本意?小學生自制力還不強,意志力較差,故非必要,我一般不讓學生上網,在不上網情況下,學生如何獲取信息,如何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信息技術教材中有文字、圖片及相應的說明就是非常好的資源,備課時為學生準備相應的電子資源,讓學生通過“搜索”獲得信息,學生在互相學習、交流表達中培養信息素養。
各種教學方法并非獨立應用于某一課堂教學中,在同一堂課中不同教學階段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潛能,這或許就是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的魅力,也是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的價值。
參考文獻
[1]何曉霞,張淑娟: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初探[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06)。
[2]郭會芹: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做法研究[J];中小學電教,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