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艷?茹麗莉
我是一個不善于寫東西亦或是不會寫東西的人。在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生涯中,經常引導學生有了想法和目標就要付諸行動,知行合一,而在寫東西上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知行不合一的人,在同事們的鼓勵和幫助下,讓我拿起筆,有了想把二十多年教學當中的感觸和收獲寫出來的行動,也是想給學生做個榜樣,同時突破自己的懶惰行為。知行不合一的人不堪為師。
班主任是一個班級的組織者,領導者和管理者,使學生健康成長的一路人,我們面臨的是有朝氣,有理想,有感情,自我表現欲較強的學生群體,所以班主任必須有正念,有寬容心。下面我來談談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經驗和做法。
一、觀(定位)
在二十多年的教學過程中,每次帶班級,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引導學生首先:觀自己。這時,先問問自己,什么是你最想做的事。例如:有的同學說目前最想做的是好好學習,考入重點高中;有的同學說,在各科中我某某科最差,最想把這科成績提高上去;有的學生說,當前我最想做的是和某某人的誤會解除;有的同學說,我最想做的是擬定一份學習計劃……
那么接下來,就引導學生給自己定位:⑴想升入重點校的——借用論語中一段話:“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备嬖V學生,不論治學目標,還是人生規劃,一定要志存高遠并為之努力奮斗。重點校有幾所,各學校的差距又都在哪?你首選的重點校是哪個?參照每年升入重點高中的比例,找到自己在整個年級的學業水平。⑵想提高薄弱學科成績的——找原因,找方法,學會求助,有效學習。⑶想和伙伴和解消除誤會的——可以當面去溝通,也可以微信,打電話或寫信。⑷擬定學習計劃——立刻著手一天的學習計劃,科目,分配時間,完成情況,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們訂好了了這個位,就可以開始實施。
其次:觀他人。例如,周邊的同學都在干什么,他們有什么樣的理想和目標,為了理想和目標他們又在怎么做,哪些同學身上有正能量,在他們身上你能學到哪些難能可貴的品質。
最后:觀世。例如,你升入重點高中,考入重點大學的目的是什么,難道僅僅是為了找一份好工作?我們每個人努力奮斗的結果,除了利己,還有利他,利社會,利國家。我們每個人都有這個責任。
二、斷(判斷、決斷)
掌握了學生們的基本情況之后,我首先有一個基本的判斷——學生的基本目標和困惑,主要有⑴中考的目標⑵有效的學習方法⑶同學之間的關系問題⑷社會責任問題,成為怎樣的一個人。針對以上問題,我會幫助學生解決①分析近三年中考重點校及普通中學招生的情況。比如:招生名額及變化形式,全區考生有多少,考試現在雖然不排名,但有分數段統計,根據分數段就能找到大概的名次 ,再根據你現在的成績,去定位一下你自己在全區里大概的位置,離你的目標近還是遠,還是在范圍之內。有多少人在你前面,你班里和年級的同學誰又在你前面,定一個榜樣標桿,分析和他差距的原因,怎么解決······解決問題②和學生共同探討什么是有效學習,怎么有效學習,明白學習的動機是什么,就能解決不想學習的問題;不會學能解決學不會的問題;學習方法能解決記不住的問題,掌握好專注思維和發展思維兩種思維模式之間的切換,能有效解決學習效率問題。解決問題③可以利用學科特點,分子理論:分子間同時存在著引力和斥力。什么時候引力大于斥力,什么時候斥力大于引力,都和分子間的距離有關,人和人相處和分子間的距離相似,要保持合適的距離,相處起來最舒服,學生最容易接受。同時我會利用班會時間和學生們分享一些他們的進步,每次都講一個勵志小故事 (孩子們說是心靈雞湯)范仲淹的、蘇軾的、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鄧稼先、錢學森的,還有國外的名人傳記,增進彼此的感情,同時也舒緩孩子們緊張的學習氣氛。其中“沙漠——善良,是我們為自己留下的路標!”(撒哈拉沙漠,自古以來就有——死亡之海的稱謂。凡是走進這個沙漠的人,總是擺脫不了相同的命運——有去無回 1814年一支考古隊第一次打破了這個死亡魔咒。當時,荒漠中隨處可見逝者的白骨,隊長總是讓大家停下來,選擇高地挖坑把骸骨埋起來,還用樹枝或石塊為他們樹個簡易的墓碑,占用了大量的時間,隊員們抱怨,我們是來考古的,不是來替死人收尸的。隊長固執的說:每一堆白骨都曾是我們的同行,怎能忍心讓他們暴尸荒野呢?一個星期后,考古隊在沙漠發現了許多古人遺跡和足以震撼世界的文物。當他們離開時,突然刮起風暴,幾天幾夜不見天日,指南針失靈,迷失方向,食物和淡水匱乏,他們這時才明白為什么從前那些同行沒有走出來。危難之時,隊長突然說:不要絕望,我們來時在路上留下了路標!他們沿著來時一路掩埋的墓碑,最終走出了死亡之海。隊員們都感慨:善良,是我們為自己留下的路標?。┥屏际俏覀兠總€人心中的指南針,讓我們清晰的看到自己的內心,永遠不會迷失方向!學生們聽后非常有觸動。有機會利用周末和家長們一起參加公益活動——親子活動,回來后在家長群分享,在班級交流。所以班級和諧了,同學之間的小誤會自然就會化解了。學習是為了明理,明理之后,就知道自己要成為怎樣的人了。”這也許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吧。
三、反(反思、反習氣)
我會經常的反思自己的工作以及工作的目的,還會帶著學生去反思,我們都有哪些做的好的,把它總結下來,哪在些做的不好,哪些習氣需要我們有勇氣去改……
智者和覺悟的人,從不讓自己陷入脆弱委屈的情緒之中,在別人心灰意冷時,只專注于事情的本身,從不把希望寄托在一帆風順上,而是在現實的生活中鑄就一顆不畏風搖,不畏雨殘的強大內心吧。我是一名普通的老師,普通的班主任,我沒有豪言壯語,我會盡我所能,全心全意做好平凡的工作。不斷地去學習,成為一個終生成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