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計算教學在整個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教學地位,它貫穿于數學教學的整個過程中,直接關系到學生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和掌握,也關系到學生各項數學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和發展。但是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不難發現,學生對于計算不是很喜歡,也正是由于這種心理,直接影響了計算教學的實際效率。為了改變當前計算教學的狀態,我從以下方面進行了探索和嘗試:
一、培養學生的計算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巧學活用,會使相對枯燥的數學學習變得生動、有趣起來,會讓學生學得趣味盎然。因此,在計算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地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
1.利用游戲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玩是小孩子的天性,通過游戲形式組織計算教學,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提高計算效率。一方面可以設置比賽游戲,小孩子的好勝心強,喜歡爭第一,也喜愛別人的夸獎,教師要巧妙利用學生這種心理組織計算競賽活動,提升學生的計算熱情;另一方面可以設置“開火車”等形式的游戲。在訓練學生口算能力時,“開火車”的游戲形式會經常遇到。它練習面廣、量多,而且具有趣味性。小學生的喜愛性和參與性都比較高,是非常適合的提高學生計算興趣的途徑之一。
2.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師在計算教學中,應當巧妙地設置一個相適合的情境,提高計算教學的趣味性。首先,設置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生活是數學知識的源泉,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選擇一些發生在學生身邊的,學生喜聞樂見的題材來設計并表現計算內容,這樣更容易被學生接收,也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如一年級教學加減混合運算時可設置開汽車的情境,汽車上有5人,到第一站上來3人,第二站又下去4人。然后抽象出算式:5+3-4=4,游戲反復的輪流幾次,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活躍課堂的氣氛。其次,創設一些具有操作性的情境。“好動”是小學生的顯著特點,在計算教學中,教師要盡量讓學生動起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親身動手,獲得更廣泛的經驗;如教學一年級加減混合運算,根據一年級學生愛動,注意力不持久的特點,上課先指導學生擺學具,先擺2個□,再擺3個□,再擺4個□,然后要求學生按擺的過程列式計算:2+3+4=9,接著又要求學生從9個□中先拿走4個□,再拿走3個□,并列式計算:9-4-3=2。最后,創設一些具有開放性和探索性的情境。如教學加減乘除混合運算時,教師可設置開聯歡會購買糖果的情境,讓學生通過思考與探索做出購買的最佳方案。
3.故事引入,激發興趣
一講起故事,學生都會瞪大眼睛,聚精會神,饒有興趣的聽著,注意力非常集中。如在教學簡便運算前,首先給學生講解數學家高斯創造性地解答“1+2+3+……+99+100”這100個自然數之和的故事,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其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不自覺地產生了和數學家比一比的念頭。
二、講清算理,為正確計算提供依據
要使學生會算,首先必須使學生明確怎樣算,也就是加強法則及算理的理解。計算依據法則,而法則是根據數的性質以及有關運算定律、運算性質推斷得來的。充分重視算理,馭理入法,方能使學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計算能力的提高也就有了切實的保證。課堂上,教師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想、去做、去發現問題并尋求解決問題之法。同時,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幾種算法,引導學生進行反思,理清解決問題的思路。及時對“多樣化”進行“優化”,尋求簡潔、容易、快速的方法。要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和交流,感受不同策略的特點,領悟不同方法的優劣,做出合理的判斷和價值評價。為了使學生頭腦中算理清楚,計算起來就有條不紊,可以采取多種方法使學生理清算理。
1.領悟法
如在低年級講授進位加法時,可讓學生在擺一擺,畫一畫,數一數的基礎上體會湊十的過程,發現滿十進一的現象,學生會對“十進制”這一自然數的進位方法有很好的認識。在計算中應用到滿十進一的理論時才不會疑惑不解。
2.對比明理法
如二年級學習三位數加、減法時,涉及到口算、估算、豎式計算,對于這一知識的教學,我改變計算題以做題為主的慣例,鼓勵學生多動嘴說,說一說算理,說一說想的過程,目的在于使學生的思維高度活躍,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三、培養學生計算細心、認真的好習慣
良好的計算習慣決定了學生計算的速度和正確率,直接影響學生的計算能力。學生在計算中常會出現這樣一些錯誤:看錯抄錯題目;列豎式時數位沒對齊;計算時不打草稿;一位數加、減、乘、除計算錯誤導致整題錯;做作業時思想不集中;做完題不回頭檢查等。因此,在日常計算教學中,教師可從以下幾方面做要求:
1.教師要做好示范和表率
教師的板演,批改作業的字跡、符號,一定要規范、整潔,以便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2.善于總結經驗,歸納方法
比如我教給學生計算的檢查方法是:一對抄題,二對豎式,三對計算,四對得數。
3.教育學生養成驗算習慣
數學教學應當培養學生作業認真、仔細,書寫整潔、格式符合規定,對計算結果自覺檢查等學習習慣。我們要要求學生作業完成后要作自我檢查,復核或驗算。學生計算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因此,在教學中要想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教師要有耐心、有恒心,統一辦法,統一要求,堅持不懈,一抓到底。
總之,計算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基礎,教師在教學中要更新觀念,多動腦筋,大膽嘗試,這樣才能探索到更有實效性的教學辦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