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秋琳
計算是數學知識中的重要內容之一,計算能力是一項基本的數學能力。學生計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師的教學質量,學生的學習的質量。而簡便運算是小學數學計算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減輕學生計算負擔起到重要作用。簡便計算能力是在學生數感發展,運算能力較強的基礎上形成的,其能力的提高又能促進學生數感的發展和計算能力的增強。在教學中,學生的簡便運算能力是教師們最擔心最頭疼的問題,也是學生薄弱部分。所以簡便運算教學是我們教師面臨的重大難關。如何培養學生簡便運算能力?以下是本人對簡便運算教學的幾點感受:
一、培養學生簡算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首先要激發學生的簡算興趣,讓學生樂于學、樂于做,教會學生用口算、筆算進行簡算,并掌握一定的簡算方法,達到算得準、快的目的。
教學中,我注重創設情境,用貼近生活事例打開課堂,讓學生體驗生活中的數學。適時地列舉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小故事來增添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愛好和興趣,使學生集中精神進行簡算,提高課堂上的學習效果。
二、重視口算能力的培養
簡便運算實際上是建立在口算的基礎之上的,簡便運算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把復雜的計算轉換成簡單的口算。因此,口算能力的好壞,是決定簡便運算結果正確與否的一個重要方面。計算的方法、定律、性質掌握得再好,到最后口算過不了關,計算的結果就不會正確,之前的努力就會付之東流。那么哪些口算知識需要掌握呢?在小學階段,一百以內的加、減口算是必須掌握,特別是二十以內的加、減口算,乘法口訣必須熟練掌握,能達到脫口而出。為鍛煉學生的口算能力,每天我都堅持給學生3~5分鐘練習口算。口算時我要求:不動筆,因為動筆計算不利于提高口算能力,也不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計算時要有速度的要求,使學生有一種緊迫感。
三、切實掌握有關的運算定律和運算性質。
運算定律和運算性質是對計算客觀規律的概括,它反映了計算在一定的條件下,發生一定的變化過程的必然性。因此,在總結出加法、乘法的運算定律的基礎上,能熟練的掌握,并加以指導計算過程;同時,還可以利用這些運算定律和減法、除法的一些運算性質,使得運算變得簡捷、迅速。
對于簡便運算的教學,理解運算定律、運算性質是學習簡便運算的前提。許多簡便運算都是充分合理地應用運算定律、性質的結果。如果學生沒有理解運算定律、性質,簡便運算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只能是照葫畫瓢,在題目明確要求簡便計算時才簡算,題目沒有
明確要求簡便計算時,即使算式有簡算重要條件,也不會自學地采用簡便方法計算。因此,教材在每次簡便運算前都有計劃地安排運算定律、性質的教學。一種把運算性質安排在習題中,讓學生通過解答習題,了解運算性質。
四、讓學生準確把握簡便計算的技巧
由于簡算的介入,學生對計算有了全新的感覺,把簡算作為一種全新的武器。因為學生也深知“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是聰明之舉”的道理。為了學生在計算中能有更多的捷徑可走,我們在教學中就應當將簡算的方法或者算理,想法設法地傳授給學生。只有熟知算理,掌握簡算的方法,學生才能在計算中游刃有余。我在教學中教給學生以下方法:
1.更序法
就是充分運用運算定律或運算性質,改變運算順序,可以使運算簡便。
2.湊整法
即把算式中的已知數轉化成整十、整百、整千……
的數,從而使運算簡便。
3.分解法
即把算式的某些已知數進行分解,使之便于口算。
五、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只有具有良好的觀察能力才能有效合理的選擇合適的計算定律、性質進行簡便運算,也就是說,觀察能力的好壞是決定能否進行簡便運算的關鍵。在進行簡便運算時,要求學生,觀察數字、運算符號的特征和算式的特點,合理運用運算定律或運算性質自覺地進行簡便計算。事實上,觀察能力強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數感,基本上只要看一下算式,數的特點、算式的特點就能做到心中有數,從這一點上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際上是培養學生的數感。
六、有效利用錯題資源
許多簡便運算都是充分合理地應用運算定律,性質的結果,學生如果沒有真正的理解運算性質,運算定律,那他們只會模仿著例題去
解題,一旦沒有例題可以參照或模仿,學生的解題思路就不清晰及容易出錯。我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收集學生錯誤題型并及時進行錯因分析,及時點出錯誤,針對容易出錯的題型反復練習,讓學生學會自己出題,自己解決。學生易出現錯誤的類型有:
1.乘法分配律認識不到位
例如:0.25×(0.4+40) 0.25×(0.4+40)
=0.25×40.4 =0.25×0.4+40
=40.1 =4
0.25×(0.4+40)
=0.25×0.4×4
=10.1
2.干擾性錯誤
例如:378-136+164
= 378-(136+164)
= 378-300
= 78
由于受數字的干擾,學生容易出現違背運算法則,盲目追求“湊整”。學生因看到 136+164=300,就誤以為可以把后兩個數先相加,從而導致計算結果的錯誤。
3.對減法性質的理解不透徹
例如:267-103-64=267-(103-64)這道題的錯因關鍵是該生的本意是利用減法的性質使計算簡便。但由于對減法性質的理解不透徹,導致計算出錯。針對這樣情況教師講明算理是非常關鍵。
總之,簡便運算是學生計算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面對學生,
教師不能簡單地以形式入手,可以通過運算定律讓學生進行比較,教師也可以運用不同的思路讓學生加以練習,以及區別各個運算定律的不同之處和運用后所產生不同的簡便過程。這樣就會加深學生對運算定律的理解。因為簡便運算的方法比較多,所以在教學中要善于找規律,抓住關鍵數之間的聯系及加強訓練,學生才能有效掌握簡便運算方法,提高運算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