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乾芳
“父母在遠方,身邊無爹娘,讀書無人管,心里悶得慌,安全無保障,生活沒希望。”這則順口溜反映出許多留守兒童的生存現狀。近年來,由于農村大多學生家長都外出務工,他們的孩子便成為了“留守兒童”。這些孩子得不到父母的照顧,他們在生活上,學習上,甚至是情感上都得不到父母的呵護,結果造成他們學習馬虎,生活邋遢,對他人漠不關心,自私自利,給學校,教師的教育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我們作為班主任,對這部分留守兒童,應該怎樣來教育呢?
一、努力當好“父母”的角色
“留守兒童”因父母的遠離,使得他們普遍缺少與父母的溝通,缺少了父母的賞識,缺少了來自父母的壓力,自律能力相對較差,內心孤獨。因此,作為班主任,我認為除了在學習上關心和幫助他們之外,更應注意從生活上幫助和愛護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關懷就像父母給予的愛一樣。
例如,我在2013年擔任九(1)班班主任時,有個男孩叫沈水德,從小由奶奶帶大,家庭教育力度不足。由于父母忙于生計,一直在外打工,從小就對他疏于管教,導致他行為習慣極差,對學習缺乏興趣,上課不守紀律,課堂上起哄,影響他人學習,作業經常少做甚至不做。有一天晚上,他帶著三個男同學,爬墻到學校外面去吃宵夜,吃完后又爬墻回宿舍。后來宿舍的管理員打電話通知我,當時我非常生氣地找了他和另外的三個同學來談,問他們為什么要這樣做?是否認識這樣做的危險性?最后還打電話給他們的父母,從他父母那里我了解了他的家庭背景后,開始做他的思想工作,經常到宿舍深入了解他的情況,找他談話,把他當成自己的孩子來教育。當天氣有變化時,我時常會提醒他注意增減衣服;當放假回家時,我時常會提醒他注意交通安全;當生病住院時,我時常會提醒他要準時吃藥。我像他的父母一樣悉心照顧他,后來他慢慢就發生了變化,上課認真聽課,做好筆記,準時交作業,有心事都愿意向我傾訴。
二、正確培養學生的興趣
“留守兒童”遠離父母,從小就缺乏應有的教育,懶惰,怕學習,行為習慣差。那么,要使他們愛學習,就必須正確引導他們的興趣。所以我通過開展各種活動,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我在2017年擔任九(7)班班主任時,有個叫陳洪華的學生,父母均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下他和妹妹,于是他自然成為了家中的主人。慢慢地,他個性變得粗暴、愛打架,紀律散漫,很多同學都怕他幾分;課堂玩手機甚至常與老師對抗,并不接受受科任老師的批評。有一次,他竟然在我的課堂也搗亂起來,當時我一把火氣就和他正面交鋒起來,結果使他對抗的情緒更加強烈。事后,我覺得這樣的做法效果不佳,必須改變方法、多接近他,對他的錯誤,我不采取在課堂上與他正面交鋒,而是課后通過了解、談話教育,和他分析了他之所以落后的主客觀原因,然后與其多次談心對他做思想工作,給他提供改正的機會,鼓勵他向好的方面發展。有一次學校舉行十大歌手比賽,我要求班上必須有同學參加,沒想到他第一個主動報名參加,最后在比賽中他也順利入選羅定市泗綸中學十大歌手。于是我以此作為觸發他身上閃光點的契機,立刻表揚他,幫助他樹立自信心和自尊心。此后,我又趁熱打鐵,多次和他談心,對他以后的每一點進步,都予以充分的肯定,用他自己身上的閃光點去照亮他前進的道路。他覺得班主任還看得起他,對我所提出的要求也肯接受了,后來他的成績有了顯著的提高。
三、充分發揮班集體的作用
除家庭外,班集體是留守兒童重要的生活學習場所。班集體里有和他們同齡的伙伴,相似的年齡往往有相似的心理特征,孩子們可以在同伴之間找到更多的共同語言。因此一個溫暖團結的班集體對于留守兒童非常重要。
我在2015年擔任七(1)班班主任時,班里有一個叫賴華的學生,因為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很少回家,她過著游擊戰似的生活:今天是跟奶奶住,明天跟著姑媽住,后天又跟著阿姨住。由于長期與父母分離,再加上監護人經常更換,她的感情變得非常冷漠,在班里經常獨來獨往,沒有一個知心的朋友。有一次,學校舉行元旦晚會,要求每一個班都要出一個節目。那時我想了很久都不知道出怎樣的節目好,最后由學生自己決定,他們選擇了表演手語。為了讓她更好地融入班集體,我特意要她負責。剛剛開始時,她并不上心,只是隨隨便便完成我交代的事情,但是后來其他女同學意見出現了分歧,我就找她們談心,我對她們說,“做任何事情都會遇到困難,我們應該要克服困難,應該團結一心。”賴華改變了她的態度,變得認真起來了。在晚會的前一天晚上,她不小心弄傷了自己左手,本來她想退出的,但是全女生都出來支持她,鼓勵她。最后,她決定上臺表演,雖然我們最后只能獲得三等獎,但是她的堅持得到我們班全班同學熱烈的掌聲。從那一次以后,她整個人都變了,她在學校看到別人需要幫助時,她就第一個走出來幫忙,學習上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總而言之,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是一個越來越突出的社會問題,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更加是我們從事教育工作所面臨的一個新課題。教師要對留守兒童多一點了解,多一份關愛,在生活上、學習中去關愛他們,使這些特殊學生都能享受到來自社會、學校、和老師的“特別的愛”。